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它,让我豁然开朗—读《我的阅读与写作》有感
利用将近两个月时间,认真拜读了梁衡先生的《我的阅读与写作》这本书,感觉受益颇深。
梁衡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有很多名篇入选了中学和大学的教材。《我的阅读与写作》是梁衡先生五十年写作生涯中,关于如何读书、如何写作的文章结集。这本书作者从阅读和写作两大方面,谈及了自己怎样阅读和作文,同时还提出了一些美学、新闻学以及做人和若干政治性的问题,同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阅读”,收录了梁衡先生读诗歌、散文等的读后心得,作者讲述了他这么多年以来,关于阅读的心得体会。他在书中第一句说“一个作家的写作是由两大背景决定的,一是他的生活,二是他的阅读。
第二部分是“我的写作”。梁衡先生既是记者、编辑,也是散文家,这一部分收录了他的一些文学评论、新闻写作方法及文学理论研究。
第三部分是“序与跋”,这部分收录了作者所写的个人作品以及他人作品的序跋,反应了作者在创作时的心理,包括他的散文观,对文学和新闻的思考以及人性、审美和科学文学等方面,几乎涉及到写作散文时可能面对的种种问题。
为一位普通的读者,看了梁衡先生写的阅读感想,胸中有一股激情在激荡,或许是因为我从他的文章中收获了点什么,是一种有所得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写点什么把这种感觉给留住。
先说借势,在写文章前看名家经典,体会那种感觉,轮到自己动笔作文时,那种感觉那种气势是真的可以影响到自己,进而反应到文章中,可能就如我现在吧!以前也有过这种体会,但偶尔为之却并不懂这方法确实行之有效,是可以运用坚持的一种方法,现在却是明白了。
再读到梁衡先生关于阅读的看法,阅读的一些心得,只能叹服其阅读之广博了!读诗词,体会意境,获得审美感受,学习炼字,寻得一种激情的培养,充分释放对周围的感知力,体会情感的充沛;读散文,散文是诗化的语言,无疑是美,散文从原先的政治倾向很重到现在的避谈政治,从梁衡先生娓娓道来中,才知道散文除了写自身的个人感受,也是可以写大师大情大理的;读科学理论著作,一般来说,除了部分科学理论爱好者,是很少有人会读这类读物的,毕竟难懂,对逻辑思维要求高些,但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只懂得一点皮毛,对思维的开阔和逻辑的增强也是有很大好处的;还有对政治理论的阅读,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从小教材中的政治理论就显得不讨喜,中国舆论环境总是不怎么谈及政治,反应到工作中,就是除了为研究,为专业学习,再没有人愿意另提出时间来看这些著作,但就看梁衡先生摘选的寥寥数段,真的是幽默又切合实际,看问题深刻有见地,并不像是政治教材中的呆板无趣,且一点一条无逻辑摆放;学术理论著作也是梁衡先生写作的养料,能称其为理论,说明它是有足够的解释力的,在面对一些难以抉择的实际问题时,也许理论就能够帮助我们,而不再是理论只存在于书本当中。
作为一位教师,看了梁衡先生的“我的写作”,不觉深思。梁先生说:“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我们时常教育学生要勤动笔,多练习,教师不更应该多写多练吗?写教育日志,写读书随想,写生活感悟,不断地激活思维,创新思维,才能跟得上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为此,我深感惭愧。曾几何时,以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为借口,总是懒懒动脑,懒懒提笔。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片段也曾想记录下来,与学生接触时发生的灵动瞬间也曾想随笔写下,终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搁置。回想起来,我白白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资源呀!想起郭元祥老师在《教师的20项修炼》中说:“对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纯粹的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具有写作爱好的教师,总是睁开着思考的眼睛,观察生活周遭的事件、人物;具有写作兴致的教师,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地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具有写作冲动的教师,总是保持着一颗敏锐的心境,悉心地体察身边的冲突和矛盾,凝集点滴心灵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
我希望自己会成为这样的教师!
掩卷,内心忽觉一片敞亮,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岂止是阅读与写作,简直是一位睿智的老者平易近人,轻言细语,而又铿锵有力地给我讲文学、美学、生活,甚至政治等等方面的道理和心得,深入浅出。一时间,内心豁然开朗。
(本文作者沙晓明 中原区澜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