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大镇——朱家角古镇
苍苍九峰北麓,茫茫淀山湖之滨,有块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地铁17号线及沪渝高速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朱家角,号称“上海第一大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
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著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这里的天然外景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古镇内会出现几部影视剧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早在宋元期间,朱家角地区已形成集市,后因水运方便,商业日盛,逐渐形成集镇,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清代以后,成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业之盛已列青浦县之首,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
北大街和漕河街是古镇最繁华的地段,水乡交通主要靠船,但没有桥,人们来往于两条大街之间很不方便。后来有人在这里架起了一座盖有草棚的小木桥。桥虽然简陋,却也能为过往提供方便,后来又建了许多石桥。
古镇第一明清街——北大街,自古就是小镇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成为江南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镇所望尘莫及的。
漫步在一绺青石板铺地的古街上,两侧的店铺密集紧凑,弥漫着浓浓的商业味儿。
古镇第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站在桥顶,看七月廿 七摇快船,是再好莫属,而其他三十几座古石桥之壮美也并不逊于周庄,论构筑和工艺,朱家角中和桥和西栅桥较周庄双桥更坚,而那些特色桥更是周庄无法比拟的。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12年(即公元1584年),是全镇最陡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堍至今还竖有两块旗杆石,是原系悬挂路灯所用,为漕港河上往来船只的航标。
看到眼前这座美丽的廊桥了吗?它靓丽的身姿倒影在小河之上,就像一位娇小玲珑的江南美少女。
廊桥内景。
古镇有36座石桥古风犹存。
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
圆津禅院,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坐落于漕港河边,为古镇著名古刹,寺内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名娘娘庙。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纷纷前来,禅院成了明清时期文人聚会之所。
扎肉,肉馅烧卖,炙毛豆,红烧蹄髈,阿婆粽,麦芽糖,臭豆腐等均为朱家角美食。朱家角地处淀山湖畔,水网密布,水生资源非常丰富。白水鱼、鲫格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鰟魮鱼香脆可口,昂刺鱼营养丰富,螺蛳价廉美味,河虾和大闸蟹更是城里人的最爱。
如此美味对吃客来说真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巷之幽,园之精。不临其境,你怎么能体会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呢?
木船穿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小桥,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朱家角的房子都依水而落,人们依水而居。这一座接一座风格古朴的房子,是那样漂亮。每一座都是白色的墙,黑色的瓦,显得那样安宁与祥和。
全球海拔最低的酒店——世贸深坑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