《尚书》的失而复得
公元前135年,西汉鲁恭王为享乐,竟拆孔子旧宅。这一拆,孔府内发生了蹊跷事,惊动汉武帝。汉武帝因此得了一批“宝藏”,可两千年后才发现,汉武帝可能被忽悠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谁那么大胆敢忽悠汉武帝?
这事要从秦始皇说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除了统一度量衡,还在李斯的提议下,把当时六国其他学派的典籍,例如,诗,书,还有民间收藏的六国史等,都收集起来付之一炬。
不过李斯还是有选择性的,保留了周易的书,黄帝内经等有用的书籍,还有一些如墨子和农家种植业类的书籍,一些先秦的诸子著作都得以留存。被付之一炬的最多的是儒家的典籍,其中《尚书》就此失去了踪迹。
可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好在山东的鲁共王,觉得自己的宫殿不够大,自己的妃子太多了,就打算扩建宫殿,他非常有眼光的看中了孔子旧邸,招呼都没打一声,就带着人去施工了,可没想到在拆除的过程中,竟然遇上了一件蹊跷事,
原来在拆除期间,工人们就老是听到奇怪的声音,声音不知来自哪里,可是却是一些钟磬琴瑟之乐,当时后来在一面复壁中发现了一批竹简,这让鲁共王不得不停下来,
同时这件事也惊动了汉武帝,让董仲舒都是惊喜若狂,原来他在孔子旧宅里,发现了一个“复壁”,复壁说白了就是古代的密室,里面可以藏在一些宝贝,还能临时藏人的一个空间。
而在里面,发现了一堆的古简,这堆的古简据说内容很丰富,包括古代的《论语》《尚书》《礼经》《孝经》等,据说这批典籍非常的珍贵,还有一些是孔子编撰的典籍,但是让鲁共王郁闷的是,这批的古简的文字是蝌蚪文,他们压根都看不懂,不过这却难不倒当时的儒生,特别是孔子的十一世孙,大儒孔安国。
孔安国经过了研究,短时间内把这些文章内容翻译了出来,很快这批古简就被汉武帝收了回去,而曾经失散了一段时间的尚书,也就此重建天日。
那么是谁把这批典籍藏在孔子旧宅夹墙内呢?为啥孔子后人都不知道?
后来根据当时的儒生推断,应该是秦始皇时期,孔子的后人或是儒生,为了保存这批典籍,就将它们藏在了里面,可是后来经过楚汉争霸,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这事给人们忘记了,
导致它们一直被藏在了复壁中,因为在汉文帝时期,就有儒生在家里的墙壁找到一本老版尚书,所以为了区分这两本尚书,后来人们将汉武帝孔家找到的《尚书》,称为古本。而伏生找到的那本,叫做今本。
我们现在阅读的尚书,是后来经过考订整理,属于儒生们的集体智慧。不过专家经过考证,认为无论哪一个版本的尚书,其实都是当时汉朝人的伪托之作,也就是说它可能是伏生,或者是孔安国的作品,因为当时大家都急着找到这本书。
为啥大家都那么紧张找到这本尚书。
因为当时,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提出了“独尊儒术”,这样一来儒家的许多典籍,就急需要找回来,古文尚书的寻找尤为重要,先秦时期,人们在对《尚书》的学习、引用和阐释中,继承了夏商周形成德和礼核心的文化,这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方向。也是战国时期以“士”,创造“百家争鸣”的根基。
找不到怎么办?
当时发现的尚书用蝌蚪文写的,属于夏商古文。在今天的考古中,三星堆玉石中就发现过蝌蚪文,相传禹王碑也是用蝌蚪文所写,并且许多典籍中记载,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可是也补充了一句: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所以有人觉得是托古之作。
不过在西晋末年,今文和古文《尚书》也都散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尚书》,都是当时一个叫梅赜人所献的。后来的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都判断梅赜的尚书是托古之作。
后来两千年后,清华简里面的《尚书》内容出土,公布的内容,基本确实了这个判断,在清华简中,就记载了许多关于古文《尚书》的内容,而其中的许多内容,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梅赜所献版,差距很大,甚至一些的篇章都是没有记载过的。
后来专家经过清华简和现存版尚书的对比,重要确认了梅赜确实是个奇才,他用自己的方式托古重新写了58篇的尚书,在西晋后一直使用至今,在明朝更成了四书五经之一,梅赜也没想到会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甚至依靠他的尚书,还出现了不少的状元。
经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清华简的对比,他编撰的尚书,还是有一定的依据,清华简中一篇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中。经过对比发现,虽然个别地方有出入,显然,《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 就是古文尚书中的 《金縢》。所以他还是有一定的依据,不过却缺少了 《厚父》 《保训》等一些篇章。
总的来说,今存版的尚书,对中国文化是功不可没的,而希望以后将来,随着清华简的不断被解密,更多更丰富的中华古文化,会在中华文化复兴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