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学习的料”,看数学、历史两科成绩就够了

有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小时候听到这样的说法,感觉很疑惑,随着阅历的增长,感受到这句话说得越来越贴切。

很多孩子,从小时候的行为习惯,就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此了推,从中小学的学习成绩,也可以判断未来的高考成绩。

小时候,老师总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而如今的老师又说,得语文者得天下,细细品味,都有一定的道理。最终还是苦了孩子,每一个学科都要学好,否则高考都没有能力应付。但是,是不是学习的料,只要看两科就足够了。

数学是逻辑之门,也是理科的基础

从上学一开始,我们接触的学科就是语文和数学,可见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是数学还比较简单,只要稍加努力,都可以学会,而且都能考90多分,也可以更容易成为家里的好孩子。

初中数学稍微复杂,接触到了方程和函数,如果没有培养好数学思维,初中数学成绩就会平平,而到了高中,索性直接跟不上,就算是参加了补习班,也只能解决表面问题,比如多做题,希望考试能出原题,这样的学习会让孩子很累。

数学成绩如果不好,逻辑思维必然是没养成,物理成绩也必然会吃亏,而随之而来的化学和生物也会稍微受一点影响。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数学不好,影响的都是高考的大科目。

历史是语文根基,语文是全科基础

有人肯定表示怀疑了,历史是一门副科,怎么可能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其实不然,首先要理解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意义。大语文时代,语文成绩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学生时代,我们很容易发现,数理化成绩拉开的距离很明显,只要努力,成绩就提升,而语文则不同,就算是学霸,语文也只能考100多一点,而普通学生,语文也能考90多分。

如果语文成绩拉开距离,学生之间成绩的距离就会发生天壤之别,在高考中也能胜出。而影响语文成绩的就是历史。

随着高考改革的到来,语文教材里的内容增加了,分值提高了,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基于阅读量。所以,读历史,才能积累到更多的素材,就像是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就是考察的《史记》中齐桓公、管仲的故事。

语文重在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理解,比如数学、物理的应用题,如果题意都读不懂,如何去解题,所以,语文是全科的基础。

大语文时代,如何在高考中胜出,也是要从小抓起,正所谓七岁看老,如果小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长大了,补习班也无法弥补。所以,从以下三点入手,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和历史呢

补习班报得多,不代表学习成绩好。想要学好数学和历史,三个方法不可少。而且是从小就要培养,到了高中在着急,真的是悔之晚矣。

1、兴趣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感兴趣,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教出学霸学生。无数学霸的经历告诉我们,想要学好某一个学科,重要的就是兴趣。

山东一位考生,喜欢钻研数学,其他课堂都在学数学奥数,虽然其他学科成绩一般,但是数学成绩格外好,最后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数学成绩好,依然可以考入好大学,最怕的就是成绩平平,不上不下。

2、基础打牢

屠格涅夫曾经说过,就算一个人特别聪明,也要从头学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础不牢,早晚都要坍塌,对于学生来说,坍塌的时刻就是高考,基础不好,高中肯定是跟不上的,导致月考越来越差,最后失去信心。

基础不牢,很多题看上去都会,但是做的时候就无法得满分,一道20分的题,结果只能得5分,做一个中等生还可以,学霸就谈不上了。所以,打牢基础,才是成为学霸的基础。

3、涉猎广泛

语文是全科的基础,而历史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从会认字开始,最先读的书应该就是历史了,从古代史到近代史,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好的老师,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学习成绩,还能教会我们人生道理,所以,读历史,势在必行。

小孩子爱幻想,而这幅几千年的历史画面,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想象空间,在历史的时空里,寻找自己的学习方向,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历史是最好的见证。

读历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所有青少年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少年不知历史,如何振兴中华,就像《大秦赋》中申越对嬴政所说的那句话:如果你不懂秦国是如何强大的,又怎能知道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于是嬴政开始读商君书。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历史和不读历史的区别,就是骨子里缺少这份气质,天长日久,终有天壤之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