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音
我出生在一个聚气通透的小山村,从小听着暖心的乡音生长,喝着清冽的山泉长大,它们对我的哺育和滋养就如同一个胎记,一个基因密码从我呱呱坠地就根植入我的血脉和骨髓中,正可谓相音难改,乡俗难忘。
九岁那年,父亲单位统一办户,我们全家随着户籍的迁动一同来到了市里,一夜间从农民转换成了市民户,父亲提前把学校联系好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进入不同的学校读书。
我当时在村里上五年级,父亲担心来到市里尤其市里的重点学校,跟不住人家的进度,就给做主退后两级,于是我就上三年级了。
这样一来,自己比同班同学年龄大,个头也大,内心的自尊心常常表现的很强烈,唯恐自己说的家乡话被同学笑话,所以背地里模仿老师、同学、甚至听《新闻联播》时会留心模仿播音员讲普通话。逐步纠正了和乡音发音完全不同的一些字词,比如"运用"、"农村"、"角色"、"脊背"、"水浒"...
上了初中,自己基本上可以自信地讲普通话了,但还是会在紧张时拿捏不准发错音。比如我们在学习《水浒》节选这一部分时,老师让我起来读课文,少不了要读课文的题目,我端起书就大声读了起来,当我把《水浒》中的"浒"读成二声时,全班同学都笑喷了,语文老师也按捺不住大家的笑声,透过眼镜框露出了掩盖不住的笑容。
而这笑容背后不带一丝一缕的嘲讽和小瞧,只是等学生笑声落幕后,他郑重其事地走到我的跟前,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地告诉我正确的发音,而且还教给我一个窍门,如果一个词两个字全部发三声时,前一个字自然发音二声。
他一字一词吐字清晰地地师范了三次,又让我发了三次,自己下去练习了无数次,现在终于可以有勇气地在班里大在大家面前大声朗读《水浒》了。
对于大家来说,讲普通话是件轻松的事,而对于我来说,却经历了诸多有趣的故事,而其中初中时的语文老师纠正自己发音一事,一直历历在目,心怀感激,而这份质朴的感激之情是那般珍贵,值得回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