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民间智者刘姥姥,没落子弟王狗儿,一块精彩绝伦的对话
有人说《红楼梦》是贵族文学,而《金瓶梅》是平民文学,从而得出作者曹先生看不起平民的结论。笔者认为,正好相反,作者铺陈贵族生活,恰恰是为了表现平民的智慧。
比如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塑造。
对于刘姥姥这个人物,多数读者抱着欣赏甚至敬仰的态度,主要是为她的贾府败亡之际,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大义之举。
如果我们深入文本,用心体会作者曹先生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就会发现,作者对刘姥姥的塑造,不仅仅在于大义,还有很多常人难及的智慧,而且通过对她的智慧描述,反衬贵族人家的愚钝与不作为。
比如,在刘姥姥初出场时,对她和女婿王狗儿的对比描写,通过他们之间的一场精彩对话,突出了刘姥姥的民间智慧。
一、身份上的对比
王狗儿可不是普通的平民,而是官宦人家的没落子弟:“祖上曾做过小小的一个京官......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
从京官到没落回乡,虽是轻描淡写,却蕴藏着一条伏线:没有永远的权贵,总有没落之日,这也是贾府子弟未来要走的路。
国人对一个人身份的看待,最喜欢溯源认祖,祖上出过名人权贵,就显得高人一等,比如贾雨村说到自己的贾姓,就说是来自东汉贾复,三国时刘备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小商贩,也为自己找了个中山靖王的先祖。反正无从考证,拿来给自己镀金未尝不可。
所以,这王狗儿虽然身居乡野,却不能以普通平民视之。
作者对刘姥姥的出身描述很少,“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
“积年的老寡妇”,说明守寡多年,“膝下又无儿女”,是个空巢老人,“只靠两亩薄田度日”,虽然年老,却是自力更生,不吃低保不靠救助,无背景无依靠,是广大底层老百姓的代表。
二、心态上的对比
俗语有云: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作为没落子弟的王狗儿,经历的人生即为从奢入俭,“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这也是没落子弟都需要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折磨人,如果心态上不能相应做出调整,就会经常发无名火,抱怨大于行动。
且看王狗儿的表现: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现代社会也有不少这样的男人,身为一家之主,遇到困扰了,不去积极想办法,而是借酒浇愁撒酒疯。
男人撒酒疯,女人不敢管,被接来帮着看管孩子的刘姥姥看不下去了,以长辈的身份出面说了几句。
可别小看这几句话,不是纯指责性的,而是在指责的同时,引导狗儿看清现实,并且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
西汉时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此刘向即为秦可卿上房《燃藜图》故事的主人公。)善于读书的人,懂得从书中吸取为人处世的智慧,从而少走弯路,更快地走向成功。
刘姥姥的这段话,就是智慧之语,既可以学来劝人,又可以用来自我警醒。
我们来看看刘姥姥是如何说动王狗儿的,她的话非常有逻辑,层层递进。
首先告诉王狗儿要看清现在的身份,面对现实:“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别再惦记你是官宦子弟了,你现在和我们一样,就是个村庄人,就该老老实实做村庄人该做的事,别再妄想天上掉馅饼的事。
然后指出狗儿性格上的问题:“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
这句话说得很重:你算什么男人?自己没有算计,只会拿家人出气。真是当头一棒啊,那些和王狗儿一样情性的男人,都该被刘姥姥骂一骂。
不过,光骂是没用的,骂完之后,刘姥姥还给指出一条道:“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是运用地利优势,寻找机会。机会遍地都是,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发现。
有没有发现刘姥姥的这段话非常具有实用性?用来向领导建言献策也是非常有效的:先指出公司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解决办法。
领导最怕的是只指出问题的员工,最想要的是带着解决办法来提问题。没有解决办法,提问题无异于给本来就焦虑的领导添乱。
最后,刘姥姥还说出了一句点睛之语:“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只会在家里发脾气是没什么卵用的。
由此可见,二人的心态截然相反,王狗儿是消极的,看到的只有困难;刘姥姥是积极的,永远能从困境中看到希望。
三、行动力上的对比
“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但是从何下手呢?刘姥姥的思路相当清晰,面对王狗儿“有什么法子可想”的质问,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刘姥姥是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但她贵在有见识,而这些见识的来源,就是把别人所谓的八卦,变成有用的信息。世人爱八卦的人很多,但能从八卦中发现机会的人少之又少。
机会找到了,方法也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行动了。王狗儿这个一家之主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谁知狗儿利名心最重,听如此一说,心下便有些活动起来。又听他妻子这话,便笑接道:姥姥既如此说,况且当年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何不你老人家明日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
这就是典型的you can you up,既然是你提的方案,那就你去执行吧,这也是那些有见识的员工懒得提建议的原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给自己添负担呢?做好了大家都受益,做不好就要独自担责了。
这王狗儿名利心重,听到刘姥姥的建议心就活了,但却不肯去行动,因为这件事不那么好办,还伤面子。
没错,读书人最好面子,没落子弟更好面子,遇到什么事,先想到的就是面子。
如果这一家人都像王狗儿这样,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所谓的机会和方法,都只是过一下嘴瘾。
但刘姥姥毕竟是刘姥姥,面对女儿女婿踢回来的难题,欣然上马开拔:“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对于刘姥姥来说,成功与不成功,自己都可受益,要么赚到了钱,要么长了见识,反正是稳赚不亏的事。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我们缺少的,正是刘姥姥这样的见识:不要只盯着有没有赚到钱,经验值也是一种收益。正是有这样的想法,才让刘姥姥有别于其他的老太太,从众多的底层百姓中脱颖而出。
而那个读过书的官宦子弟王狗儿,既重名利,却无智慧,除了会撒男子汉的威风,再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对家人有益之处。
作者通过刘姥姥和王狗儿的对比,痛批了官宦子弟失去庇护之后的无能,同时高度肯定了刘姥姥这样脚踏实地、自力更生的劳动者:守多大碗吃多大碗的饭,做人要务实不要务虚。
谁还能说《红楼梦》是贵族文学?谁还能说作者曹先生看不起底层百姓?
纵观全书,像这样“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哉”的对比到处都是,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男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却处处不如受压制的女人。
作者的境界,哪怕是三百年后的今天,有几个能达到?
读经典
寻书中清幽之境,遇古今善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