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观人经》:字字千金,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用眼睛看

北魏人冯邵在他的《人物志》( 又为《观人经》)中提出,且人察物, 亦自有误。爱憎兼之,其情万原。不畅其本,胡可必信。是故知人者,以目正耳。不知人者,以耳正目。故州闾之士,皆誉皆毁,未可正也。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耳朵听。

听对某人的评论往往会“偏听”,因为评论别人的人带有主观意识,另外反映的情况也不够全面。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说法。我认为冯氏是对的。人是非常复杂的高级动物,谁也不能打开某人的脑袋在了解他在想什么。但,他的言行受大脑支配,不管他怎么伪装,只要认真观察分析,都能找到“蛛丝马迹”。相反,光靠耳朵听,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冯氏非常重视对人的品德的观察和认定。在品德和能力的比较上,他更看重品德。既有能力,又具备好的品德,此人当然要予重用;能力很强,品德很差,这种人不但不能用,而且还须时时提防。他列出了不少这方面的例子,如东汉的王莽,能力很强,差点篡夺了汉位。他非常看好品德好,气质平淡的人。他指出,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

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曹参便是这种人,在能力上,行政管理方面不如萧何,军事打仗不如韩信,但甘当下手,做好配角,一旦轮到自己当主角,替代萧何当丞相时,又能承认和继续推行前任的政策,来个“萧规曹随”,不闹出乱子,对汉朝初期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冯氏把这种人称作“中和”,十分赞许,认为他们不论放在哪里,既放心而又能与周围上下级团结做好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