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香炉山(三)饶家河里书声远(上)

在长阳香炉山北麓,泉溪河岸边,有一个小巧而又宁静的村庄——饶家河。这里有茂林修竹、重重平畴、潺潺流水。数百年来,祖籍江西的饶氏子孙在这里聚族而居,耕读传家。在这个景物优雅、宜居宜业的地方,孕育了清代长阳三大文化世家(另为彭家口彭氏、芦溪谭氏)之一,以饶琇、饶觐光、饶锡光父子为代表的饶家河饶氏家族。

山高水长,来自豫章

2019年3月9日,星期六,一个久违的晴天。我怀着对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忘年好友向大才、帅启祥两人的陪同下,来到龙舟坪镇三渔冲村饶家河,试图探访饶氏先贤的家世和踪迹,搜寻他们更多的遗作和笔墨。首先希望了解的是饶氏的族源。

风景秀丽的饶家河自然村

我们首先找到了家住村口、现年68岁的张万科老师(下图右),他是向大才的“蜂友”,也是村里的文化人,我们希望他能够跟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张老师是土生土长的饶家河人,退休前是三渔冲中学的教师。闲不住的他,退休以后养起了几箱蜜蜂,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也使晚年生活多了几分乐趣。张老师和老伴方阿姨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家门。在张家大院里,他向我们聊起了饶家河的往事。

张老师从小是个有心人,他的弟弟“小张老师”又是饶家的女婿,因此他知道不少关于饶家先辈的往事。据他讲,他从小总在饶家老屋玩耍,常听饶家老人讲起“饶青天”(即知县饶觐光)。饶家的祖碑他也见过不少,可惜历经建国后若干“运动”和农田水利建设,现存的已经不多。据说,饶氏祖传有很多书籍,曾为饶氏后人饶立金所收藏,“破四旧”之后也荡然无存。这件事,后来在访问饶立金妻子的时候也得到了证实。

问及是否知道有饶氏家谱时,张老师表示不清楚。即使是张氏族谱,因为早已被毁,他也只凭着小时候的印象知道一些,连字派也只记得十五辈了。无独有偶,张氏的几座祖碑,同其他姓氏一样,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不知抬到何处,作了沟渠或者堡坎。

笔者(图左)在田间采访饶泽汉老人(图中)

张老师建议我们再去找饶氏家族的老人们问一问。就在张老师家门口的水田里,我们正巧碰到准备春耕的饶泽汉老人。待我说明来意以后,75岁的饶老立刻放下手中的农活,爽快地带我们去看了几座饶家祖坟。一路上,说起饶家的历史,饶老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特别是关于先祖“饶青天”的故事,在他口中说的神乎其神。

饶世樟墓

饶世樟妻向氏墓

饶家河现存的有碑墓仅有两座,一座是饶觐光孙子饶世樟墓,一座是饶世樟夫人向氏墓。饶世樟的墓碑,正好位于饶家老屋旧址后,如今有一部分被砌入了堡坎里,但多数文字清晰可见。这座立于民国二年(1913)的墓碑上,有“此地先人墓,佳城溯有明”的诗句。可见,在明代,此地即为饶氏祖业。但关于饶氏族源,以及饶氏先贤更多的事迹,这里的饶氏子孙以及仅存的墓碑,没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饶泽汉老人向我们提及,他的族弟、县人社局退休干部饶泽炎曾经编过一本家谱。这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我向居住于此的胡大叔问到了饶泽炎老人的电话,与他取得了联系。面对我的请求,泽炎老欣然答应,让我查阅。

《饶氏家族简谱》

第三天,饶泽炎老人将他所编撰的《饶氏家族简谱》带到我的办公室里。据饶老讲,饶氏家族原有族谱,可惜毁于“文革”初期。饶老的父亲饶人镇先生就曾在年轻的时候阅读过该谱。1993年,饶老根据当时尚健在的父亲的口述,整理了这本《简谱》。《简谱》中,收录了“饶青天”的传说故事四则、饶氏部分文物介绍以及饶氏历代世系。今天看来,这是研究饶氏家族的宝贵史料。

《简谱》明明白白地记录了饶氏家族的历史。如同长阳许多姓氏家族一样,饶氏先祖也来自江西,随“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运动来到湖北。明代后期,饶氏始祖饶元由江西吉安府新淦县(今称新干县)迁居湖北荆州府夷陵州长阳县,落业于饶家河,繁衍生息。历经数代,略有财力,家族又于长阳县城置产居住,命名为“饶家巷”。明末清初,居住于饶家巷的第五代祖先饶永昌(字惟中),因年幼遭遇战乱(水浕土司唐镇邦及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残部等先后长期攻占县城),被迫流亡四川,后时局稳定,长大成人后的饶永昌于是沿路乞讨,返回了原籍。有过颠沛流离的经历,饶永昌非常珍惜稳定的生活,他抓住清初“百废待兴”的机遇,大力发展产业,积累了数千金的财富,并努力教育独子饶琇,为饶氏家族日后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乾隆年间,时任云梦县训导的饶琇,因政绩突出,受到朝廷嘉奖。而当时已去世多年的饶惟中,也因教子有方,对应饶琇官阶,被清廷覃恩推封为修职佐郎(从八品文官散阶),成为清代长阳七位被奉赠的父亲之一。

(未完待续)

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得到了饶泽炎、饶泽汉、张万科、向大才、帅启祥等人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本图文系作者原创,其他媒体使用须注明作者姓名及本公众号名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