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爆款,我再也夸不出口

如果不是因为杨幂那条热搜,我甚至没有意识到《奇葩说》开播了。

第七季的《奇葩说》已经播到了第六期。

除了拉出来在热搜走一遭的“人间通透”大幂幂,《奇葩说》冷清得让人快要忘记它的存在。

没有眼前一亮的新奇葩,没有掀起讨论的新议题。

很明显,新一季的《奇葩说》,不行。

其实,我打心底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

毕竟从大学就开始追《奇葩说》。

这么多年了,到底还是有感情的。

即便去年第六季有拉胯危机,我照旧力挺。

第六季最火辩题

但是!

眼看着,越到后面,《奇葩说》的弊病越明显。

辩题的平庸暂且不提,思辨水平也变得马马虎虎。

辩手抱团明显到几乎要把“关系好,哥俩好”写在脸上。

一个靠出奇制胜打天下的节目,现在哪里都看得出套路。

对不起,这一次,隔着滤镜夸,我也没法夸了——

《奇葩说》第七季

2020.12.17

>>>金句为王?

如果不出意外,这一季的《奇葩说》有人是被杨幂劝退的。

也是,杨幂这样一个巨型流量放在这儿。

难免让人心里打鼓。

新一季的《奇葩说》到底多没底气?

尤其是看着前四期节目为杨幂打造的人设,更让人苦笑,《奇葩说》的“金句执念”未免也太重了些。

杨幂冷不丁蹦出的一两句话恨不得大写加粗贴在屏幕正中央。

告诉所有人:这是金句,很重要。

这般刻意不会让人发出丝毫的赞叹,反而让自己想起初二那年在QQ空间写下的那行非主流签名。

第七季新设的“一派胡言”环节,更是把金句的重要性摆在了明面上。

节目规则里,选手们通过1V1辩论分出胜负。

若落败的选手有些可惜,导师可行使“壮士留步权”。

但留下待定的“壮士”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会折在这个环节。

因为这个环节,不拼辩论,只讲金句。

“一派胡言”,简而言之,就是快速抢答,然后用一句话回怼观点。

于是,希望复活的“壮士”们不得不用金句跪求通行证。

比如,节目组给出观点:“说你两句怎么了,你也太玻璃心了。”

“壮士”程璐作答:“我就是要把我的心碎成玻璃,扎死你。”

程璐扎得全场欢呼。

也扎得《奇葩说》老粉心在滴血。

请问《奇葩说》的思辨去了哪?

互联网舆论环境里,最不缺的就是观点。

每个人都在叫嚣,手持自己的观点党同伐异。

最好还要站队舞旗,踩死对家才是最大的胜利。

在这个“观点在躁动,思辨在退化”的时代,是《奇葩说》选择走另一条路。

是它教会大家明白一件事的两面性。

是它教会大家理解异见者的心酸苦楚。

在过去的《奇葩说》里,马薇薇那句"你养条狗啊"都可以算作金句。

不是因为它的狂暴表述。

而是在于她的那套霹雳说辞。

过往流传下来的金句从不是为了创造而创造,而是一段酣畅淋漓的辩论中,一两句最戳心窝的话,让观众对这个议题产生了新的理解。

而如今,本末倒置。

金句放在了首位。

人们快速地被金句吸引,忽视思辨的过程。

然后手持现成金句成为语言武器大杀四方。

金句泛滥的同时,议题也在逐渐收窄。

为了贴近年轻人的生活,节目撒网票选出来的议题处处想着迎合。

于是,越来越多的辩题,越扯越像村头的家长里短。

乏味,无趣。

最无奈的是,宏大命题不碰,边界问题不管。

那些人性缝隙里所有纠结、迷茫、无奈全部被"正确"填满。

《奇葩说》当年在引导,而现在却选择讨好。

>>>奇葩倒退

内外因素的夹击下,《奇葩说》的"说"渐渐没了。

那"奇葩"还在吗?

时间拨回到到七年前,那时的"奇葩"是个贬义词,意思等同于怪胎。

是马东选择把这词拉向中性的定义。

虽然你奇怪,你格格不入,只要你足够精彩,也是一件珍宝。

范湉湉霸气出场

刻薄的马薇薇、有些女性气质的肖骁、自闭的颜如晶、大龄女范湉湉……

这些在主流环境下不一定会被广泛接受的人。

当他们辩论时,你会发现,那些不完美恰恰塑造了闪亮的他们。

原来,奇葩也可以是美好的。

可以说,《奇葩说》是中文互联网中最具包容性的节目。

直到现在,即便式微,这个名头它也配。

只是,"奇葩"这个词的含义愈发向七年前靠拢。

如今的《奇葩说》成了邪魔歪道的聚集地。

越来越多的综艺咖拥向这里。

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季里,两位选手的辩论过程堪比车祸现场。

他们说的每一个字你都听得懂,但连在一起,你根本不晓得他们在说什么。

其混乱程度,像极了两个学龄前儿童在扯头花。

导师们不得罪人,直夸两人可爱。

但,"可爱"不是选秀综艺里求pick的杀手锏?

一个讲辩论的节目为什么可以把“可爱”当免死金牌?

蔡康永没投票,而且评价很值得玩味:“像小品”。

这话听似温和,却锋利恳切。

即便其他导师,也间接认同了蔡康永的观点。

但,我们还是看着那个“可爱的选手”安安稳稳坐到了晋级区。

最后筛人越筛越多,壮士留步区都挤不下人。

天才少女小雨遗憾落选。

连杨幂都看不下去:“晋级区有人不认可。”

我不能说杨幂意有所指,但晋级区里谁最扎眼,大家心知肚明。

《奇葩说》更需要拥有广阔世界观的小雨还是舌头都捋不直的偶像?

就像淘汰小雨时,杨幂说的:“不是她(小雨)的遗憾,是《奇葩说》的遗憾。”

然而,那个当初把规则当狗屁的马东,只能无奈地说:“没办法,这就是规则。”

那一刻,我不知道是为小雨感觉痛心,还是为《奇葩说》。

综艺咖在吸睛,学术咖就在贴标签。

之前的选手,都不会故意放大自己的名校履历。

放到现在,内卷到天花板的辩论队嘘寒问暖,一家亲的北大清华排队认亲。

《奇葩说》越发浓郁的凡尔赛味太呛人。

节目组也不是没有努力,设立复杂残酷的规则,为了发掘新奇葩。

但1V1里,观众包括导师私心还是把票投给老人。

拿流量开路,拿老人挡刀。

观众对《奇葩说》的期待也变了味儿,不再是论题的多元,辩题的深邃。

而成了谁淘汰了,谁留下了。

至于他们说了什么。

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脱口秀》来了

第五季《奇葩说》为了求新,基本来了个大换血。

哪儿哪儿都是新气象。

最重要的是,马东请来了《奇葩说》“第一黑粉”李诞当导师。

2018年的李诞,靠着疯狂轧综艺,收割了不少流量。

来《奇葩说》依旧为了流量生意。

或许也可以说,李诞是来“偷师”的。

当年《奇葩说》在语言综艺市场一家独大。

脱口秀,这个小众舶来品,寒酸的上不了台面。

但估计《奇葩说》怎么也没想到。

不过两三年的光景,脱口秀和《奇葩说》的位置就调过来了。

现在的《奇葩说》没有高晓松也许无所谓,但没有李诞绝对不行

自李诞来了后,脱口秀演员前赴后继加入《奇葩说》。

第五季,还只是池子(未解约前)和庞博跑去混脸熟。

到了第六季,脱口秀大会首席编剧的程璐就差点儿拿了BBKing(《奇葩说》季终冠军)。

第七季更不必说,脱口秀演员人数再创新高。

第五期更是出现戏剧性一幕:三个脱口秀演员对阵三个辩手。

这是辩论还是在说脱口秀?

一瞬间,让人有些恍惚。

虽然,还是“脱口秀队”输了。

但值得玩味的是,最佳辩手颁给了“辩手队”里段子说得活灵活现的冯晓桐。

这样的结果衬得同队辩论OG(元老)黄执中那个PPT,像极了一个太认真的笑话。

事后马东和李诞相互恭维的场面话里,也有意无意说起了辩手和脱口秀演员之间的界限。

即便程璐表示脱口秀演员的局限。

但明眼人还是能看出,《奇葩说》辩手不一定能上脱口秀舞台,可脱口秀演员一定能挤进《奇葩说》。

脱口秀的野蛮生长是悄无声息的。

在当家艺人出走、婚变、成为法制咖等一系列的重创下。

《脱口秀大会》热热闹闹地办起来了,甚至出圈儿了。

文化商人李诞到底是够精明的。

吸取前人经验,流量+金句两把抓。

“行业冥灯”罗永浩请来,娱乐圈话题女王杨天真在旁。

再佐以各个新脱口秀演员。

流量,齐活儿!

对了,还不能少金句!

思文退赛,程璐发表起了“独立男性宣言”。

杨笠被性别议题裹挟成了热搜霸主。

“雪国列车”开得气势汹汹。

甚至有几个瞬间,连王建国自己都在怀疑:“我是不是真的跟李雪琴在一起了。”

但可能王建国没料到,李雪琴宇宙的尽头不止有铁岭,还有直播卖货。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像匹脱缰野马,任谁也拽不住。

如今,《吐槽大会》第五季已经官宣。

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嘉宾临时爽约,气得李诞在台上现编段子讽刺一通的时候了。

不出意外,会有更多的流量争着抢着想在脱口秀的舞台上出现。

谁是新一代的语言类综艺节目扛把子。

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还记得,李诞在第二季《吐槽大会》时感慨,第一季的《吐槽大会》是中国综艺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

这话只是一句无能为力的感慨。

改变不了其他。

相信无论是马东还是李诞,他们心中最值得叫好的作品,永远是第一季。

那时的他们一身孤勇闯天下。

满心只想着如何成事,连输也是件恣意快然的事。

而如今,大厦已建成,他们不得不想着如何才能不败。

输,是一条太惊悚的深渊。

为了立于不败之地。

他们像不肯衰老的明星,注射着名为“流量”的肉毒杆菌,不停地进行着“金句”的微整。

只想着永葆年轻。

可“永葆年轻”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任何人或事,永远无法保持年轻,也无法回到过去。

过去,永远是最美好的。

可纵然美好无法拾回,我还想保有期待。

只希望,他们成长为一头巨兽后,别碾死当初稚嫩的自己,也别忘记当年立下的初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