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的农耕概况

坡刘村的农耕概况

一、耕作制度

1、一年一熟

⑴.春播秋收:第一年谷雨前种棉花,农谚:“春木骨朵散,种棉蛋”,又说“枣芽发,种棉花”。到立冬前把棉花收获完毕,棉杆拔掉,把地翻耕后不种任何作物,经一冬休更,第二年春天继续种棉花。由于棉花生长期长,每年只收种一次,这叫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种早玉米,大豆等与其类似。

这个休耕阶段是冬天和初春。棉干拔后立即深耕地,经一个冬天的晾晒和冷冻,来年立春后开始春耕,清明前后再翻耕播种。

.秋播夏收: 第一年寒露前种冬小麦,到第二年夏至日前收获完毕,把地翻耕起来,经三个月休耕,到寒露前再种小麦,这就是“靠茬麦”。靠茬麦也是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类似于种小麦的还有大麦、油菜、豌豆、扁豆等。

这个休耕阶段正值一年最热的时期,为了把地晒泛,到秋种前要经过三至四次翻耕,俗话说的:“头遍打破皮,二遍折坏犁,三遍搂草呢,四遍胡搞呢”,说的就是这几次翻耕。那时候耕翻地都要用人力和畜力耕作,比较费力费时;这种精耕细作只有家里养牲口比较多的人家能做到。四遍之中,第一二遍最重要,尤其第二遍要求深耕,如果天旱土地板结,耕地特别费劲。如果刚下过雨,根据墒情适时深耕,人畜都比较轻松,自然就不会“折坏犁”了。经过几次翻耕暴晒,到种麦的时候,土地已经很松散了,用耧车摆起种子来效率很高,一天可播二、三十亩。

人民公社化时期,有干部瞎指挥,在第三四遍时用拖拉机深耕,翻起的一地大胡墼没法松散,就给种地带来困难。好的生产队长就会抵制,所以有儿歌唱:“拖拉机,耕地呢,翻咧一地大胡墼,队长来了发脾气,把你拖拉机开回去。”

2 二年三熟耕作制度

前一年寒露前种小麦,第二年夏至前收获完毕,随即把地翻耕种上谷子、玉米、高粱、荞麦和豆类等生长季节短的秋季杂粮作物,寒露前收获完毕,把地翻耕后休种,来年春天再种其他作物如棉花等。也就是两年里收获一茬小麦、一茬秋粮和一茬棉花。这就是两年三熟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虽然能多收一茬秋粮,但过去肥料缺少,地力不足,往往还适得其反。另外,秋粮的下种绝对不能耽误,必须在夏至前种完,否则种了也没有收成。所以这个时候村民既要收割碾打小麦,又要及时种植秋粮,还要管好棉田,这就造成了一年四季中农民最苦最累的“三夏大忙”。在这个时期,农民常常是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

3 一年两熟制度

前一年寒露前种小麦,第二年夏至前收获完毕,随即把地翻耕种上谷子、玉米、高粱、荞麦和豆类等生长时间短的秋季杂粮作物,寒露前收获完毕,再立即把地翻耕种上小麦,来年芒种时收割小麦,小麦收后再种秋季作物,如此循环往复,每年都在同一块地里收获两次,这就是一年两熟耕作制度。

4、倒茬轮作制度

一片地里如果连续几年种植同一种作物,一方面是这种作物所需的特殊养分不足,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病虫害与伴生杂草泛滥,所以每隔几年就必须倒茬,也就是教科书上的轮作。

所谓倒茬轮作,就是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地处雨水相对较少的关中腹地,坡刘村的主要倒茬方式有:⑴、在棉花还未采摘结束的时候,就在棉花地里种上小麦,来年就不再种棉花了。⑵、秋粮收获后不再接着种小麦,而是休耕一个冬春,来年种棉花或者西瓜。⑶、种小麦时将苜蓿种子同时撒入,麦收后就让苜蓿生长。苜蓿是多年生优质牧草,根部会滋生固氮菌,增加地力。⑷、将原来种小麦的土地改种油菜、豌豆、扁豆等越冬农作物。

5、间作套种制度

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相互间隔的种植方式。把几种作物同时期间隔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间作套种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种植方式。

坡刘村农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间作套种方式。主要的有:小麦与豌豆、苜蓿、扁豆套种。棉花与豇豆或红薯套种,谷子地里套种白菜型油菜(俗称:笨菜籽),荞麦地也套种白菜型油菜等。

如果在麦地里套种苜蓿,夏天收完小麦,让苜蓿放任生长,到秋天割掉苜蓿,晒干了作为牲口过冬的饲料,过三、四年后,由于苜蓿根系老化,冬天把苜蓿根挖出撕碎喂牲口,地翻耕晒泛,来年春天可种一料靠茬西瓜,这样的西瓜又大又甜。西瓜结束后,又可以种一季子好麦,所以又有“瓜地种麦,千儿八百”之说。

二、耕作情况

渭惠渠修好之前,坡刘村是靠天吃饭的自然农业,收不收获要看老天爷的脸,农谚说“麦收八、十、三场雨!”意思是:只要农历的八月十五前后下一场好雨,临种麦时就有了充足的底墒,可完全保证小麦的发芽和出苗了,所以也有“麦种泥窝窝,狗吃白馍馍”的说法;然后在入冬后,也就是农历的十月份下一场好雨,就能保证小麦的正常过冬;最后在农历的三月份再下一场好雨,就能保证小麦的拔节、抽穗、扬花之用了。这样的情况就是所谓的“风调雨顺”,基本收获能保证了,但丰收还不敢奢望。农谚“庄稼汉要吃面,九九雪不断”,又说“瑞雪兆丰年”,说的就是冬至到春耕这个阶段如果经常下雪,小麦的丰收就有了希望。

三夏时节,关中的农业是很矛盾的,收麦碾场需要大太阳,碰上阴雨天麦子就会发芽、发霉,而夏种却盼雨,天干了秋粮种不下去。最好的就是收麦前一场好雨,底墒下够又不拖拉,麦子上场立刻耕地播种,秋收就有了希望。但这机会非常少。如果麦收无雨,就只能把地翻耕起来等雨,如果在几天之内有雨,就可以抢种玉米、高粱、小豆、大豆这四种高产秋粮作物,如果在一个月之内有雨,还可以补种谷子、糜子、荞麦这三种低产补缺的粮食作物,这样,秋后的收获也有了希望。所以,在坡刘村有句农谚俗语说:“(农历)五月十三滴一点,耀州窑上买老碗”。以上两种情况就是所谓“墒好不等时,时到不及墒”的说法来源。

但是,老天爷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的,如果在小暑之前不下雨,就错过了几种秋粮的种植时间,即使后来有再好的雨水也无济于事了。也就只能把地翻耕几次,让它休闲起来,等着深秋下雨再种靠茬麦,大麦等越冬作物。如果秋季再无雨,麦子等夏粮也种不上,那就是大灾难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年馑就是先一年麦收直到立冬无雨,秋夏两料都没种上,整个关中饿殍遍地,坡刘村人逃荒到南北二山的人非常多,为了求生,卖儿卖女甚至卖了妻子的人都不少。

由于人对自然灾害没有抗拒能力,只能听天由命,所以人们都说:“千打算,万打算,不如老天爷一打算。”在那个年代里,农民就算有收成,下一年还没有等麦子成熟就缺粮的情况也是经常会发生的,俗话说:“九九八十一,穷汉顺墙立,虽然不冷咧,可害肚子饥。”这就叫做“青黄不接”。 为了“度春荒”,缺粮的人家会到大户人家去“借粮”,等收获后给人家按10%甚至更高的利息还上,这就叫做“加合(gě)子”。如果害怕“加合子”,家里的口粮能耐活到小满,小麦灌浆“半满”,就把青麦割回来捶打揉搓捣碎后烧模糊充饥,否则就得暂时去逃荒。为了缓解“度春荒”的问题,有心计的人会在秋季播种少量的大麦,大麦有个好处就是:比小麦播种迟半月,而比小麦早收半个月。本来是用来做牲口饲料和酿酒、酿醋用的,这时候就不管那么多了,先解决人饿肚子的问题。把收获的大麦在碾子上踳掉皮就是“麦仁”,熬“麦仁稀饭”充饥。有多余的还能“放合子”,收取一些利息。

上世纪五十年代,合作化后的高级社到公社期间开始实行一年两熟耕作制度,遇到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56、57和58年的夏粮都大丰收了。但由于吹浮夸风,大跃进,为了大炼钢铁,58年秋季玉米丰产却不能丰收,大量的玉米棒子丢在地边上没人管。59年后连续三年的“天灾人祸”,成年人每月都不到15斤的毛粮,很多人都饿得患了浮肿病,大多数人都是满脸的菜色。

1962年以后,渭惠渠充分发挥作用,后来又打了机井,并有了少量拖拉机等农耕机具、化肥和新品种等,因此就不怎么看老天爷的脸了,诸多条件的具备,才逐步实现了一年二熟的耕作制度。具体做法就是:国庆节后种麦,12月份冬灌,来年3月份春灌,6月15日左右收获完毕,小麦收获完毕后即时翻耕播种秋玉米,7月底8月初灌溉一水,9月底收获,下来又是下一个从小麦到玉米的轮回。如果害怕麦收后土壤墒情不好,不能即时翻耕种玉米,就在小麦收获前十天左右灌“麦黄水”,或者在麦收后灌“麦茬水”,这样可以保证秋季粮食作物的顺利下种。如此连年轮番种植夏、循环往复,土壤肥力不足,就大量使用化肥补充,加上先进的机械化耕作,人们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产量却有了极大的提高,由过去的春夏两料六七百斤提高到现在的两千多斤。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种地必须服从国家计划,主要农作物都是上面计划好了的,生产队没有自主权。在完成计划的情况下,生产队也可以种少量的经济作物。比如西瓜,基本是在老苜蓿地倒茬换代时种植的。那时候,坡刘村各生产队为了搞点副业,就会委派本队有经验的人去种西瓜,或者请河南、山东的“瓜客”(职业种瓜人)来专门种瓜。“瓜客”来时,先与生产队就收获的分配讨价还价,比如三七分、二八分等,谈好之后整个瓜地就交给瓜客承包经营。这样,瓜客的积极性就很高。瓜客一般都是自带经多年选育的优良瓜种,用自己技术和辛勤劳动把瓜地经营的很好。

改革开放以后,土地承包到户,分配制度变成“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有点像瓜客种瓜的分配方法,村民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人们都可以自主决定怎样种、种什么,耕作方式就不拘一格了。喜欢种植经济作物的勤人,不要说一年两熟,就二年五熟或一年三熟,他们也能通过暖棚育苗移栽、田间间作套种打时间差的形式实现,这些人也是村中最先尝到改革甜头的人,他们被称作“科技带头示范户”。

2000年以后,随着多种经营的冲击、土地的流转、经济社会的变迁、农业劳动力的流失等,农业变得不再重要了,到现在,耕作制度在坡刘村也就变得几乎没有多大意义了!

(0)

相关推荐

  • 河南洪涝、西部旱情...今年全国秋粮能否继续丰收?

    2021年9月1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

  • 杞县地名志之高阳地名简介(五)

    毛寨   在杞县西南12公里.高阳西北3公里处.6个村民组,526户,2562人,耕地2483亩.毛寨村委会驻地. 相传毛姓早居,以姓氏名村,名毛寨. 聚落长方形,面积31万平方米.东西街2条与南北街 ...

  • 农村俗语"小暑一阵风,庄稼一场空"小暑天气能预测下半年收成?

    光阴似箭,不觉得已到了五月尾,再有几天就是一年的小暑天了,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时节,视太阳到达黄径105度时为小暑节气,小暑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曰交节,今年小暑在公历7月7日,进入小暑,北方 ...

  • 什么是夏粮?夏粮都有哪些?我国有哪些产夏粮的大省?

    何为夏粮?夏粮和秋粮有什么区别?夏粮都有哪些品种?我们国家哪些省份是夏粮的主产区?这几个问题你都知道吗? 夏粮收购 何为夏粮,夏粮和秋粮有什么区别? 夏粮故名思意,就是夏天收获的粮食.夏粮和秋粮的区别 ...

  • 杞县地名志之高阳地名简介(三)

    王家楼 在杞县城西南12公里.高阳东南2公里处.4个村民组,347户,1738人,耕地1810亩.王家楼村委会驻地. 据王姓族谱记载:始祖王东震,在明嘉年间由颍州迁杞县裴村店,又迁高阳之南定居,在隆庆 ...

  • 传承地名文化守护城市记忆——湖岗乡地名简介(二)

    东娄店 在杞县城西南20公里.下坡东1.5公里处.1个村民组,58户,241人,耕地360亩.属霍那村委会辖村. 村名来历同西娄店.因居东故名. 聚落矩形,面积7.4万平方米.街向纵一横一呈" ...

  • 杞县地名志之高阳地名简介(六)

    蔡营  在杞县城西南15公里.高阳西北6公里处.2个村民组,126户,602人,耕地800亩.蔡营村委会驻地. 相传清初蔡某带刀指挥,电兵于此.其名称营顶.后在营地东南400米处建村,名为蔡家营,简称 ...

  • 湖北省:夏粮已收 秋粮种什么?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带,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地区.中部的江汉平原被称作"鱼米之乡",农作物种类齐全,多年来,湖北省油菜籽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棉花.大豆.花生等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 ...

  • 杞县地名志之高阳地名简介(四)

    段岗   在杞县城西南7公里.高阳东北3公里处.2个村民组,134户,620人,耕地680亩.属务岗村委会辖村. 段姓明代中期由核桃园迁此岗上定居,命名为段岗. 聚落长方形,面积6万平方米.东西主街1 ...

  • 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曾经的农耕

    坡刘村曾经的农耕 一.播种前的整地 犁是古老且历史悠久的耕地农具,早在西汉时代我国先民就发明了犁这种耕地用具,并且使用牛来拉犁耕种.直到上世纪的70年代,尽管已经有了拖拉机这种机械,但牛拉犁依然是最主 ...

  • 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的公社公共食堂

    坡刘村的公社公共食堂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的产物.在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的宗旨得 ...

  • 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坡刘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地历来都是私有制.各朝累代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中有一部分是自耕农,他们手里只有少量土地,而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地主和上层社会手中.其他大部分农民是佃农和 ...

  • 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经济资源

    坡刘村农业资源 一.村庄地理环境 坡刘村位于关中构造盆地中部地带,上部地层属于新生代第四纪陆相沉积.处于渭北一道塬上.二道塬缘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倾斜向渭河方向.西北以汉哀帝义陵周围和戚山 ...

  • 坡刘村史 经济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坡刘村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坡刘村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是指: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三年.这三年里,我国人民生活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造成三年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党和国家已有结论,这里不再赘述. 同全国一样,在那三年 ...

  • 坡刘村史 经济 玉米与棉花的种植与收获

    玉米与棉花的种植与收获 一.玉米种植 坡刘村人种植玉米,是在小麦收割结束后立即抢种的,越早越好,农谚"秋田不让晌"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土壤墒情合适,立即用牲口套犁,按照一定的行距,做 ...

  • 坡刘村史 经济 小麦的收割

    小麦的收割 一.割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收麦主要靠人力.坡刘村人收割麦子的方法,一种是镰刀割,一种是用芟(sān)子芟. 镰刀割麦有偎镰和走镰两种.偎镰是人蹲在地上一镰一镰的割,割一把向前移一下, ...

  • 坡刘村史 历史 坡刘村解放前大事记

    坡刘村解放前大事记 一.唐代建村到满清灭亡 1.根据坡刘村现存历史文物以及人口增长规律考证,坡刘村建村应在中唐之前. 2.根据东户后人刘元勋父母合葬墓之墓志铭以及老辈人传说,毕郢原上南杜村人刘海偶过鲜 ...

  • 坡刘村史 历史 坡刘村刘姓祖源分析

    坡刘村刘姓祖源分析    文  刘彦强 按照前面的实证分析,坡刘村刘姓祖先刘海公至少应该在公元700年即武则天圣历年间已经从南杜村迁徙到坡刘村.那么,刘海的祖先也即坡刘村刘姓祖源又是谁呢? 一.刘姓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