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公主与上官婉儿墓志,唐代女性的自我与命运

导语:墓志铭是记载死者生平、死因、生卒年月、事迹等的重要内容,是一对个人历史的重现和记载。与传统史料相比,墓志铭少去了史书的遮掩和刻意加工,显得更加质朴真实。墓志铭尽管只是对于个人生平和相关历史的记载,但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资料的缺憾,有时还能起到证经补史的作用。以唐代永泰公主墓和上官婉儿墓出土的墓志铭为例,两座墓葬的墓主人都是唐代身份地位较高的女性,并且二者都有较为传奇的身份和经历。永泰公主是中宗李显的女儿,生前贵为郡主,又因夫兄涉及武则天宠臣之祸而受累。上官婉儿贵为皇妃,又曾受武则天、中宗的重视,然而当唐代宫廷巨变时也尚且无法保全自己。二位女性生前都曾不由己,却都留下一方墓志供世人品评叹息。一、墓志铭的出现与唐墓志铭的改变

首先来说,墓志铭的出现是将字刻写在石上的结果,从发展上来看,和史前时期的陶器刻符以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等有一定关系。不同的是,墓志铭一般是将墓志刻写在石上,有的也刻写在砖上,还有的专门写在以铁铸或者瓷土烧制而成的器物上。墓志铭起源于汉代于墓上立碑石的传统,是汉代以来石刻建筑发展的的重要表现。

墓上刻石最开始专门树立于墓前,构成了汉代以来墓上建筑的丰富内容之一。大越在魏晋时期开始,由于官方要求薄葬,故而墓上刻石如墓碑等开始转移到墓内,墓志铭也随之兴起了。墓志铭最开始是和墓碑相似、上面刻有墓主人的生平和生出卒年月、家庭住址等信息,增加了墓主人生平、经历等内容,从铭文结构来说比之墓碑更加完善。毕竟墓志铭是对墓主人生平的总结,而墓碑本质是立于墓上的标记,以供人们前来定期祭奠的。

唐代是墓志铭发展和定型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刻写于墓志上的铭文的结构体例大多形制不一,没有形成固定的格式。唐代以来的墓志铭增加了撰写者、书写者的职衔和姓名以及韵文等内容。也正是从唐代开始,墓志铭朝着更加完整和定型化的方向转变。也正是如此,我们能够从唐代的墓志铭中窥见唐代中期宫廷政局的动荡下人物的浮沉和身不由己。

宋代墓碑

其中以上官婉儿和永泰公主李仙惠两名唐代宫廷女性最具代表性,前者以一己之身参与到唐代的宫廷权谋之中,从罪臣之后,入宫为奴到深受武则天看中,自此成为天下有才女性的典范。后者本应该是安享一生荣华富贵、不谙世事的天真公主,却因为夫兄之祸而深受牵连,香消玉殒。在唐代的社会中或许身份高贵的人更容易身不由己,对于上官婉儿而言,一生为奴或许还有能够平凡度日出宫寻觅自由的一天,而不至于中年丧命,死后不宁。对于李仙惠而言,或许出身于平凡人家才能够平安顺遂安度此生,而不是少女时期就命丧黄泉。二、永泰公主墓志铭所见

永泰公主,本名李仙惠,是唐中宗皇帝李显的第七女,关于其母,历史上没有记载,也有人认为她的母亲就是后来的韦皇后。和姐姐安乐公主不同,李仙惠在父亲李显还未能成功登基时就早逝了,芳龄不过十七岁。也正是如此,永泰公主不过是她的谥号,永泰公主李仙惠生前的封号是永泰郡主,魏王子武延基之妃。永泰公主没有很大的政治野心,不如姐姐安乐公主以及母亲韦后一样意图把持朝政,做第二个武则天。从墓志铭上来看,李仙惠是一个温柔美丽、文雅娴静的女子。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

墓志铭中在结尾的韵文中写道:柔嘉弈德,婉嫕其容,其(缺)允淑,既温而肃。也就是说公主其人性格娴淑,温厚待人,既平易近人又不失皇朝金枝玉叶的气度。从墓志铭的描写中我们不难想象,身为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显的第七个女儿,母亲又是太子妃,从小肯定是深受万千宠爱长大的。母亲和姐姐必定也是对她呵护有加,不让她沾染上一丝丝宫廷之中的权谋和污浊之气。也正是如此,小公主得以健康快乐地长大,到了古代婚配的年纪由父亲母亲做主,为自己觅得了家世显赫、温柔体贴的夫婿。可以说,小公主的一生本应该是顺遂平安的,可正是在家人为她一手打造的牢笼中,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公主注定了只能以悲剧结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