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字与证概念的分析1

文字是学科理论的载体,表达学科概念,成为学科的名词术语。

证候是中医十分重要的概念,习惯上简称为“证”,因此,认识“证”概念,不得不涉及证字,在中医文献中的含义。

证字是汉语言文字符号,在不同学科、不同语境含义不同。但“证”概念发生于中医学,为证候的简称,因此,证字在中医文献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证字含义和作为证候简称的概念。

证字含义,涉及疾病现象和疾病本质范畴的多种含义,当然也包含了证候概念的简称。研究证字的含义,属于中医训诂学、汉语言词汇学等学科研究的内容,应在工具书中解决。

证候简称为“证”,属于证字含义之一,伴随着辨证论治的创立而形成,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是确定的,不变的,如同西医的“病”概念,用不着花心思研究。

“证”概念不同于证字的含义,考证、训诂研究不同于辨证论治逻辑思维的研究,可是,我们常常用训诂、考据手段研究“证”概念,用证字的此含义,去确定证字的彼含义,无法把证候概念规范下来。

文字当它摆脱最初意义羁绊后,随着含义的引申、衍化,原先的唯一对应的“实”,越来越淡化,向着表达符号转化。符号的概念意义,基本上依附于语言环境或者学科理论,离开语言环境或学科理论的观念原则和逻辑联结,我们难以确定文字符号的概念。

在语言由表“实”演变为表“意”或“义”,即符号意义大于“实”的映像意义后,学科理论仍然局限/停留在文字的映像意义上,象考古学家那样去论证文字含义,对于学科的发展不一定有益。

汉语虽然具有它的特殊性,可以称之为活化石,承载了许多古文化信息,但从《汉书.艺文志》引刘歆《七略》中,就已经可以看出汉语文字的符号意义趋势:“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如果说象形、象事、象意和象声体现了文字的映像意义的话,转注和假借就生发了汉语文字符号意义的萌芽。

转注,段玉裁说:“同意相授,谓无虑诸字,意旨略同,义可互授相灌注,而归于一首。”摆脱了文字与实际的名实唯一对应的映像意义。

假借,许慎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因为读音相同或相近,借用过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这就更体现了文字的符号意义。

可见,研究古汉语文字的概念,训诂学上有“词不离句”的原则要求,也就是说,必须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虑,不能被文字本身所困扰。

文字本身是思维的结果,是外部世界大脑映像的外在物化,研究文字语言,可以了解人们的思维,了解语言逻辑。当然,文字的概念意义,必须有旁证,不能违背“孤证不立”的原则。

研究字的含义,是语言学的任务,研究古文献中的字义,是训诂学的任务。医古文的学科目的,在于考证准确文献语言,纠错改偏,它的客体对象,是文献的文字内容及其含义。

医学的任务是研究生命疾病,生命体及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才是医学的客体对象,文字仅仅是反映这种研究的工具,它所承载的概念内涵,以医学的学科理论为根本。因此,中医学证概念的认知,最根本的在于,中医学的学科逻辑,在于辨证论治的客观实际。

确定证概念,要以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病机理论为逻辑方法,不能脱离中医的生命时空关联性。

不能把证概念的确定,用训诂考证的方法来研究,也不能用非中医的逻辑方法来研究,这样的话,难免各取所需,逻辑错误,概念百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五花八门,自然无法统一。

任何学科的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某种文字符号表达出来,文字符号表达的学科概念是语言词汇学的收集对象,而概念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构成,存在“名”“实”对应关系,不过,并非都是唯一对应和机械对应。

同样一颗金星,晚上看见的我们称之为长庚,早上看见的称之为启明,长庚和启明的“实”皆对应金星,可因为时间内涵不同,同样的“实”具有不同的“名”。

“名”“实”对应关系并非摄影、拍照关系,而是学科观念基础上的、与学科逻辑相吻合的理论反映,往往抽象程度越高,“名”所对应的“实”越是不具体或不确定。

泛泛地讲,证候是十分抽象的概念,指中医对疾病现象进行逻辑思维后形成的所有病机性质的具体判断。

证候的临床学意义,是通过病机理论确定的,离开病机内容,证候就不存在,研究证候,本质上是研究病机。

如果我们把“辨症求机”思维的所有逻辑结果,都归属于证候的话,因为病机要素构成及其关系的具体程度,证候的实质性含义存在层次差异性。

在没有任何具体病机内容的情况下,证候抽象程度最高,是对“辨症求机”判断的泛称,包含所有具体的病机性质结论及其形成结论的证据和条件;有了病机性质的判断,证候就不那么抽象了,具有了一定的实在化特征。

病机理论落实临床具体,需要确定就诊病人可能存在的病机要素及其关系的具体性质,当这些病机性质确定,医生用病机理论赋予就诊病人具体病机性质名称,证候就“专名”化了。

(0)

相关推荐

  • 上古研究的立场及观点

    一.研究上古文字和训诂的意义 如果不认识甲金那么可不可以做上古研究呢?可不可以搞传统文化呢?当然是可以的.但正如美国人类学的奠基人博厄斯说"对语言的掌握是一种获取精确和全面的知识的不可或缺的 ...

  • 【梅西雅 著,赵庆莲 译】超越编目和一般性描述开展东巴文字研究

    纳西东巴文的研究由约瑟夫·洛克.李霖灿.方国瑜.和志武和傅懋勣等学者开端,中国与国外学者一直在做东巴文与汉语书写系统(六书)的比较研究,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① 的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艰苦工作,翻译整理了1 ...

  • 何余华:李运富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李运富,1957年生,湖南衡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汉字汉语研究>主编.著有<汉字学新论><汉字职用研究><楚国简帛 ...

  • 证字与证概念的分析2

    理论上具有某种病机性质的证候名称,是对病机共性的抽象,"名""实"对应关系不是唯一对应,不能规范就诊病人的具体证候. 如外感风寒表证是对临床具有外感风寒.病邪在 ...

  • 证字与证概念的分析3

    <从逻辑的观点看>P18:"定义并不是字典编纂者,哲学家,语言学家们先天规定的,而是从经验中来的."事实具体远比文字丰富复杂,一个字.词反映多个对象.表达不同概念的情况 ...

  • 证字与证概念的分析4

    文字和概念的关系存在对象界定的正确性("名""实"对应).表达术语的学科逻辑一致性(规范)等问题,仅仅从文字演义来确定学科概念,难免发生逻辑问题. 中医&quo ...

  • 证字与证概念的分析5

    商务印书局1983年12月修订第一版<辞源>P2133:症:病徵,古皆作"證".有词条"症候":病情,病象.P2882:証:㈠諌正,㈡證據.有词条& ...

  • 证字与证概念的分析6

    证候是中医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探求疾病内在本质的逻辑结果,是中医学专有的概念,立足中医观念,运用病机逻辑思维,"证"概念是确定的,考据.训诂的方法不能获得真实的"证 ...

  •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孟子字义疏证·天道 戴震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鸿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 ...

  • 麻黄升麻汤证病因、病机、方证分析

        麻黄升麻汤方证要点: (1)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仲师云"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尤在泾.汪苓友等认为本证之厥是由于大下之后阴液已有所损伤,阴阳俱有不足,二者不相顺接而致. ...

  • 中医民间抄本欣赏《永乐大典.儿字.小儿证治》

    中医民间抄本欣赏《永乐大典.儿字.小儿证治》

  • 谢霆锋否认与张柏芝复合,3个字力证情已断,网友白开心了

    12月24日,娱乐圈跟过年一样,大清早就爆出张柏芝谢霆锋复合的消息.消息的来源并不是大媒体,但标题和内容却足以惊掉人的下巴,新闻这样写道"谢霆锋张柏芝下月举行复婚仪式,狄波拉承认谢霆锋和张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