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偏激理念的无脑媒体,是毁坏整个钻石行业的始作俑者
关于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之间的争斗,我们已经做过很多的讨论了。之所以要一遍又一遍地讲,是因为市场上总是反复出现一些奇怪的言论。这些言论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很扯淡。
Diamond Loupe前天发布了评论文章,重点讲到了福布斯在今年四月初刊登的一篇软文。软文的作者叫罗莎·桑切斯(Rosa Sanchez),主要是叙述了新晋培育钻石零售品牌“伊迪尔”(Idyl)。品牌本身还是不错的,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也有一定的文化特点。但桑切斯在引用伊迪尔创始人的某些言论时出现了问题,比如“人们不知道的是,天然钻石的稀缺性总是能演绎成地表的破坏、血钻、童工和对人权的侵犯等等”。
在这种言论的影响下,公众会不由自主地对天然钻石产生反感情绪——然而这种反感本来就是荒诞的,因为太多的人无法综合了解这个行业,从而只能通过媒体偏颇的导向来理解它,最终在头脑中被植入了一个负面的印象。
这是公众的问题吗?不是。
这是媒体的问题。
简而言之:别有用心的媒体正在将舆论引向一个极端,令原本有机的行业声誉逐渐碎成一地残渣。
---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左边是天然钻石开采的碳足迹,右边是培育钻石的。这张图的用意很明显:培育钻石比天然钻石环保得多。
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两个很严重的问题:
1)左边讲天然钻石开采的部分,居然将中国排在污染最严重的位置。然而事实上,中国有多少天然钻石开采业务?你凭什么以此打击中国?
2)右边讲培育钻石生产的部分里,你有没有考虑到具体的能源因素?要知道这个行业有60%的能源都来自火力发电(中国),所以这些都不算碳排放么?
然而当这张所谓的对比图在一个名为“we_need_a_proper_source_to_link_to”的网站发布之后,被大量的媒体转发使用,造成了相当负面的社会效应(可喜的是这个网站现在已经打不开了)。Diamond Loupe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不负责任、缺乏数据背书的“对比图”,对整个钻石行业都是有害的。
而那些为了追求眼球效应而转载的媒体,无疑也助长了这种愚昧信息的扩散。
谨慎讨论“可持续”
时至今日,国际社会对于可持续问题的讨论是十分谨慎的。可持续的概念很广,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对于矿业公司而言,在完成采矿、关闭钻矿的时候,必须依法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来恢复当地的地貌、植被、物种,以及人员安置。
就拿去年刚刚关闭的澳洲阿盖尔矿举例,力拓集团早就在这方面做了有目共睹的投入。目前有90%的原矿上工作人员已经被安排了新的工作。
当然了,如果非要苛求在短期内达到完全恢复的程度,那显然是不理智的,因为环境修复是一个长期工程。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矿业公司正在做的工作,更不能以此为“炮弹”向天然钻石行业进行不负责任的谩骂和指责。
血钻的问题,请想好了再说
金伯利进程组织(KP)不是形同虚设的。全世界82个国家、56家主流实体都是KP的成员,真正的“血钻”(即冲突钻石)占比不到0.1%。虽然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世界已经完美了”,虽然这个领域的工作还有很多,但如果以这0.1%为“突破口”大肆宣传,甚至引导人们得出“天然钻石=血钻”的错误理念,那就是极其扯淡的行径。
负面宣传就是两败俱伤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产品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空间。无论是天然钻石、培育钻石,甚至是锆石、莫桑石、水晶等等,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群体。在培育钻石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无需排斥,更无需过度追捧。在推广的过程中,要坚守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否则就等于损害整个行业。
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是一个整体。如果宣传不当,最终从宏观上看,消费者不会单独对“某一类钻石”产生反感,而是会对“钻石”本身出现怀疑。这真的是你们想要的结果吗?到时候造成千万人失业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些乐于鼓吹偏激理念还自以为是的无脑媒体。
May the DiamondSpectator®️ be with you.
本文观点源自the Diamond Loupe.
商务合作微信号:diamond-spect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