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让我明白夫妻感情变好的3个重要因素
作者:砚无声
一个人,87天,步行627英里的朝圣之旅。
这就是《一个人的朝圣》里的故事,本书作者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
《一个人的朝圣》入围2012年布克文学奖,2013年欧洲头号畅销小说,《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推荐,豆瓣评分8.1.
一天,酿酒厂的退休销售员哈罗德.弗莱收到一封信,信封是粉色的,是他的老友奎妮寄来的。
奎妮来信告诉哈罗德,她得了癌症,这封信是向他告别的。
奎妮是个老姑娘,她原先也在哈罗德所在的酿酒厂当会计。
一次哈罗德犯了错,弄坏了老板纳比尔母亲的遗物,奎妮替他背了锅。
老板开除了奎妮,她不辞而别,他们已经有20多年没联系了。
收到信的哈罗德写好回信,去寄信的路上,他遇见加油站的小姑娘。
女孩跟他说:“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她还告诉哈罗德,她的阿姨也得了癌症,因为她的信念,阿姨的病好了。
哈罗德觉得一封信太软弱无力,他决定为奎妮做点什么。
于是,他带着“拯救奎妮”的信念,上路了。
他从英国最南部的金斯布里奇,步行到英国最北部的贝里克郡。
01:哈罗德以及他的家庭
哈罗德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他父亲战前是个好丈夫,参军回来以后变了,酗酒成瘾。
哈罗德母亲受不了父亲,在他12岁那年离家出走。
父亲经常带不同的女人来家里,哈罗德感受不到父亲对他的关爱。
父亲患了老年痴呆和心脏病,不到60岁就去世了。
哈罗德从小就学会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
“笨小孩”哈罗德在他16岁那年,离家闯天下。
在舞厅里,他邂逅了莫琳,惊鸿一瞥,不可自拔。
是酿酒厂把这对夫妻带到了金斯布里奇。
婚后,他们也曾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还生了一个儿子戴维。
戴维聪明过人,他考上了剑桥大学,成了夫妻俩的骄傲。
不幸的是,毕业后的戴维找不到工作,因抑郁症自sha了,就在他们家花园里。
这件事对莫琳刺激很大。
莫琳一直觉得他不爱儿子,夫妻俩的感情因此到了冰点,两人分居多年,这段婚姻名存实亡。
拿莫琳的话来说:“没有爱的生活不是生活。”
这么多年,在工厂里,哈罗德一成不变,独善其身,从来没盘算过升职加薪、周游列国、或另谋高就,他从来没有这些念头。
他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如他所愿,连告别会也没举行,任岁月蹉跎。
奎妮的来信和加油站女孩的鼓励,给了哈罗德出走的莫大勇气。
路上,哈罗德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对他有鼓励、有不解,有帮助,也有嘲笑。
他也曾自我怀疑,打退堂鼓,最终还是完成了这段朝圣之旅。
这是一段自我救赎和爱的回归之旅,完成朝圣之旅的哈罗德,不仅原谅了父母,还跟莫琳关系融洽了。
从《一个人的朝圣》里,我明白了夫妻感情变好的3个重要因素。
02:对伴侣少一点责备伴侣,对自己多一些自省
莫琳对哈罗德不满,尤其对哈罗德对待戴维的态度不满。
“男人不会明白身为人母是什么感觉,那种因为爱得太深而带来的痛。”
戴维发生了一件事,让莫琳对哈罗德充满责备。
戴维6岁时,一家人去班特姆玩,戴维在海里越游越远,身影越来越小,莫琳叫不回来儿子。
哈罗德跟着莫琳来到水边,他不是第一时间跳下水,而是停下来解鞋带。
他正要把鞋脱下来,一个海上巡逻员跳进齐腰深的水里,救回了戴维。
戴维嘴唇都紫了。
“为什么当唯一的儿子溺水时,他还停下来解鞋带?”
为什么哈罗德要解鞋带呢?
书中这样写道:“解鞋带,是因为他害怕用光所有借口以后,他最终还是没法成功把孩子救回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都知道这一点:哈罗德、莫琳,那个巡逻员,甚至戴维自己。”
这是莫琳心里一直过不去的一个坎,许多年后莫琳还在责怪他,好几次几乎说他由着他们的孩子在海里溺死。
还有一次,18岁的戴维大晚上跑到街上游荡。
戴维错过了毕业典礼,莫琳也责怪哈罗德,怪他没有仔细检查一下通知。
莫琳也怪哈罗德:“都是你,一切都是你。如果不是你,什么都会好好的。”
很多人像莫琳一样,家里有什么不顺心如意的事,把责任全怪在伴侣身上。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技不如人又不懂事,当爹的会责怪孩子妈妈:“你是怎么当妈的,连孩子都教不好?”
网上曾有个新闻,夫妻因孩子的问题大打出手,气得妻子要跳楼。
原因是孩子一岁多了不会叫妈妈,只会叫爸爸,丈夫怪妻子教育失职。
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里》里,提出了“末日四骑士”:批评、鄙视、辩护和冷战。
批评(指责)伴侣,不仅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打消人的热情,还会破坏夫妻感情。
在哈罗德行走的日子里,莫琳也开始自省:戴维溺水,自己除了半恐惧半疯狂地尖叫,又做了什么?
如果戴维真的在班特姆淹死了,她也要承担责任。
想到这里,莫琳对哈罗德的怨恨减轻了很多。
是啊,孩子落水了,当妈的也有责任去救他。
一个家庭里,无论发生什么事,任何一方都不能置身事外,不能坐享其成。
如果每对夫妻都能停止责怪对方,多一些自省,伴侣就不会怨念深重,而你自己也学会了承担责任,夫妻感情就会与日俱增。
03:发现伴侣的爱
莫琳觉得哈罗德不爱自己的儿子,也不爱她。
哈罗德曾逼莫琳再生一个孩子,莫琳说只要戴维一个就好了。
她也从没见过哈罗德抱戴维:“你连抱都没抱过他,他整个小时候你几乎都没碰过他。”
戴维想养一只狗,哈罗德也不愿意。
还有他这次不辞而别,让她在邻居面前开不了口。
莫琳一个人在家里,想起这些,就觉得这是哈罗德在侮辱她,她一脸怒意。
所有感情破裂的夫妻,都像莫琳一样,感受不到伴侣对自己和孩子的爱。
一旦夫妻之间感受不到对方的爱,两颗灵魂就有了裂痕,而灵魂之间的裂痕是无法弥补的。
修补裂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发现伴侣的爱。
一次,莫琳躺在她曾经和哈罗德分享的大床上,盯着晨光,对哈罗德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他会寄明信片来,有时还有一份小礼物,他似乎对钢笔情有独钟。”
莫琳还跟戴维说,哈罗德还在走,基本上每晚都会打电话回来。
有一次,她翻看相册,看到一张戴维的照片,是她拍的。
有只手扶着戴维摇摇晃晃单脚站起来的手,那只手不是她的,是哈罗德的。
看到这张照片,莫琳开始自责,为她怪了哈罗德这么多年。
明明哈罗德是爱戴维的,她却说他从来没有抱过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给过他一个孩子需要的父爱。
莫琳继续翻看照片,她还看见婴儿时期的戴维躺在哈罗德腿上,哈罗德低头看着他,双手举在空中,好像强忍着抱他的冲动。
还有一张,戴维骑在哈罗德的肩上,哈罗德使劲伸着脖子保持平衡。
少年时期的戴维和哈罗德并肩而坐,两人都盯着金鱼池。
这些都是哈罗德爱戴维的痕迹,她怎么能忘了呢?
套用罗丹的一句话:“夫妻间从来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
一个人的心结一旦打开,她就会发现伴侣的爱,心情会跟着好转,夫妻感情也会重新融洽起来。
04:支持伴侣的愿望
莫琳接到哈罗德的电话,得知他要步行去看奎妮,一开始她很不解,也不支持。
理由主要有3个:
1.哈罗德已经65岁了,平时走得最远也就是取车而已
2.哈罗德出门没带手机,没带换洗衣服,没带食物,没带户外生活的装备
3.哈罗德不可能治好奎妮的癌症,除非他是个医生。况且,他连切个面包都会弄得一团糟。
总而言之四个字:太荒谬了。
但是他们的邻居,74岁的独居老人(他老伴伊丽莎白已经患癌去世)雷克斯,给了莫琳很多安慰、开导和帮助。
“你要对他有信心,莫琳,也要对你们的婚姻有信心。他会回来的。”
雷克斯还开车带莫琳去看哈罗德,看看哈罗德是否还好,需要什么帮助。
看到哈罗德风尘仆仆,尽管他T恤污渍斑斑,领口垮了,帆船鞋褪了色,但哈罗德深沉又笃定的样子,让莫琳为自己的平平无奇感到羞愧,又为自己的不理解感到一丝羞耻。
她开始为哈罗德感到骄傲,支持他继续步行去看奎妮。
她说:“叫你放弃是我的自私。原谅我,哈罗德。”
莫琳终于明白,他已经65岁了,如果不让他做成这件事,他余生都会在后悔中度过。
她和雷克斯回到家,继续关注哈罗德的动态。
他们在地图上查看哈罗德到了哪里,他们还上网查看关于哈罗德的报道。
哈罗德打电话来想回头时,是莫琳鼓励他继续走,别停下来。
“还有16英里就到贝里克了。你可以的,哈罗德,记住沿着B6525国道走。”
他带着小狗继续前进。
终于,哈罗德来到圣伯纳丁疗养院,见到了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奎妮。
奎妮头发稀疏,白的像米兰花,皮肤像纸一样薄,脖子上贴满了胶布,瘦小的像个孩子,躺在床单上几乎看不出什么形状。
哈罗德跟奎妮打招呼,问她还记不记得他,收到他的信吗?
他还带来礼物给奎妮。
哈罗德还告诉奎妮:“我真的要说,你做得很棒。我妻子--你还记得莫琳吧?--我妻子让我转达她最诚挚的祝福。”
只是,奎妮已经不能说话了,听了哈罗德的话,奎妮把眼睛闭上了,走得很安详平和。
雷克斯再一次带莫琳来看哈罗德,他让夫妻俩单独呆着,自己去了别处,说等会来接他们。
莫琳和哈罗德来到海边,他们回忆了很多往事。
莫琳想,如果我们不能接受无法理解的东西,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在海边,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
两颗心渐渐靠拢了。
失去了爱,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书中最后写道:“指甲缝里塞着泥土的感觉真好。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真好。”
爱,是世间最美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