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时候,京城丐帮有个卖藏香的习俗,堪称是连环骗局

清朝时期,京城出现一些卖藏香的团伙,他们售卖藏香的行为堪称是连环骗局,令不少读书人大呼上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兴盛于唐宋两两代,并于明清时期趋于完善和成熟。作为古代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制度,科举制打破了九品中正制时门阀垄断权位的现象,让民间人才有了大量涌入上层阶级的机会。正所谓十年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底层读书人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继而会对朝廷政权更加拥护。

清朝光绪年间,科举制度尚未被正式废除,全国各地无数年轻举子纷纷来到京城,准备即将到来的大考。书生们多数出于寒门,自然没有钱住在京城的客栈,但又不得不寻找栖身之所。于是,城外的土地庙便成为了贫苦举子书生们的常住之地。书生们二十多人挤在一座破庙之中,生活条件之恶劣可想而知,不过,,作为读书人的他们却并不在意这些,相反,书生们们更加勤奋,总是挑灯夜读至天亮,将自己沉浸在儒家经典中不能自拔。

深夜读书不辍,自然会让人困得睁不开眼睛,疲倦的睡意阵阵袭来,吞噬着书生们最后的意志。可就在众人昏昏欲睡之时,破庙中突然闯进一人,此人蓬头垢面,身上的衣服也褴褛不堪,一眼便能确定他是一个叫花子。书生们正要起身赶他出去,乞丐却不慌不忙地坐下,从怀里掏出一捆香,并招呼书生们围拢过来。乞丐称自己是京城本地人,蒙受祖先恩继承一个制作藏香的秘方,点燃之后可以提神醒脑,即使是半夜最困倦之时,也能驱散睡意变得愈发清醒。

书生们当然不信,便央求着乞丐试验一下效果,乞丐也不多话,随即从捆中抽出一根香,将其放在蜡烛之上点燃。随着藏香燃起,香烟顿时氤氲在小小的土地庙中,众人用鼻子仔细嗅闻,顿觉头脑一片清醒,困倦之感全然消失。书生们心中闪过一丝灵光,若是此大家能得到藏香,将其在室内燃放,岂不是可以彻夜攻读了?于是连忙向乞丐询问价格。乞丐倒是气定神闲,伸出三根指头大声要三两银子,正好还剩下三十天大考,香捆中还有三十根香,每天一根足够使用。对于每位书生而言,三两银子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二十人凑齐三两银子却非常简单。双方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各自捧着心爱之物告别。

转眼到了第二天晚上,书生们迫不及待地点燃一根藏香,却没料到此香的味道与之前完全不同,甚至几位书生被呛得连声咳嗽,大家这才如梦方醒,原来他们都被乞丐骗了。书生们得知被骗心有不甘,非要吵着前去与乞丐理论,可茫茫人海之中去何处寻找乞丐呢?众人交头接耳之际,前来添灯油的小和尚听说此事,便向诸位书生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所谓的香不过是噱头而已,真正的藏香只是宫内的进贡之物,根本不会流落到民间。乞丐只不过是在书生购买藏香时进行了调包。更可怕的是,即使书生们发现乞丐调包的伎俩也无妨,此时必然会有乞丐的同伙假扮官差前来查案,随即会对书生们以坐牢相要挟,逼迫他们缴纳罚金。如果书生们偏偏不信邪又该怎么办?骗子们会立即带着他们来到野外,到达目的地后,伙同其他骗子用武力将书生绑起来抢劫,甚至还要扒光他们的衣服多换一些银两。

书生们听罢顿觉后背发凉,想不到世间还有如此凶险之事。最后他们只好认栽。仔细想想也不亏,花三两银子认清了一个连环骗局,买来一个大的教训,实在是太值得了。

参考资料:《中国丐帮》 雷方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