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一向喜雅厌俗的黛玉,为何突然关心贾府的财务问题?
“世外仙姝”林黛玉,是一个好恶特别鲜明的人,喜雅厌俗,眼里只有高雅的人和事,“目无下尘”,从来不愿意关注俗人俗事。
然而,有一天,她突然关心起贾府的财务问题来,跟宝玉说:“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 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要说俗,没有什么比金钱更俗了。这就出现了几个疑问:第一、以黛玉喜雅厌俗的心性,为什么突然关心起俗事来了?第二、即使是关心俗事,为何不关心别的事,独独关心贾府的财务问题?第三、黛玉对财务问题的担忧,为何要跟宝玉说?
最近发现,用追问的方式来求索,其答案往往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发现。
宝钗的“金兰语”,让一直被自我蒙蔽的黛玉猛抬头。
上天赋予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不是让她来谈情说爱的,也不是让她来伤春悲秋的,当然也不是让她来享受风花雪月的。
生在末世却拥有绝顶聪明,通常会有所作为。相比之下,元春和探春的天赋聪明都不如黛玉,但她们却在末世活成了令人赞叹的豪杰式的人物。
如果黛玉愿意像元春探春一样勇担责任,是不是能比元春探春有更大的成就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因为黛玉一直沉浸在风花雪月里,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以致于她消磨掉了好几年宝贵的时光,也耗损了她的健康。
直到宝钗“兰言解疑癖”,一番推心置腹,解开了长期折磨黛玉的疑虑,然后通过“互剖金兰语”,二人结成金兰姐妹,黛玉就像突然从沉睡中醒了过来,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比如,她写《五美吟》,主角不再是自己,而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优质女子;她刚刚重建桃花社,便“闻得贾政回家”,一向并不支持宝玉读书上进的她,担心宝玉因诗社而分心耽误功课,“自己只装作不耐烦, 把诗社便不起”,懂得用迂回的方式来帮助宝玉了;还比如,尤二姐被王熙凤赚进大观园,大家都以为凤姐突然变贤惠了,“然宝、黛等一干人暗为二姐担心”。换在以前,黛玉何时会为别人的命运担心?何况她与尤二姐并无交情。
这一切都表明,黛玉不再是以前的黛玉,不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和宝玉身上,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财务问题,是贾府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关系着贾府和宝黛的未来。
一个人只要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而聪明人能迅速找到核心问题。
黛玉身边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贾府的入不敷出,“太花费了”。这关系着贾府的未来,同时也关系着黛玉的未来,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与贾府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她对宝玉说的是“咱们家”,而不是“你家”。
这个细节表明,黛玉的心终于定下来了,以贾府为家。
聪明人一旦拥有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忧患意识,因为聪明人总能比别人想得更多。
有人认为黛玉能看出贾府的“后手不接”,说明她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这倒是抬举了黛玉,也看轻了管理这项专业技能。
应该说,贾府能看出“后手不接”的人不少,因为确实只要稍微算算,就知道“出的多进的少”。只是,那些能看出来的人,要么是像宝玉这样的享乐派,信奉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在当下,要么就是像迎春惜春这样的边缘人,知道想也没用,不如不想。
但黛玉要想。
如果说伤春悲秋阶段的黛玉不怎么在意生命的长短,那么,猛醒之后的黛玉就希望自己能活得更久一点。长期漂泊的心找到了归宿,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就希望能留住这种感受。
同时,即使有着重重阻力,黛玉还是憧憬着能和宝玉走进婚姻,一辈子都做贾家人。
这些都与贾府的财务问题有着莫大的关系,“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后手不接”时,她和宝玉的生活怎么办?贾府这些家人们怎么办?黛玉有着深深的焦虑。
而能让她焦虑缓解的,唯有宝玉。
这不是因为爱情,而是能起到“省俭”作用,尽量避免出现“后手不接”的,唯有宝玉。
荣国府最奢靡的人是谁?当然是贾母。
谁有办法让贾母减少靡费?只有宝玉。
深入原著,我们会发现,贾母溺爱宝玉,主要是不希望宝玉受累,所以宝玉不想读书,她就想办法让她不读书。但是,这并不代表贾母不希望宝玉读书上进。
当宝玉主动提出要和秦钟一起去上学时,贾母很高兴,并像疼爱宝玉一样疼爱秦钟,“见秦钟不甚宽裕,更又助他些衣履等物”。
当宝玉被父亲贾政带出去作诗得了奖赏时,贾母“喜欢不尽”。
因此,如果宝玉自己肯上进,不以上学读书为累为苦,贾母不但会支持他,而且会更加高兴。
正因为如此,黛玉才要跟宝玉说“后手不接”,如果宝玉能像她一样觉醒,既能逐步解决“俭省”问题,而且贾府中兴有望。
然而,宝玉“痴儿竟尚未悟”,对黛玉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黛玉也对他失望了,从此更加亲近宝钗,只有她们才有共同语言。
这便加深了以宝玉为代表的贾府男儿的批判: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如果男人不肯作为,再杰出的女性,也没办法创造财富,最终不得不成为男人的陪葬品。
黛玉已经觉醒,如果宝玉也能觉醒,有黛玉当内助,宝玉的聪明才智不但能得到充分发挥,还会如虎添翼,通过“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有所建树,贾府也不至于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