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局》公孙鞅赴魏俯首求和,魏惠候顺坡下驴

公元前344年,孟津朝王之后,以魏国为首,赵、韩、楚、燕、齐等国伐秦,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几国伐秦的消息传到秦国,公孙鞅经过一番筹谋,认为此时与魏之战胜数太少,竭力说服秦孝公俯首求和,暗中积蓄力量,准备一击即中,拿下河西。

公孙鞅带着金银珠宝,以及随从人马赶赴魏国安邑,代表秦国低头求和。

另一方面,魏惠候把镇守河西的大将龙贾召回,询问此番攻打秦国有几番胜算,应该如何准备。

龙贾给出的胜算只有五成,而且秦国这十几年来变法图强,兵强马壮,秦人早憋着一口气,时刻准备着夺回河西,反观魏兵则是气势不足。

这是魏惠候完全没有想到的,有点迎头被泼了一瓢冰水,心里哇凉哇凉的,这也使得他在孟津决意伐秦那高昂的热情一下子降了下来。

魏惠候一方面要打压秦国,不能让秦国强大起来,不能威胁魏国,另一方面又开始忌惮秦国,龙贾的五五之数让他犹豫,让他开始重新盘算该如何走下一步。

正在魏惠候犹豫不决的时候,公孙鞅来了,带着满满的诚意来了,带着俯首求和的态度来了。

公孙鞅一到魏国,就把姿态摆的低低的,一见魏惠候张口就是:秦使公孙鞅叩见魏王天子。

一句话就把魏惠候顶到了与周天子一样的位置,一下子满足了魏惠候心思,在孟津时他只是想称霸,而公孙鞅现在直接把他拱到天子的位置,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重要的是,公孙鞅不但把他顶上去,还劝其南面称尊,一番话说的头头是道,并且说出魏惠候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周王室有名无实,而魏是有实无名,早已是无冕之王,魏惠候早该称王了。

同时,公孙鞅把秦国的姿态摆的低低的,完全放在臣属国的位置,让魏惠候一下子就飘了起来。

其实公孙鞅的这一步棋有点险,虽然各诸候国并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但是表面上还是要尊着的,周王室还是天下之主,其他各诸候国都是一样的,是平等的。

如果现在魏惠候称王,那么立马就凌驾于其他诸候国之上,必然遭受其他诸候国的反对,枪打出头鸟,魏国必然成为各国群起而攻之的对象,而并没有实力对抗所有诸候国的魏国,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想一想就一清二楚。

一旦魏惠候想明白这些,公孙鞅不但俯首求和成空,性命也将难保,所以公孙鞅不但劝其魏惠候称王,还要全方位的对其进攻,把他称王的心思彻底烘起来,坚定他南面称王的心思。

为此,公孙鞅走了五步棋。

第一步,训练带往秦国的美女,拜见魏惠王时,在称呼上以天子之相见:秦女叩见大魏天子,恭祝大魏天子龙体安康,万寿无疆。

第二步,公孙鞅指使义渠王给魏惠候送了一只八哥,这只八哥天天对着魏惠候叫:臣叩见天子。

俗话说,假话说的多了也成真的了,而魏惠候天天听着“臣叩见天子”这句话,内心深处早把自己当天子了。公孙鞅这两步棋,把魏惠候称王的心思撩起来,让他活泛起来。

仅有称王的心思,没有称王的实际行动怎么行呢?

第三步,公孙鞅以重金和珍宝贿赂陈轸,以珍宝和秦孝公的紫云公主贿赂公子卬,说服他们,使他们两个人顺着魏惠候的心意,促使魏惠候下定南面称王的决心。

搞定这两个人之后,第四步,公孙鞅伙同陈轸和公子卬偷偷制作了王服,让公子卬呈献给魏惠候。

这一行动彻底把魏惠候的心思撩起来了,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先试穿一下王服,在寝宫里转一转再睡觉,满足一下自己当王的心思。

魏惠候不但睡前要穿下王服,梦中都在穿,于是某一天午睡时做了一个美梦,梦中自己竟然飘到了五彩斑斓的天空,有点腾云驾雾的意思.......

这梦被陈轸一解,就是天意让魏惠候称王,真是天意呀。

仅有梦中天意怎么行,还必须有实际的天意才行,于是有了陈轸炮制出来的凤鸣龙吟。

第五步,陈轸命两个混混勾三和朱四假装渔人和樵人,樵人亲眼看到了凤凰,在山上捡到了凤凰羽毛,亲耳听到了凤鸣。渔人亲眼看到了逢泽湖中有龙,听到了龙吟。

这一下不得了了,真真是天意了,上天降下祥瑞,就是预示着让魏惠候南面称王。

这一番操作下来,魏惠候本来犹豫不决的心思彻底坚定起来,一是不再伐秦了。原来秦国不听话,现在人家俯首称臣,全力支持自己称王,一副鞍前马后的小弟模样,这样魏惠候有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优越感。

第三是称王的心思彻底坚定起来,本身自己早就蠢蠢欲动,早就动了称王的心思,只是不好意思自己说出来罢了,现在有公孙鞅把自己的心思说出来,并且贴心的陈轸和公子卬又是制作王服,又是炮制凤鸣龙吟,看来称王的条件已经成熟,此时不称王,更待何时?

于是,在某一天早朝时,魏惠候身穿王服突然出现在朝堂上,宣布顺应凤鸣于龙山,龙吟于逢泽的祥瑞之兆,决定秉承天意南面称王。

就这样魏惠候顺着公孙鞅的俯首求和,顺坡下驴的决定不再攻打秦国,而是南面称王,秦魏签订和平条约,友好睦邻。

公孙鞅这一趟使命圆满完成,秦魏和平,魏惠候选定吉日在逢泽南面称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