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网校诗班第三讲 七绝章法, 主讲:小伊大兵

众创网校诗班第三讲 七绝章法(转自网络)

今天我们共同交流下七绝的常见布局和章法。

一、主要布局形式一、起承转合法。

这种布局的要求是:起来自然,承要舒缓,转要突起,结要深远。例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前两句就是在写景,我们可以理解为虚写,那么下半部分一定是重在抒情。这和七律的特点类似!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更”字,突兀顿显。

二、并列法。当我们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选取的题材基本上没有主次之分,就可以利用并列法。

使用并列法,一般采用对仗或基本对仗的形式,以示工整、优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个就是并列法的典型这样的绝句章法用在写景上,要注意三个问题:

1、要注意写出的景物必须是一副完整的画面

2、尽量使用对仗

3、安排好景物的先后顺序

三、承接并列合用法一首绝句的前两句用承接法,后两句用并列法,或前两句用并列法,后两句用承接法一般来说,承接法适用于时间上有先后或逻辑上有因果的表述。荣枯聚散有谁知?富贵繁华能几时?花落皆因昔日好,春残莫怨燕归迟。前两句用的是并列,后两句用的是承接。

四、起承承合法。有些绝句在承接的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挥,也可以不转,仍然继续承接。承句补充起句意之不足,转句不转继续发挥,写出当前境况或者继续补充起句意之不足。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第三句没有转折,只是写了目前的境况!

五、对比法。如果要写出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事件或情况迥异的两种状态情景,可以利用对比法。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通过同时同地同景与不同人的对比,写出两次不同遇合的感慨。

六、先景(事)后情(议)法。这种布局适合于咏物抒情或记事抒情,而抒情,又常常以一种议论的形式发出。这一类的绝句相对容易写,但不可滥制,最好有高超的见解、新颖的观点、警策的议论而后再写。否则流俗而没有新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写事,后议论。

七、先情(议)后景(事)法。这种布局就像通常写议论文,先提出观点,然后用事实论证。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先抒情,然后通过景物描写来深化!

八、倒叙法。倒叙法的最终目的是要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一般来说,绝句的重点在末两句。如果事件有先后顺序,而作者又要突出发生在后的事件,因此就用倒叙的手段,把后发生的写在先,先发生的写在后梵崇【春晚】:春光过眼只须臾,榆荚杨花扫地无。却忆菩提湖上寺,绿荷擎雨看跳珠。作为宋代高僧,对人生当然是看得很透彻了。但是,真的什么都看透了么?当然不是,梵崇也不得不承认,有些美好的回忆,是一辈子也无法看透和释怀的。否则不会有“却忆…”之后的诗句了。

这几种布局,大家初学常用的是一、六、七三种!等到逐渐熟练了,其余几种可以灵活使用!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文无定法。所谓的章法不是公式。布局的方式,是让你借鉴来使用的,不是拘泥于此的!

第二、形神兼备。要求大家做到的一个重点融在里面,那个重点就是一个“趣”字,情趣和意趣,也就是诗歌的灵魂。否则,你布局方法再神奇也是没用的。

二、七绝中起承转合的特点七绝相对与七律而言,字数被砍了一半,那么,很明显,我们要求七绝的写作更精练,字句的斟酌要更仔细。

七绝的四句分别对应上“起承转合”四个字,这是不难把握的。从一般概念上来讲,这跟七律的谋篇非常相似,章法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砍掉一半的篇幅,还要完成“起承转合”是不是难度更大了?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七绝,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对于七绝,字字如金,重复罗嗦的意象统统要舍得扔掉,累赘烦琐的形容一刀割去。写七律时,我们尚且要求字句凝练,要避免类似合掌等一类重复的描写,七绝要求的更要严格!要精练再精练。其实这倒不是大问题,更要命的是,七绝不仅仅要求精练,还要你具有通俗白描的性质。七律看起来可以象是在读文,时而晦涩点也是允许的,但七绝就不允许了。七绝要求比七律更凝练,却要求比七律更通俗流畅。    我们不妨看一下李白的这首七绝: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娓娓道来如诉如歌,是不是很平常的句子啊?罗嗦吗?不罗嗦,字字到位。艰涩吗?三岁小儿都可以倒背如流,是吧?再看李大仙的另一首: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看多么自然流畅,多么通俗易懂。什么叫七绝,这就叫七绝。七律追求的是工典之美,相比较而七绝言,七律就是文。要求你工而典故,对称而平衡,典籍深蕴而含蓄悠韵。七律的精致在于“工”,所以七律对对仗的要求特别严,没有对仗就没有七律。它是精雕细琢的大活。相比之下,七绝才是“诗”!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是“诗言志”是吧?七绝更能体现出对于“志”的表达和舒展。可以写的非常细腻,也可以写的放肆开阔。七律可以铺展的是一个大场面,是全景,而七绝所抓住的,也许就是那么一个片断,一个忽闪的感情浪花,一个一闪而过的情景剪影。怎么做到呢?这就要求在结构上做调整,笔墨限制的严,量少,那么就要将有限的笔墨点在最重要的地方去。七绝要避免全篇都很平淡的描写。通过修辞上的锻造,语气上变化,给人以或问或否定或设个“局”,或抖个“包袱”,让人觉得为之或一惊,或一趣,或一悟……等等,总之,就是要去刺激一下读者啦。

1、七绝的起句要压阵。七绝字少,没那么多空间去铺景造境。在写七律时,我们推荐七律的起句适合平起,因为七律具有“文”的性质哦,起的平稳,渲染的足够的气氛,那么在转结处,在后面就可以高调的掀起“意”来。所以七律多为前半部写景,后半部抒情。景为情做铺垫,情借景来发挥,这也是所谓“起承转合”的要义所在。七律是否能构建稳定的结构,也皆在于此。七绝呢?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铺展和渲染,也没有机会去埋“伏笔”。但是,又要把“志”表达出来。短短的28个字,怎么表达?要注意,七绝,起句就要“吸引眼球”,起句就要压住阵脚。起句不着力,后面就很难表现了。看一个例子:杜牧可怜走马骑驴汉,岂有风光肯占伊。只有三张最惆怅,下山回马尚迟迟。他的起句表现“可怜走马骑驴汉”,上来就给一句“可怜”很吸引眼球吧。其实,七绝的起句不可起的太轻,不然后面就很难收束住。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七律中的“转”的写法直接提到起句上来,开篇就是一个意的点出,或问或高起,都是为了在短短的字数当中,尽快的推出主题。慢条斯理的铺完再提,在七绝中是行不通的。

2、七绝的承句多为对起句的接应做和。起句用疑问句,承句就给予接应。这点上,和七律的章法上吻合的。既然高起,就不能只露一下头就没音儿了,诗脉的连续性任何时候都必须要保持的。如果起句起的平淡些,那在第二句,也可以把它抬起来。我们看这个例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起句平写“李白乘舟将欲行”,很平常的陈述句。但是次句的一个“忽闻”就把诗意提了起来,让人读下去的兴趣就来了。在这里再强调一个观点,“亮点”不可过多,尤其是七绝的体裁,字数本来就少,突出一个“亮点”就足够了。总的来说,承句还是以稳妥为主。如果起的“高”,那它就应该接应一下,并缓冲一下这个高调,并为转句做好准备。起句或者承句起的高了,那么转结二句就不适合再高起了。同样的道理,高调之句也可以放在转句或尾句。不论在哪句高,其他的句都要为它服务,对它铺垫收束或者散发。章法上没有一定之规,重要的是整体的协调性。

3、转句要突兀。 即使前面起的高,起的精神,在转句上,也要体现出一个转折或者提升。转句是高调,与前面的高起并不矛盾,只要构成统一的描写意象,就能达到协调一致的整体效应。我们所谓的“高”一般是指语气上的高调,语气上给人的刺激性而言。比如,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等语气的运用,最能代表这种含义。这类的语气用在了首句,首句就精神了,用在了转句,转句就精神了。语气的搭配使用也要合理。看下面这一首绝句, 最怕清明看北邙,残寒销尽又添凉。十年孤冢烟不散,谁在风中哭洛阳。    “谁在风中哭洛阳”,这是把疑问的语气放在了尾句上,意在对诗意的发散作用,形成余音。但是在转句上,采用了否定句“十年孤冢烟不散”,这才是诗意的高点所在。转句要突兀,就让它突兀到孤冢之烟经历十年而不散。夸张的修辞手段,加上否定的语气,构成了诗意的最高点。总结一下转句的要求,语气上要突兀精神,语意上要提升转折。转句,是我们必须予以重点雕琢的。

4、讲述章法时,最难讲的就是结。最难以描述其规律的也是结。不论是七律还是七绝,其结总是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来特点。说它应该收束,它却还必须发散。说它要留有余味而将诗意引向远处,但是又不能不照应前面所做的描写。说句实在的,诗之结,才是最难写的。写的不好,前面的精彩会被它一下子抹杀掉,写的好,那么前面的平庸反而成了它的铺垫和伏笔。但是,一般的经验而言,结句,是要跟着转句走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看这个结句“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接的是“深千尺”,但是写上了“送我”,就照应了前面的起承二句的描写了,与“乘舟将欲行”“岸上踏歌声”都呼应了起来,浑然一体。诗句在此嘎然收住,诗意却由此散发开来。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回头看去,看那乘舟欲行之景象,又仿佛看到踏歌而来的汪伦的身影。这种接续和照应的运用,使我们产生的是对整体诗意的回味。想象这种送友的情谊,其实已经曼延到诗句之外了。结句,可以写的轻松自然,但是必须具有这些效用。

七绝,很好写,但是很难写好。七绝是最能体现诗味的一种体裁,所以大家都喜欢。容易上手,格律也好记。但是这种容易之中却藏着更多的不容易。我们要注意的有几点:一是音韵上的安排,要合乎旋律美,节奏美感。尤其是韵的把握,让韵字贴合主题旋律,贴合每句的字意。二是结构上它具有多变性,在基本章法的基础上,它的突兀性和高调性。三是在炼字方面,追求灵动和多角度锤炼,避免只追求华丽的表现。

作业:运用本讲“起承转合法的特点”指导自己,写一首七绝,把2020年最打动人心的事或2021年最向往的事表现出来。

美篇制作:风铃语

发布于 01-07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

  • 七律与七绝的诗有何区别?

    一.七绝可对仗可不对仗, 1.四句都对仗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有两句对仗两句不对仗的[宋] 僧志南<绝句>后两 ...

  • 七律的章法怎么学?

    问 如何学习七律章法? 一.什么是章法 我们知道,律诗跟其他诗体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格律和对仗.一首律诗,在平仄上,联与联之间要讲究粘,一联的两句之间要讲究对:在字面上,中间的两联要讲究对仗(当然, ...

  • 众创网校诗班第四讲:跟渔阳学绝句

    (上) 一.王渔阳是我们学习绝句很好的榜样和老师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

  • “众创杯”金牌项目太史鸽宴: 粤菜小师傅 煮出创业好滋味

    (神州瞭望网:刘军  陈伟赞报道)在2020年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之技能工匠争先赛上,6名来自技工院校的学生带着一个专注于正宗粤菜烹调技艺传承和推广的创业项目--太史鸽宴来 ...

  • 凝炼三期诗班初级班第三讲格律诗的韵律

    对联只有两行字,所以不存在押韵的问题.这一讲,我们就来讨论诗的押韵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韵的原理及起源目的等韵理 一.近体诗韵理 1.同声相应,异音相从. 2.平分阴阳,交替使用为佳:句脚平上去入相间 ...

  • 第三讲:简单说说格律诗常识 | 旁社学诗班

    根据旁社学诗班微信群讲课实录整理.想参加学诗班的,简信私聊发给我你微信号,免费进群,一直免费.请先查看学员须知好了,我慢慢讲,你们慢慢听.算是补一课,插播一下格律诗的常识.唐代之前吧,从<诗经& ...

  • 别看不起明诗!30首七绝触动诗心,伟哉,我的大明

    和尚有话说 王和尚对明朝情有独钟. 明朝驱逐夷狄,恢复汉家江山,一扫宋朝三百二十年之孱弱,可谓壮哉!更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坚持国本,誓不和亲,更显强汉风骨. 明朝有王阳明 ...

  • 凝炼诗班三期初级班第一讲

    看到一些学员基础薄弱,咱们就讲义简单些,辅导厚重些.讲义原稿是辽宁舰(哥)的讲义,我做了些修改.今天我们只讲些基础,也不讲太多,只希望大家能理解,能懂就可以.下面进入正式课程. 诗是什么? 撰稿:辽宁 ...

  • 凝炼诗班三期初级班第二讲

    撰稿:辽宁舰 修改并主讲:皓月星璨 我们这个班,重点是学习格律诗.所以我们先来讨论格律诗的概念和格律. 这讲分两部分,上半部基本是舰哥的原始讲义,下半部是补充. 一.什么是格律诗? (一).格律诗名称 ...

  • 台湾“创世纪”诗群代表诗人管管去世

    今天 管 管 享年92岁. 诗人管管于5月1日离世 管管,原名管运龙(1929年9月27日-2021年5月1日),祖籍山东青岛,1949年迁至台湾,管管是台湾"创世纪"诗群的代表诗 ...

  • 【名师名家名人坛】韵景诗情歌五月(七绝5首)|张秀祥(山东)

    韵景诗情歌五月(七绝5首) 1.七绝 月季花开(新韵) 文/张秀祥(山东) 冰肌傲骨绽嫣红,妩媚多姿景色浓. 不与百卉争艳丽,含珠吐蕊露芳容. 2.七绝 槐开花香(新韵) 文/张秀祥(山东) 槐开一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