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副智慧对联: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
1
移孝即忠养廉惟俭;
义方是训经正则兴。
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城东面10多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郑宅镇。在镇子的中心,有一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便是闻名全国的郑义门。郑义门并不是一个村,而是对郑姓子弟聚居区域的统称。自北宋重和元年至明成化十五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十五世,共36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在郑义门绳武堂前的门柱上,有这样一副楹联:移孝即忠养廉惟俭,义方是训经正则兴。意即:以孝敬父母的心去报效国家才算忠诚,惟有俭朴才能保持廉洁;以义持家,走正道,家族才能兴旺。简练的语言传递着先祖对后人孝、忠、俭、义的训诫。
2
积极乐观为身心自强要道;
阳光清气乃造化所赐补方。
这是当代书法家费新我(1903年—1992年)所书的一副养生联。
上联从主体的意志品质和乐观情志方面道出了“身心自强要道”。意思是说,勤奋工作不怕艰苦,有坚韧不拔之志又积极乐观,不仅能成就事业,也是身心自强之道。
下联则从欣赏自然美景,倾听自然界声音,采纳阳光清气等方面指出了补益妙方。下联的良辰美景、天籁之声、和煦阳光、清新空气,正是大自然恩赐人类的健康补方。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环境,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加上科学的饮食起居,这就是书法艺术家费新我在联语中为我们介绍的“身心自强之道”。故他说:“药补不及食补,食补不及动补,锻炼还须乐观,独乐何如众乐。”这是他多年养生健身、寿享遐龄的深切体会。
3
海到尽处天是岸;
山登绝顶人为峰。
古人云:“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国画大师刘海粟(1896-1994)在一幅山水画中化用清代林则徐少年时作的“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述志联题写了这副对联,其情趣所至跃然纸上。
上联是说,大海浩瀚无涯,只能把视野的尽头地平线当作海岸。下联是说,山高高不过人的脚板心,人登上山的绝顶,山便在人的脚下,人则为峰顶了。此联反映了联作者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和“一览众山小”的视野。
品读此联,联想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有“山矮人高”的联语。200多年前,郑曾为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台榭题写了“心清水浊;山矮人高”的对联。上联写泉水清澈如莹,与此间“洗心池”一景相联系。“心”经过洗自然“清”,“心清”倒觉水变“浊”。下联写群山层峦叠嶂,仰之高耸入云,但山再高也在攀登者的脚下。人登临山之巅,自然是“人高”而“山矮”了。两联同写山水但有同工异曲之妙,让人遐想联翩。
4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即我师。
此联是清大臣、学者、文学家阮元集引唐白居易《池上竹下作》的颈联,为沈阳故宫衍庆宫题写的。联语以水、竹的特征为喻,进而赋于哲理,形象而深刻地提出修身养性、治学待人所应采取的态度。
上联的意思是以水清静淡泊的品格为友。《庄子·天道》云:“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汉书·叙传上》:“若夫严子者,绝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淡泊,归之自然。”意思是心境清静自适而不热衷于名利,顺应自然。
下联的意思是要以竹的“心虚”品格为师。作者将竹拟人化,竹虽直而有节,但能理解“心虚”的重要。它“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里的“心虚”非胆怯之意,而是指内心空明而无成见或谦虚而不自满,这种品格堪为人们治学、待人之师。我们如能以恬淡之水为友,以“心虚”之竹为师,治学修身,当获益匪浅。
5
充海阔天高之量;
养先忧后乐之心。
此为明代诗文家、抗倭英雄任环的自题志联。
上联言度量。上联的“充”,乃扩大、发扬之意,如元代刘祁《书〈证类本草>后》:“将以率其本然之性,充其固有之心。”“海阔天空”语出“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的题竹诗,后以“海阔天空”形容空间广阔或形容性格豪放不拘。“量”则是度量、肚量,指人的脾气好、度量大能容人。
下联讲心志。“先忧后乐”,语出《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或谓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全联反映作者的道德情操,表示要发扬海阔天空的容人之量,培养先忧后乐的心志。作者当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在太仓抗倭前线写给儿子的信中,袒露了这种情怀:“倭贼流毒,多少百姓不得安家,尔老子领兵,不能诛讨,齧毡裹革(即咬吞毡毛充饥,马革裹尸,喻坚贞不屈),此其时也。安能作楚囚对尔相泣闱闼间耶?”并勉励其子不怕尝“恶滋味”,敢于吃苦,“苦海中未必不是极乐国也。”作者倡导的襟怀和心志,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6
山静日长仁者寿;
荷香风善圣之清。
此联选自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
上联集宋人唐庚《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和《论语·雍也》:“仁者寿”。意思是说古老的高山,“草木植焉,鸟兽蕃焉,财用出焉,直而无私焉,……此仁者之所以乐乎山也。”因为有仁爱之心的人,能心静而和,不伤于性,又乐于山,即赞赏山的奉献精神,故长寿。
下联集唐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和五代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圣人清廉以澡身,人自廉洁以顺教”。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夏日,善解人意的荷风送香,令人凉爽,沁人心脾,净化灵魂,真有圣洁之感。
7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这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为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所题的楹联。此联意思是说,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读书致圣。
上联以日月作喻,将炽热发光的太阳和洁白明亮的月亮喻为天地两只清澈的眼睛,时刻注视人们的视听言动。因此,做人就要顺天理,去贪欲,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下联所指的圣贤,乃道德才能极高之人,经书诗文则是圣哲先贤智慧的结晶。联语劝导人们只有善读万卷诗书,才能领悟圣贤之心,净化人们的心灵,达到圣贤所期望的境界。
8
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这是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撰书并悬于大厅用以自励的一副对联。
上联语本《史典·愿体集》:“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意即不仅把读书视为最大的快乐,还把教育子女当作最要紧的事情。柳屯田《劝学文》说:“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无论古今,都应把教育子女当作“至要”之事,予以重视。
《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下联即由此而来。“寡智”即智谋少、嗜欲淡,利于习静,排除杂念,静养修性。“寡营”,即欲望少,不为个人营谋打算。唐代韦应物《与韩库部会王祠曹宅作》中有云:“守默共无吝,抱冲俱寡营”。少思虑、少钻营,保持心安体静,自然有利于健康,明人刘肇淛就说:“余见高寿之人多能养精神,不妄用之,其心澹然,无所营求”。
9
人能克己身无患;
事不欺心睡自安。
上联是说,人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严以律己,身心就无忧无患。人的生命是神与形的统一。古人云:“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这里的“形”指人的躯体;“神”即精神,指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所谓“克己”,就是要用理智(精神)去克制自己的嗜欲和贪欲。一个人如果奔竞浮躁,汲汲名利,在心灵上就不可能澄澈清静,在生理上就可能出现忧患病灾;反之,如果:“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就可收形神兼养。
点击看完整视频哦.
.
☝ 点击上图看完整视频☝
俗谚说: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又云:养生须修善,欺心枉吃斋。下联是说,做事不昧良心,不自欺欺人,心胸豁达坦荡,睡觉也会安稳。
如何律己处世呢?清人张潮《幽梦影》有云: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董仲舒《春秋繁露》讲得清楚:“秋气严”,“春气爱”,即律己要严,处世宜宽,出以爱心,这样人际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10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此联出自清代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撰书的对联。
此联虽只有八个字,却用了四个典故。上联的“曾三”源出《论语·学而》,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指老师授的学业)不习乎?”“曾三”二字概括了曾参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美德。“颜四”指孔子的另一个弟子颜渊的“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表示视听言动四个方面都要遵守儒家的道德规范,因而概括为“颜四”。
下联“禹寸”指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典出《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这里的圣人即禹,他把一寸光阴看得比直径一尺的璧(扁圆而中间有孔的玉器)还贵重。“陶分”指东晋时期名将陶侃,他常勉励人,珍惜分阴。联语强调个人品德修养,鼓励人们珍惜时光,对今人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