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O推中文版,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10月25日,DxOMark Image Labs宣布其评测网站已正式推出中文版本。DxOMark方面对此也表示,“此后,中国读者无需顾虑语言障碍,即可浏览全球领先的针对相机、镜头和智能手机的成像质量进行评测的网站。”

目前,DxOMark的中文网站只有汉化的网页菜单、大量翻译成中文的技术文章,以及完整版的DxOMark公司全新推出的手机评测基准。今后,所有新型智能手机评测内容的中英文版本都将通过网站及时发布。而相对更专业的相机和镜头部分,目前还未推出中文版。

DxOMark是何方神圣

说起DxOMark,除了专业发烧友之外,手机消费者听到这个名字还是从各大手机厂商的发布会上,手机厂商们宣传其手机的摄像头多么牛的时候,总是少不了拿DxOMark的评分来做文章,颇有一点之前“不服跑个分”的感觉。

那么这个被手机厂商们奉为皋臬的DxOMark到底是很方神圣呢?DxOMark在2003年从法国图像处理软件算法与硬件设计公司DxO独立出来。时至今日,其已经拥有一个50人的团队,可以说是地球上最著名最专业的相机测试机构之一。

DxOMark建立了一个具备时间连贯性且新旧产品可对比性的专业评测体系,有属于自己的测试工作室,凭借标准化、工业化的流程,树立了良好的声誉。DxOMar的有定制测试室涂满了哑光材料,温度控制在21-25度,湿度在30-70%之间,现场光源甚至都使用光谱设备进行过色温较正,以严格控制整个测试环境。

不过,DxOMark也并非十全十美,在手机相机的评测上,其出现了很多玄学结论。比如,索尼手机的拍照评分总是很高(虽然索大法的拍照确实厉害),三星的S6 edge+和Note5一致的软硬件却有不同的评分。

之前问题的关键是DxOMark的整套方案都是建立在RAW格式文件的处理上,不同于相机能输出未处理的RAW格式照片,手机的照片是镜头、CMOS、ISP、算法的共同影响产物。好在,DxOMark于今年更新了新版的DxOMark Mobile评测基准,与时俱进的跟上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

DxOMark:想盈利好难

DxOMark如同其他评测机构一样,在商业变现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虽然DxOMark在相机评测领域的地位,和《米其林指南》在美食领域的地位类似,但是其背后可没有财大气粗的米其林轮胎存在,而且《米其林指南》是为了宣传米其林轮胎,也并不为餐厅服务。而DxOMark则主要为客户进行产品测评、提供调试服务以及实验室设备来收费。因此DxOMark的收费模式就决定了裁判员和运动员是存在桌下交易的可能,虽然不会赤裸裸的吹捧,但是不着痕迹的保持微妙的倾向性谁又能确保没有呢。

就像很多盈利模式单一的评测机构,纷纷依托其专业性较强的特点,玩起了转型。评测手机的做起了二手机的B2C,DxOMark也想凭借其积累的底蕴,从裁判变成运动员。DXO此前曾推出过一款iPhone的外挂相机配件DxO ONE,确实也能提供不错的成像体验,但是小众的领域和较高的价格,最终叫好不叫座。而这种情况,不就正像美食家往往成不了大厨一样,会吃并不一定代表会做。

DxOMark:公信力是我们的根

DxOMark在推出中文版的同时,还被曝光接受某国产手机厂商的注资。虽然说DxOMark通过给手机评分来收费是很平常的事情,驰名中外的标准普尔之类的金融业评级机构也存在这种商业模式。但是接受手机厂商们的注资,无疑是一种性质上的改变,此举总有种运动员收买裁判员的嫌疑。

之前的安兔兔也一样,在卷入了收购疑云之后,公信力就呈现出缓慢下滑的状态,在逐渐滑坡的过程中,虽然安兔兔也做出了挣扎,但是公信力的重建却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最后的结局就是安兔兔的跑分参考价值越来越低。

对于DxOMark、安兔兔这样的评测网站失去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能持续带来收益的能力,有了安兔兔的前车之鉴,想必DxOMark对于所谓的注资也是考虑的很周全。

当然,对于普通的吃瓜群众来说DxOMark的评分也只是个参考意见,无论是任何产品,只有符合自身需求的才是好的选择,盲目相信高分虽然不会吃亏,但未必是最合适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与最美的老友重逢:小测诺基亚7

万圣惊魂:打到的车没有驾驶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