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手把手教你做科研——科研为伴 且行且思(序一)

(一)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
掐指算来,本人入职教师行业已经25年了,而进入科研部门工作也已经有16年之久。在进入科研部门之前,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非科研专业或者教育学专业的“科班”出身。最初对科研的认识几乎是懵懵懂懂、一无所知。也像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把科研看作是一件神圣、神秘和高不可攀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的努力,我慢慢对科研有了一些熟悉和了解,开始对科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回首二十年来的人生之路,这是一段比较漫长、艰辛而充满着温暖的路程。
作为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本人常年深入基层学校、走进课堂和接触一线教师。多年来,我每年坚持进课堂听课上百节,每年指导各级各类的科研课题数百项,每年开展各种科研知识的普及讲座几十次。在与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接触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难题,此时要么是手足无措,要么是抱怨和苦恼,这显然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这些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深度思考:中小学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谁来解决?谁又能够解决?这显然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迫切亟待解决的难题。
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多年来一再提倡一线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相关的科研部门也一直为科研事业殚精竭虑,为科研普及和引领也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事实上部分学校的科研氛围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一线教师在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每年在课题立项、研究过程或结项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大量认识或不认识的一线中小学教师,通过微信、邮箱、微信公众号和电话等多种方式向我咨询课题的相关问题。尽管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耐心解答和指导,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爱莫能助,显然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教师的科研需要。
当看到一线中小学教师面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而苦恼,当看到那一双双对科研迷茫而渴望眼神,我们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和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为中小学一线教师分忧解难,能够为一线教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与一线教师接触、指导和交流过程中看到、听到、想到和问到的各种问题作为素材及时付诸笔端,形成了一篇篇有血有肉、观点鲜明的科研文章。其中的部分文章在个人微信公众号“老胡聊科研”上相继推出后,引起了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学习和转发,有的一线教师甚至把部分文章打印出来研读,这些也成了我笔耕不辍的动力“源泉”。当然,能够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尽到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我也略感欣慰。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已经把写作当成了我个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时数年的笔耕不辍之后,已经累积了几十万文字的科研素材。经常有部分朋友建议,能否把这些年我撰写的文章集结成册,这可能会对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有更大帮助。也正是基于朋友们的多次好心奉劝和本人的反复考虑,触动了我出书的念头。于是,我的第一本书——《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就像新出生的婴儿一样“呱呱坠地”了。
本书合计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从“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切入,回答了一线教师最迷茫、急需解决的科研困惑,帮助一线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观,让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第二章至第五章,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环节:选题阶段、研究阶段和结项阶段,即从课题的选题、开题、研究过程、结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了一线教师的部分课题案例和科研困惑,让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过程更加明晰、研究思路更加明确。第六章,从不同方面回答了基层学校科研管理中遇到的困惑,有助于学校科研管理者理清学校科研管理的方向与思路。
本书突出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书中的文章,都是来自于一线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与回应。以问题为导向,由问题引发老师们对科研的深度思考。2.书中的文章,大都结合着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有理有据,娓娓道来,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3.本书内容丰富,材料详实,案例精彩,观点明确,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4.本书的读者群,立足于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师,他们可以在书中部分文章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不是一本纯理论性的科研专著,而是在科研理论指导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科研普及读本,比较适合于中小学一线教师阅读和实际操作。该书打破常规,改变了以往以作者思路编写方式,而是以满足读者的困惑和需求为导向,真正急一线教师之所急,想一线教师之所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学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在本书中基本上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研究是教师劳动的本质……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中,回答了一线中小学教师关心的三个问题:一是研究是教师份内的事情,教师也是研究者;二是研究并非高不可攀,不要害怕;三是教师的研究是接近科学研究,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行为。事实上,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诠释了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也回答了很多一线教师的科研困惑和迷茫。
显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科研理念和观点,正是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所需要知道和了解的。在本书中的很多科研观点与想法,与之不谋而合、殊途同归。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科研理念的层面,而是在这一科研理念指导下,把科研理念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将会更加有助于一线教师的科研行为。
(四)
我们相信,您在阅读本书之后,会触发您的思考、解答您的困惑和提升您的科研认知。我们也相信,您在阅读本书之后,会产生一种对科研的冲动、科研的兴趣和科研实践的强烈意愿。我们更加相信,您在阅读本书之后,将会有助于您的科研工作开展、课堂教学改进和专业素养提升。
亲爱的老师们,当您耐心、认真阅读本书后,如果对您的科研和教学有所启迪、有所帮助、有所引领,那将是我们最为喜悦而宽慰的事情。当然,这也是本书集结成册的初衷,更是我们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
科研为伴,且行且思。
由于我们对科研的认知水平可能还有所欠缺,书中难免有一些观点和想法未必成熟,敬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  2020年5月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