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里都有哪些穴位

带脉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带之言束也,犹如束带一般。带脉的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所谓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带脉一旦不佳,则腰部日显肥厚,苗条曲线不再。

《奇经八脉考带脉篇》:“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起于足少阴之正脉,出于舟骨粗隆下方之然谷穴。带脉与肾脏神经系统有关,故带脉强健可以固精、强肾、壮阳。

章门穴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别名: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

穴义: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

穴位配伍:配梁门、足三里治腹胀;配内关、阴陵泉治胸胁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呕吐 (《腧穴学》)。

配足三里、梁门,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配内关、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配足三里、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推拿手法:敲打章门穴可以增加胆汁分泌,胆汁分泌多了,消化能力就强了,就能把多余的脂肪消化掉。此穴还是脾经的“募穴”,募就是聚集的意思,这个穴位可以清肝火补脾。此穴还可以用灸法:艾灶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刺灸法编辑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章门穴 脾募,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

带脉穴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肝经章门穴下1.8寸处;侧卧取穴。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动,静脉。

主治病症:经闭,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减肥。

临床应用:1.治带下病∶带脉,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渗湿止带作用。

2.治痛经,经闭∶带脉,中极,地机,三阴交,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3.治月经不调∶带脉,血海,膈俞,有通经活血作用。

文献摘录:1.《素问∶气府论》∶王冰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2.《针灸甲乙经》∶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调,带脉主之。

3.《针灸大成〉∶妇人小腹痛,里急后重,瘛疭,月事不调。

4.《医宗金鉴》∶主治疝气,偏堕木肾,及妇人赤白带下等证。

然谷穴

穴义: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水气。

特异性: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小部分吸热蒸升。

功能作用:益气固肾,清热利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