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创投之王

在中国,说起马云、马化腾、任正非这些名字,大家可能不会感到陌生。

你可能不知道沈南鹏这个名字,但你的生活早已和沈南鹏所投资的项目息息相关。

早上醒来,

滴滴预定一辆专车。

司机接到你后,

按照高德地图指引送你到公司。

你拿出手机刷刷今日头条

美团(或饿了么叫了份早餐。

在等电梯的时候,

分众传媒的广告中播放着

唯品会、聚美优品的最新优惠。

到公司后,你打开电脑,

360提示你有多个软件需要更新,

你开始进入工作。

一会,前台小妹将你在京东和阿里上的快递包裹送到办公室。

中午,

你在豆瓣上看看最近几部大片的评分,

大众点评上查找电影院附近的餐厅。

傍晚,

你完成今天的工作,

走出诺亚财富的办公楼,

开启和小伙伴的夜生活......

高手诞生:1967年
高手特点:不苟言笑、冷酷精明、充满激情
江湖职务:红杉中国基金创始人、携程和如家创始人
经典案例:携程、如家、新浪、奇虎360等
江湖遗憾:阿里巴巴、京东、小米、今日头条
江湖宣言:敢于ALL IN

可以说,沈南鹏的投资项目涉及到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沈南鹏,带着一副老派圆形眼镜,头发总是一丝不乱地梳向脑后的精致的上海男人,一个中国资本界传奇性的符号。

就在刚高过去的2019年12月30日,福布斯中国公布了2019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榜,红杉资本沈南鹏再次折冠。在2019年4月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中,沈南鹏亦是高居榜首。

「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人」评选已超过10年,榜单旨在挖掘中国最具前瞻性眼光,且能带来丰硕回报的基金投资人。重点考察在过去五年(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的项目退出以及未退出项目的发展情况。

沈南鹏,被誉为创投界的「点金手」,自2005年加入红杉中国以来,他带领红杉中国基金在中国投资了超过500家企业,目前投资组合中已有近60家公司成为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2.6万亿,沈南鹏因此被戏称拥有一个「2万亿的朋友圈」。

沈南鹏所投企业

2010年之后,12家超过100亿美元估值的独角兽中,红杉捕捉到9家。当前中国的181个独角兽数中,红杉投资的独角兽数量达到50家,占比近30%。

在中概股电商公司中,红杉中国包揽了中国前三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红杉也是唯一一个同时投资了TMDP(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拼多多)的公司。

马化腾说:「红杉是中国最成功的投资机构,请注意我没有说之一。我经常看到腾讯投的公司,沈南鹏的团队已经在一年半前进去了」。

沈南鹏买下了中国互联网的一半,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投资人。

为什么是沈南鹏?

他到底有什么秘诀?

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成为投资大王的?

学霸的创业故事

1967年,沈南鹏出生于浙江海宁,海宁也是王国维和金庸的故乡。他个头很高,讲话语速极快。在沈南鹏的作家好朋友余华的眼中,「他身上融合多种正反的特质:骄傲与谦虚,激进与保守,强硬与温柔」。

7岁时他跟随父母去到上海,高中进入上海二中,并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获得冠军,获得免试直升上海交大试点班的机会。

与当年所有的天才一样,3年后沈南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数学专业,因为成为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是18岁的沈南鹏最大的梦想。

大学4年,沈南鹏日夜苦读阿贝尔定理、格林公式,并对费马大猜想、四色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非常痴迷,最后得知数论的殿堂在美国时,他决定去美国,向「哥德巴赫猜想」发起最后的冲击。

1989年7月15日,沈南鹏兜里揣着300美元只身前往纽约,那一年他23岁。等沈南鹏下了飞机,兴冲冲跑到哈德逊河旁边的哥大校园,却被告知「9月初开学之前,2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一个子儿也拿不到」。

最后,沈南鹏只好挤在纽约皇后区的一个高中同学那里,那同学还不错,给沈南鹏介绍去中餐馆刷了一个月盘子,用赚到的钱抵房租。

照理讲,哥大排名在美国居于前20位,数学专业世界排名居前10位,即便美国本土高中生也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申请上,但是,沈南鹏在哥大呆了一年,就再也呆不下去了。

估计是被当年胡适在那里读了10年才拿到博士学位给吓住了,反正没多久他就去了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改在耶鲁读MBA。

沈南鹏在耶鲁

一年后,沈南鹏拿到耶鲁的MBA文凭,又回到纽约,并准备了一封50页的简历,开始自信满满在华尔街找工作。

到第一家公司,人家问「炒过股票吗?」「没有」。

到第二家公司,人家问他「有没有开过公司?」「没有」。

到第三家公司「请简要分析一下今天《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头条」「没有听说过这家报纸」。

结果一圈下来,面试十几个公司没有一家进入第二轮。

不过天才就是天才,在十几次面试的过程中,沈南鹏就摸到了门道。此后不到两个星期,他就把江恩理论、5个波浪循环、MBS、CDO、中国国债、布伦特原油报价等问题搞透了。

最后一家是花旗银行投资银行部。那天早上,一共有三个人参加面试。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日本人,另外一个就是沈南鹏。

面试官中的一位是斯坦福的数学系博士,他给三位面试人出了两道题,一道是类似鸡兔同笼的智力题,一道是脑筋急转弯,那博士心想「一个仅仅在哥大数学系读了一年就退学的人,数学能好到哪里去?」

他哪里知道沈南鹏在初中、高中六年,天天玩的就是智力题。全国中学生计算机比赛一等奖能是白给的吗?就在另外两个人绞尽脑汁在纸上比划的时候,沈南鹏不到5分钟已经给出了答案。

沈南鹏就这样奇迹般进了花旗银行,职位是投资经理,主要的交易对象是拉美证券及衍生产品。

那段时间,他经常白天盯美国盘,晚上盯国际盘,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只看到我现在打在显示屏上的文字,你看不到我当初滴在键盘上的泪水」。

想想看,中国胃天天吃洋快餐,用英语跟人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能是沈南鹏的强项吗?分明是天天拿弱项跟人家强项比啊!只有年底拿到厚厚的4万美元薪水,沈南鹏才想「算了,不挨打就忍了吧!」

1992年终于来了。年初邓公的南巡讲话不仅吹散了国内的乌云,也吹到大平洋彼岸的纽约。当年10月,仰融带领华晨中国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隔年,时任深交所总经理带着代表团访问华尔街。

和很多华尔街的大陆留学生一样,沈南鹏非常激动「机会来得很突然,国内的资本市场一下子起来了」。

记得有一次,沈南鹏在电梯口碰到下班的花旗银行董事长,他本能礼让,没有想到董事长让他先进电梯,并问:「你来自哪里?」「我来自中国上海」。沈南鹏受宠若惊。

一个星期后他才明白,原来花旗要在香港建办公室「帮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时,我们这些人的价值一下子就大了」。1994年,沈南鹏没有半点儿犹豫,直接去了香港,不过他那次没有代表花旗,而是接受了雷曼兄弟的邀请。

沈南鹏在香港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中国企业做收购兼并或是上市。

27岁的他一下子成了各地省市政府的座上宾,除了应付一天三顿的觥筹交错外,沈南鹏也学会了商场、官场的各种明规则,潜规则,他有了更多的机会走近长三角、珠三角,了解中国企业。

「原来不太懂中国的商业环境,到了1999年,我已经比较'土鳖’了」。

3年以后,沈南鹏跳槽到德意志银行,出任中国资本市场主管。期间他帮财政部成功发行了5亿马克债券。

当时花旗、瑞银、摩根斯坦利发债业务主用集中在中行、建行等大型国有机构,沈南鹏百思不得其解:「利润不高,为什么大家乐此不疲?」

后来一位投行朋友告诉了他这个秘密:「政治影响大于经济利益」。

不过,沈南鹏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德银债务部门的重点转向企业垃圾债券,也就是「美林、摩根等不屑一顾的」。

最出名的就是帮助浦东外高桥一家叫做「外高桥保税区发展有限公司」的秘鲁企业融资。

本来外高桥大厦只能融资5,000万美元,沈南鹏一介入,不但成功融资1亿美元,而且还不用把大厦抵押出去。那家企业从此对沈南鹏死心塌地,后来的好几次发债业务都给到了沈南鹏。

整个1997年,从交易规模上比,沈南鹏的团队根本比不上其他几个投行,但是利润却大大好于其他几家。因为1997年完成了六、七家公司的发债,7个人的团队年底人均奖金就超过百万。

不过随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把沈南鹏惊出了几身冷汗:「1997年发债的六七家中一半要重组,有两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正是那段时间,沈南鹏对企业的运营风险有了深刻的认识「好好的企业看着就不行了」。

到了1998年底,32岁的沈南鹏已经做到德意志银行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他参与过将近10家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成天给别人做嫁妆,一次次目睹企业「乌鸡变凤凰」,沈南鹏忽然觉得不爽「在那个挺忽悠的年代里,'泡沫’刺激了我们的创业神经」。1998年圣诞节后,沈南鹏决定离开德意志银行下海。

创办携程

携程四君子

1999年2月22日,春节刚过后没几天,听过沈南鹏回到上海,校友季琦就张罗了一桌饭局,把十几个海外留学的校友聚到一块。10年后的外滩建筑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在大上海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当时,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已经开通,百度开始融资,腾讯、阿里也迈出了探索的脚步。

大家话题从互联网、互联网经济到美国的网络公司,中国的网络现状,再到纳斯达克和IPO,最后还谈到了创业。

第二天,与绝大多数饭局一样,大多数人已经忘记了讨论的主题,只有其中三位当天晚上又走在一起,继续讨论,他们分别是头比常人稍大的梁建章、梳着大背头的沈南鹏以及留着平头的季琦。

沈南鹏、梁建章、季琦与范敏联合创办旅行网站携程网。

出资最多且善于资本运作的沈南鹏任董事长和CFO。

梁建章任CEO。

季琦任总裁。

旅游行业出身的范敏出任副总裁。

在融资上,携程前后进行了三轮融资。

携程融资过程中有个插曲,直到敲定投资前一周,其中一家创投基金的负责人还没有仔细阅读携程的商业计划书,当沈南鹏向他征询结果时,他要走了携程从5月到9月的财务报表。

第二天早上,携程收到了这位投资人追加投资的决定。「所以,漂亮的计划书没有用,关键是把计划书变成赚来的钱」。

在业务上,主攻自助游市场。通过并购北京现代运通,进入酒店预订业务。通过收购北京海岸,进入机票预订业务。

在服务质量上,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法以保证服务中心的服务品质。

2003年12月9日,成立仅四年的携程网成功在美国纳斯达交易所上市,代码为「NASDAQ:CTRP」,初始发行价18美元,开盘价24.01美元,当日收盘价33.94美元。沈南鹏这些人一下子就变成了「大富翁」。

携程上市

沈南鹏说:

「我们做携程那一段时间正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特别迅速的时间,而且当时做个人旅游服务存在巨大的真空。当时国家旅游局管旅行社、景点、酒店,没人做个人的商务旅行服务。在那个时间,在那个节点上,我们一批人用了一种互联网呼叫中心技术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当时都没想到这个公司能够做这么大。所以当携程市值最后变成40多亿美元时,说实话我们都没想到。这个成功来得很快,当然这里边也有我们的付出。但很大程度上我认为,在大潮当中,我们是被推着往前走的」。

然而,沈南鹏的创业步伐并未止步。在携程网的运营过程中,沈南鹏和季琦发现了蕴藏在酒店业中的商业机会。

2001年携程召开半年度会议,客户服务中心的总经理汇报工作时提到客户投诉增多,主要抱怨退票流程太慢,不能在线处理。梁建章当场拍板「扩大客服的现场授权,降低二次投诉的比率」。

客服的汇报到此结束,沈南鹏却在几千条投诉信息中扑捉到十几条信息「为什么携程总是提供三星四星的高档酒店,难道就没有既干净、舒适又价廉的酒店?」

他想起自己在美国留学,经常周六出去玩「住汽车酒店、青年酒店干净又便宜」。是否能够在国内也搞经济型酒店呢?

再创如家

沈南鹏到上海、北京等地一了解,发现这样的酒店还真难找「高档酒店往往价格昂贵,而便宜的招待所却脏、乱、差」。

于是,沈南鹏等四人又决定搞如家快捷连锁酒店,酒店中取消了豪华大厅、浴缸等不经济的设施,但确保廉价、舒适、卫生。

2002年,如家酒店成立。主要定位在工薪商务阶层,由沈南鹏担任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

「如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经营产品很传统,却代表了潮流」。沈南鹏出去融A轮、B轮,总是这样回答风投。那么,如家如何引领潮流呢,管理团队主要在「成本、服务」四个字下功夫。

首先如家在装修方式、营销方式、人工管理三个方面一起压缩成本,确保将平均房间价格控制在200-300元之内。

如家在地板、窗帘、大堂、用餐上能简约就简约,并充分借力携程网的网络流量,借鉴携程的「空地对接」模式,最后压缩管理半径,采用店长、值班经理和员工三个层级的管理模式,确保人力成本保持在同行业的33%。

其次,3年之内如家搞出了十多本标准服务手册,从硬件配置、前台接待、到客房服务、餐饮制作等16个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并严格监督执行,给客人带来回家的感觉,确保「该有的都有,不该发生的从不会发生」。

如家的商业模式曾受到华尔街质疑,因为这种传统模式一点也不互联网。

但如家与携程双剑合璧,迅速崛起,5年时间如家酒店集团就搞出和颐酒店、如家精选酒店、如家酒店、莫泰酒店和云上四季酒店等五家酒店,在规模和营业额上一举超越7天酒店、锦江之星等,成为同类市场的第一名,最终征服了资本市场。

2006年,如家登陆纳斯达克,3年内两登纳市,世人皆惊叹沈南鹏创富的速度无与伦比。

如家上市

实现财务自由后的沈南鹏决定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其实,当时沈南鹏也做了一些个人投资,但都是凭感觉为主,比如投分众,就是和江南春吃了两顿饭,感觉老江人不错、商业模式很新,就投了。

不过通过携程、如家四年的运作,沈南鹏发现自己对具体运营企业并没有多大优势,强项在于对商业模式的把握与资本整合上。

携手红杉设立中国基金

作为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投资战绩赫然响亮,Google、苹果、Youtube、甲骨文等都曾被收入囊中。

红杉的几代美国合伙人也大都是企业家出身,与沈南鹏的经历极为契合,这或许是红杉与沈南鹏一拍即合的重要原因。

杉资本在2004年结束了那次著名的「中国行」之后,决定在中国设立美国之外第一个新的分支机构。机缘巧合,红杉资本找到了沈南鹏。

「当我们和红杉美国合伙人在旧金山见面,红杉资本两位执行合伙人跟我说,每个地方只有独立决策才能发挥团队最大的能力,保证决策准确性」。

红杉的运营具备鲜明的特点,即全球视野和全球资源、本土运营和本土决策。

2005年年初,携程在丽江召开管理层会议,此时携程已上市两年,业绩光鲜,公司运转顺利。当时担任携程CFO的沈南鹏在会议间隙找到梁建章说,「我现在找到一个更好的机会,要跟你分手了」。

「我们在蓬勃发展,还有很多改变整个行业的机会,怎么你现在就走了呢?」梁建章有些惊讶。

梁建章已经记不清当时沈南鹏跟他说了什么,「但是我感觉他已经找到另外一个真爱了,有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能放弃?」梁建章与沈南鹏共事六年,两人彼此了解,沈南鹏已下定决心,梁建章便没有过多劝说。

射手座的沈南鹏天生就有着冒险的基因。

成立红杉中国基金

2005年8月,沈南鹏与从美国回来的张帆一起,在北京华贸中心36层成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由于我有过携程网的运营经验和以前投行的经验,张帆有出色的投资业绩,大家在一起谈得很投机,理念上很契合」。

沈南鹏用3个月完成规模近2亿美元创投基金I期的基金募集,这是红杉中国的起点,而十三年后的今天,红杉中国管理着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

红杉中国草创之初,投资团队经验少、项目差,大家对行业都缺乏认识,加之2005年之前,IDG在中国耕耘了10年,正如日中天,基本上IT最好的项目全被它一家给包了,沈南鹏只有捡漏的份。

因为找不到太好的项目,沈南鹏非常谨慎,找项目主要靠个人关系。

此外,红杉作为境外基金,投资要到外汇管理局申报,加上一些特殊行业投资受限,很多事根本没法做。从2005年至2006年,红杉投的钱总计不到5000万美元,没有一单超过1000万美元。

怎么办?

沈南鹏能想到的就是加紧学习,做一个学习曲线的累积。

首先是向师傅学,向红杉资本前辈学。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和业绩辉煌的公司,红杉资本有着独特的投资理念。第一代创始人瓦伦坦认为,应「投资于赛道,而非赛手」;第二代莫瑞茨的理念是「要投出别人投不出的项目」,即旁人看不透、不敢投的商业机会。

这些投资理念,都成为沈南鹏投资逻辑的重要基石。

其次是向朋友学。

2006年以后,戴着金边眼镜的沈南鹏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很多投资论坛的嘉宾。有一次,他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一个论坛,结果出来等车的时候碰到了周鸿祎,由此两人结下了友谊。

奇虎360是沈南鹏投资的第一个互联网项目。2006年1月,奇虎360获得红杉中国600万美元A轮融资,2006年11月,红杉中国再次追加100万美元。2011年,奇虎360登陆美国纽交所,沈南鹏持股8.51%,价值3.37亿美元,5年时间获得48倍的投资回报。

2008年,红杉中国以1022万美元投资LED生产商乾照光电,持有公司20.56%的股份,2010年乾照光电以中外合资企业的形式在创业板上市。这也是红杉中国第一个在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项目。

2008年,在沈南鹏的带领下,红杉中国完成规模近9亿元的人民币基金I期募集。

当时红杉创投基金I期刚成立三年,虽没有太多上市退出案例,不过文思创新、大众点评已显现出不错的账面回报。

经过2年多的内外兼修,沈南鹏养成了「快、稳、准」的投资风格。周教主评价「沈南鹏是一个饥饿的人,看到项目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样,或者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去拼抢,去追踪」。

而在投资领域,沈南鹏也把握住了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机会——电商。

2007年以后,红杉中国投资领域包括互联网、消费品及服务、连锁、商业地产、媒体、科技应用、生物医药等,投资清单上开始有阿里巴巴、聚美优品、唯品会,大众点评、美团,诺亚财富、高德软件,开始有大疆创新、酒仙网、美丽说、蚂蚁短租、牛车网、乐蜂网等等。

2010年是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起点,美团也诞生于那一年。仅仅那一年,就有上千家主打团购的创业项目,而美团当时获得红杉A轮投资时仅在行业中排名第五,第一名是拉手网。2018年9月20日,美团点评在港交所上市。

「作为自始至终看好美团点评,陪伴公司一路成长的投资人,我们同样倍感自豪!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能看到自己支持的企业从破土而出的幼苗长成伟岸挺拔的参天大树,我们内心充满喜悦!」

沈南鹏在《既往不恋 纵情向前——写在美团点评上市之际》致贺信中如此写道。

在B轮、C轮融资时,因行业战局未明,美团也遇到很大困难,甚至在B轮出现领投人飞单的情形。对于红杉来说,是否继续投资也是艰难的决策。不过最终红杉选择了继续投资。

除了融资,美团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发展方向的艰难抉择。

从千团大战中杀出来变成行业第一名后,美团开始考虑是否要进入外卖市场。当时外卖市场已经有强大对手饿了么,如果美团做不好,可能还会失去原来的阵地。

「公司管理层在考虑做这件事情,但融资的话,需要摊薄原来股东股份。而且如果这场进攻战役没打成,原来的业务也会受影响。所以这肯定是一个不容易做的决策。不过最终董事会和管理层达成了一致意见,这场仗必须要打」。沈南鹏称。

这场仗打到2015年,美团和大众点评选择在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天宣布合并,组成一家新公司。

如今外卖市场已经是两分天下,美团点评占据第一,收购百度外卖之后的饿了么位居第二。

2011年12月,红杉中国与真格基金成立「真格二期」天使基金,红杉中国是真格基金的LP,而真格作为天使投资机构,和红杉在多个项目上有合作。

据统计,在真格基金投资的600多家公司中,跟红杉合作的项目占近10%左右,真格基金投资的独角兽公司中,获得红杉后续投资的超过80%,包括VIPKID、依图科技、找钢网等。

除了布局天使投资环节,红杉不断推出新产品——从最初的VC到2007年成立第一只成长期基金,再到2008年募集完成首个人民币基金,开启双币运营,此后参股二级市场基金弘尚资产,2018年又和国风投等共同发起了400亿规模的星界资本母基金。

种子基金是红杉中国近一年来的新焦点。这意味着红杉中国和其合作伙伴已经覆盖种子期、早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二级市场投资和母基金投资,建立了全产业链投资生态。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推动在上交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标的之一是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

该意见提出不到半个月,红杉中国与华泰旗下华泰瑞联合作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募资规模100亿元,用于捕捉中概股和红筹股回归的投资机会。

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宣布以现金95亿元全资收购饿了么,这是至今为止互联网圈最大的一起现金收购。作为饿了么投资方,红杉在这一交易中也拿到了令人满意的回报。

除了TMT之外,红杉中国在医疗、消费服务、工业领域都有密集布局。在最近资本青睐的新能源电动车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红杉中国也已经参与投资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威马汽车、Pony.ai、PlusAI等相关项目。

红杉中国历经14载耕耘,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投资过300多家创业公司,已经上市的公司总市值,接近3万亿元。

错过与过错

沈南鹏被誉为中国风投界教父,这么牛的人,有没有一些失误呢?

1、阿里巴巴

众所周知的阿里巴巴,1999年完成高盛领投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后再次获得软银和雅虎领投的共计三轮11亿美元融资。

2005年,阿里巴巴完成D轮融资时,雅虎投资了10亿美元,当时,沈南鹏也拿得出这笔钱。阿里巴巴后来赴美上市,雅虎依然持有超过30%的股份,投资回报超过千亿美金。

2007年,阿里巴巴赴香港上市,最高市值280亿美元。由于香港市场流通性较差,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也不高,阿里巴巴计划退市,转而寻求美国上市。

2011年,阿里巴巴宣布完成第五轮20亿美元融资,由美国银湖、俄罗斯DST和新加坡淡马锡领投,沈南鹏执掌的红杉中国只是跟投,投资金额不大,持股比例也不高。2012年,阿里巴巴宣布私有化,随即于2014年登陆美国纽交所,最高市值达4,700亿美元。

沈南鹏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等因素,没有完全看明白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当时我们有一个比较狭窄的观念,认为B2B做得不会非常大,所以没有在早期进入。阿里巴巴后来走向B2C,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集大成者,于是我们决定跟进,我们进入的时候,阿里巴巴的估值已经达到300亿美金了。

2、京东

阿里巴巴,不是沈南鹏错过的唯一早期投资,还有京东。沈南鹏后来描述错过京东早期投资的场景:

「2008年,在一家酒店开会,现场来了近30家公司。当时所有的投资机构,对未来的预期都非常不好。受到当时氛围的影响,影响了我们的投资决策,最后决定放弃对京东的投资」。

除了金融危机,京东还巨亏,外加当时的投资界老司机IGD也没有投,1亿美金的投资额,如果出现投资风险,无法面对LP,沈南鹏最后也就放弃了。

四面楚歌的刘强东,后来遇到他创业生涯中的贵人——今日资本总裁徐新,雪中送炭投资了1000万美金,帮助刘强东渡过难关。

两年半后,京东的估值涨了40倍,从1亿美金涨到40亿美金,尽管沈南鹏的心理落差非常大,还是咬着牙追投了1.5亿美金。

京东上市

2014年,京东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最高达到700亿美元。早期进入的徐新,投资回报率高达150多倍。沈南鹏虽然也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但却无法与徐新相比了。

错失京东的早期投资,沈南鹏总结道:

一个机构对一个公司的了解,媒体的报道可能有50%是真实的,另外50%可能是公司自己忽悠的,或者故意忽悠的,或者种种因素干扰了你的决策。

因此,做投资要冷静坐下来,把数字看明白,把真实情况了解清楚,做一个相对来讲接近事实的投资判断。

3、小米

阿里巴巴和京东,沈南鹏虽然错过早期投资,由于中后期咬牙追了进去,回报虽然没有早期那么丰厚,但毕竟还是不错的,不算是太大的遗憾。而雷军的小米,沈南鹏才是从头到尾的错失。

沈南鹏曾经公开表示称,错失小米,非常遗憾。我们曾经有几次可以投资小米的机会,当时由于对这个行业认知太差,最后没有把握住。

当时,沈南鹏感觉智能手机已经陷入红海,靠价格战难以为继,没有看到移动互联网对手机行业带来的巨大颠覆。

2018年,小米登陆港交所,最高市值达4800亿港元(约合612亿美元),对于沈南鹏来说,这又是一个百亿美金的教训。

4、今日头条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事不过三」,但也有例外。智如沈南鹏,照样犯了第四次。这一次,沈南鹏错过了今日头条的A轮投资。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第一次与红杉接触时,连沈南鹏的面也没见着。

当时,张一鸣和团队是与红杉中国的投资团队沟通,然后将沟通情况汇报给沈南鹏,基于团队的报告,投资人的理性让沈南鹏无法对今日头条所做的事情「量化」,用户规模,市场前景都无法用数字来衡量,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后,沈南鹏对今日头条这家当时的小公司说了【NO】!

错过了今日头条的最佳投资时间。

沈南鹏总结这次错失原因认为:第一,他当时不再现场,如果在现场可能会好得多。第二、投资人有时候太聪明了,不聪明会错,太聪明会错过。

「作为理性的投资人,我们拜访了很多他的竞争对手。所有的大公司都要做这个产品。新浪要做,搜狐要做,小米要做,腾讯要做,所以我们合伙人讨论以后,感觉这个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你一家小公司,没有机会」。

「张一鸣想通过互联网把新闻、故事、图片聚集在一起,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喜好推给你,并坚信这种产品有它的空间。我当时心里打了个盹,认为张一鸣要做的事情具有巨大风险,在美国都没人做过」。

之后,今日头条用了九个月的时间,数据保持高速增长,证明了沈南鹏的判断可能是错的。于是,今日头条B轮融资时,红杉中国象征性进入了一点。

再后来,沈南鹏看出了今日头条和张一鸣的潜力,2015年领投1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到5亿美元。2017年,红杉中国再次领投10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10亿美元。

而如今,凭借今日头条和抖音这两款杀手级产品,张一鸣领衔的字节跳动,估值已经接近1,000亿美金。

沈南鹏虽然最终投资了今日头条,但确实已经晚了很多。三年时间,红杉中国虽然获得了40倍的投资回报,但是相比A轮、B轮时进入,回报还是差了数十倍。

专业,如何极致?

1998年我在香港的德意志银行工作,为一家大公司做融资计划书,周一要去做演讲pitch,周末我的老板打来电话提到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基本数据仅更新到上一年的年底,建议我把当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涵盖进来。

这看起来是个小事,但我决定马上修改这个内容。

当时我们在香港新世界大厦办公,天气已经比较热了,礼拜天楼里面没有空调,工作的几个小时让我大汗淋漓。改完数据以后,我发现对图表的颜色也不太满意,里面的蓝色和绿色好像对比不是特别鲜明,于是,我又花了一段时间改颜色。

很遗憾,后来在北京的pitch,我们并没有成功,但即使没有拿到项目,我感觉在周末假期那几个小时里,在大汗淋漓下把材料做得尽善尽美是应该的,客户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但作为一家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士,我必须把最好的内容和形式呈现给客户,这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

Professionalism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大家有很多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再举个例子,在红杉,我们每周都会接待几位来访的创业者,我们会把周一的时间留出来跟他们见面。我们希望做到在跟每位创业者交流的那段时间里,不接打电话、不看微信,不管来访的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这个细节听起来很小,但是我们认为,这表现出对创业者的尊重。如果你参加了会议,就必须集中精力地与创业者探讨,因为他是全身心投入的,而且可能准备了好几天来和我们讨论。

这样的职业态度恰恰展示出一个公司的风貌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沈南鹏的投资真经

投资理念

1、在「创业者能力」和「创业者精神」的选择上,我优先选择创业者精神,只有创业者具备真正的品质和美德,他的能力才能够得以发挥,否则可能会被滥用。

2、过去几十年我做对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Long China」(做多中国),以前很多人真的不那么看好中国,有各种担忧,但如今来看,凡是做出很大事业的中国企业家,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Long China」。

3、我们的投资周期很长,我们会和一家企业一起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公司仍在高速成长,为什么不和他们走下去?

4、我们没有选择,只能逼着自己不断思考两年、三年、五年以后的行业发展会怎样。有时候,我们可能做不出一个特别完美的判断,那就尝试做一个判断,然后在这个行业里做出一步到两步的布局,这是作为风险投资人必须有的判断,哪怕当时给你的数据并不充分。

5、有些创业者仅仅为了上市、赚钱而创业,但我们更欣赏的创业动机是希望创造一种产品和服务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个问题,其动力源自好奇心和使命感。判断一个创业者不仅要看能力,还要看他(她)是否具备正能量。

投资感悟

6、我曾经是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今天也还是一个创业者,是投资领域的创业者。

7、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永远充满遗憾,有太多让人反思的理由,每年都会发现自己做了不少错误的判断,这也是这个行业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你只要愿意学习,愿意在成功和失败案例中去总结归纳,每个人都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8、有时候在你理性的思考之外,必须要有那么一点冲动,一点激情,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时的判断标准就来自于你的「第六感」。

9、不管在什么行业里,要想成为成功人士,都不可能只是靠高智商,必须要是高情商和高智商的结合。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人才,投资行业也好,旅游业也好,任何一个行业的成功人士在这方面都是一样的。

10、我不知道投资还能不能做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但至少希望未来的十年能比过去十年做得更好。

11、大量的创业公司最后没能长大,没能成为预想中伟大的公司,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企业没有很强的执行力和团队文化。

12、一家企业能够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我们显然需要Entrepreneurship(创业家精神),创业家精神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内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还有一个词也非常重要,那就是Professionalism(职业精神),而它常常被大家忽视。我认为职业精神包含:专业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观。

13、管理互联网公司和红杉资本,虽然两种公司的形态很不一样,前者的管理核心是CEO,加上高管团队。但在创投行业和PE行业,很重要的理念是合伙人文化,靠一批有共同理念的人走在一起,靠共同的智慧做出更接近准确的判断。两者间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怎么能够以人为本、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时给每个人很好的激励机制。

给CEO的建议

14、CEO要是会算账的人,不能拍着脑袋决策。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数字是大部分公司都必须关注的。第一个是毛利率,决定了一家公司有没有真正的议价能力或定价实力,这是CEO需要关注和保持敏感的一个数字。第二个数字是单位经济。

比如说,互联网OTA(在线旅行商)一个客户的综合收益是多少?首先你要获取客户,这个需要成本;其次有转化率和流失率;再接着,服务客户时运营需要成本,应该具体分析到每一个环节。考虑能不能降低收购成本,做好用户体验提高转化率,用技术手段减少运营成本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量化。

15、空降高管的失败率是不低的。我建议CEO找年轻人培养,他们可能没那么多经验,不一定非得是顶级MBA或投行或咨询出身,但要有想法和好的商业感觉,与团队的核心创新理念吻合,再让他们和公司一起成长。

16、CEO肯定也是产品经理,团队负责执行,但CEO应该深度介入并参与,帮助团队打磨产品。

17、创业是容不得你去重新学习的,竞争的环境可能让你没有机会学习,因此基础科学知识结构对CEO的个人成长很关键。培养逻辑思维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对创业和企业管理都至关重要。

18、世界上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长跑型的,是人文科学和基础科学等集合成一体的人,而不仅仅只懂计算机科学。

19、对于一个CEO来说,我感觉还是应该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一些,千万不要因为竞争,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20、CEO需要懂得和关注真正重要的指标,包括客户、订单量、营收、毛利、流失率、盈利能力、现金流,让真实的数字说话。而不是强调物理条件和设施、注重形式而非内容、强调不可量化的事物。因为,投资方对创业项目的考量,在A轮之后不可逃避的就是数据:订单量、客单价、用户数、周留存率等等都是考核指标的重点,无数据难以服众。

21、在企业初创期,CEO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木桶理论说的是不能有短板,但我更认可反木桶理论,初创期企业往往是反木桶理论在起作用。不管CEO还是团队,不可能什么都强。与其全才,不如专才。每个早期企业都需要独门的杀手锏才能脱颖而出。哪怕团队成员能力都不错,但没有巨大亮点,作为初创期企业也可能没有机会。CEO要有独门武功,这独门武功因行业而异。

22、作为一名优秀的CEO,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商业计划,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向,尤其在公司早期,这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创业公司的CEO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那么他的创业很难成功。

如何看自己

创投之王的沈南鹏,如何看自己的呢?

◾我常常是一个需要「说服」别人的角色,要做一个好的「销售员」。

◾我会尝试去寻找好的机会,但通常我不是第一个尝试的人。我会观察一下,看自己是否适合。

◾我总是怀有一颗好奇心。不管当初进华尔街还是后来去创业、做投资,我都保持着好奇心,觉得做这些事本身很有意思:我会想为什么这么多公司能成功?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很Enjoy。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加上喜欢承担一定的风险,也看重长期的职业发展,不期待短期利益。自己回国头两年做投资银行,未必会比在美国有更好经济收益。离开投行去创业时,刚开始也不太考虑有多少经济回报。做选择要看长期,而且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们说交际圈很重要,因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某个生意,但在我看来交际圈更多是给自己带来启发。我能在与别人的交流当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愿意和很多不同行业的人交流。这种交流是学习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可能比你读几本书还要有益,同样我也希望别人能从和我的交流中获得启发。

Reference:

[1]投资界网站,中国创投简史

[2]智选堂:风投 | 传奇—沈南鹏

[3]科技日报:沈南鹏 | 四次犯错,价值千亿美金的投资教训

[4]吴召国频道:「创投之王」沈南鹏的投资艺术:13年投出60家上市公司,市值高达2.6万亿!

[5]捕手志,红杉资本沈南鹏:我的32条创业投资经验

[6]八苑文舍:红杉资本沈南鹏

[7]快推营销:2016年创投第一人沈南鹏的秘密故事

[8]Forbes China 福布斯:福布斯中国发布「最佳创投人」榜

[9]金铭儿,红杉中国沈南鹏: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10]网络资料

[11]投资人说,红杉资本沈南鹏:为什么大量创业公司最终没能长大?

Disclaime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