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

出了成都,我去了汶川。成都到汶川正在修高速公路,但尚未完全修好,所以,走了一段高速之后,还需走一段国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段国道是新国道,而老国道在4年前发生的“5·12大地震”中,汶川段几乎完全被毁掉了。这一点,在属于震中受破坏最严重的映秀镇一段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在山涧的对面,巨大的垮塌下来的山体,把很多路段完全覆盖,早已不见国道的影子了!一些今天被有意识地保存下来的被山上滚下的巨石不幸砸中,或者未能经受住强烈地震的考验而倾覆、而变形的农舍,似乎依然在向我们诉说着灾难突然发生之时的惊愕。最为让人惊心的则是一辆半个车身挂在河岸之上,另半个已经倾向河床的小车——我不知道地震瞬间发生的时候,小车的主人是如何张皇逃命的;或者是还没反应过来便殒身地震灾难。
在大巴车上,与我相邻的本地人讲,汶川地震中,当地人的伤亡并不特别惨重,死得最多的其实是那些驾着私家车,全家从成都到山里度假休闲的城里人。这些城里人有的是全家老小全都葬身山中。为什么?因为汶川本地人大多住在山上而非山谷,同时,他们的房屋结构比较特别,即便倾倒但很少砸死人的。类似说法,我后来在都江堰也听说了:在老城区,古旧建筑很少倒塌的,自然伤人甚少更少死人;但是,在新城区,坍塌的楼房却不少,都江堰的人员伤亡主要也就集中在那种建筑里。
记得汶川地震之后,有人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从汶川的地质结构来说,那里的山体相当松软,极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之类。但我们在从前进行城市规划与道路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地考虑这些,因此,才导致了这次地震相当惨重的人员与经济损失。这些专家与学者的观点,假如我们仅仅是坐在家里,是很难理解与接受的;但是,当我来到这里,亲眼看到了那些在地震中垮塌下来的山体滑向河谷,暴露出来的山体尽是沙石,并无多少相对说来整体性要好很多的岩石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了他们的观点的巨大价值:假如我们从前对这里的地质状况进行过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并且有所预防,那么,汶川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是不是可能降低?假如我们今天与今后在这里或者其它类似的地方进行城市建设或者道路交通的基本建设的时候,以此为鉴,那么,是不是有可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而眼下,这里正在建设的穿越汶川的高速公路以及很多水电站,应该已经接受了历史的教训了吧?
在汶川,我住在车站对面的一家家庭旅馆里。据家庭旅馆的女主人介绍,他们这数百户人家,都是地震之后,从山上下来被安置在这里的。下山之后,从前在山上种的地自然也就都扔了。不种地,他们干什么?吃什么?他们这里原来有几家工厂,地震之后都外迁了,所以,他们留在家里的人只能靠旅游吃饭,也就是开餐馆、家庭旅馆、跑黑车之类挣点钱。可这也不容易。就我的观察,我来这里的这一天到这里旅游的客人并不多——我坐的那辆从绵阳开往汶川的30来客的大巴车只坐了7人,第二天我离开汶川所坐的那辆大巴车也只坐了8人,这还包括了本地人在内;半天时间,省际旅游包车似乎也只有两三辆。所以,一旦有车进站,你就会看到好几位妇女涌上前去为自家家庭旅馆拉客。住一宿房价几何?单间60元,双人间有40元也有50元的,相当低廉。
因此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汶川地震必将被人们逐渐遗忘,未来到这里旅游观光的人必定会日渐减少,这些人将来的生活来源问题,我们当地政府现在是不是就该有所考虑?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在自愿的前提下,让部分外地人外迁?须知,人无远谋,必有近忧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