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心理阴影的问题

Rotary demisphere,Marcel Duchamp · 1924

从小到大,父母因自身性格及外界环境等种种原因,经常打骂并语言暴力,于是从小学会察言观色讨好父母,但是再努力也没有得到认可(也许内心认可了但口头上永远是批评)。

现在已婚生子观念随阅历慢慢成熟,发现自己许多性格缺陷:自卑,玻璃心,讨好别人,渴望得到肯定,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热烈地追求更好的物质等等,理智上知道父母有自己的无奈,受自身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和时代局限,并不是完全不爱孩子的父母,情感上却无法完全释怀,谈不上恨谁,只是心疼和怜悯那个孤独无助的自己,想抱抱那个无数次深夜从梦中哭醒的自己(成年后依然数次梦到曾经的情形而哭着醒来,近几年基本没有了)

叔,能不能谈谈如何对待童年心理阴影的问题?

_____________

幼年的阴影这种理论不管是哪个心理学家率先提出的,但应该是被弗洛伊德发扬光大的。一个成年人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追溯源头找到幼年的创伤,最后还会直指“性”。

后期的很多学者对此都不以为然。通过很多的样本调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基因和环境基本起到了共同的作用,各占多少,这个可能无法量化,但至少我们不能忽略掉天生的那部分。至于童年创伤或者阴影,我想理解为人们在探索自身的时候都难免从记忆里去发现,并认定了,自身固有的性格上的缺陷必定是童年阴影所致。

自卑,玻璃心,讨好别人,渴望肯定,不太敢发表自己的观点,追求更好的物质等等,这些都是人性里自带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希望能得到认可,所以觉得要讨好别人,因此会怕,就会自卑,玻璃心也就难免。是一条线上的。

而且人的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也跟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说熟人之间,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就会变得健谈,并不存在害怕表达观点这种事。如果是上台演讲,几个人能做到腿不哆嗦?好消息是,这些都是可以训练的,尽管并不否定天赋的差异。

我们可以举个法医的例子,哪个法医第一次剖尸体的时候不吐?后期这些人即使面对高度腐烂的尸体也可以像在自家厨房切菜那么自然。通常我们就会说习惯了。说这些是为了说明,生活中有很多糟糕的事情,就跟这些你无法回避的烂肉一样,一开始你觉得很恶心,很快你就适应了,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况且如今那些不愉快的过去也都在记忆里模糊了,揪住不放不会让你的当下的生活变好。

毫无疑问,过去有大量像你这样的童年经历。正如你所说,是经济条件和时代的局限性,苛责的话多说无益,分析原因也改变不了任何事。但如果积极一点看待,对当下的人,好的一面是,我们知道了这样是不对的。这对你的下一代来说当然是好事。因为,你的经历会时刻地提醒你,千万不要也变成讨厌的父母。

我绕来绕去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童年的心理阴影很可能只不过是自己为了寻找答案强加给的原因,尽管不可否认那都是一些让你痛苦的回忆。如果现在有个东西可以立即消除你过去的记忆,你觉得你的性格就会变得无比美好吗?并不会的,你依然会自卑,玻璃心,讨好别人,渴望肯定,不太敢发表自己的观点,追求更好的物质等等,只不过程度上的不同。当然,这些也不全是什么缺陷,善于讨好别人,如果乐此不疲,应该也是会有所收获。不太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能被人看成是一种谨慎发言的美德。

重要的是,彻底抛掉过去那些鬼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不愉快,关注当下和未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以及更优秀的父母。

岁月无情,我从一个阳光男孩变成了叔,你算一下我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上篇:人精杜尚

这里是理性乐观派

感谢你的阅读,更感谢你的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