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你只能200字/分,高手却1000字/分,学会方法你也可以
为什么读书时你的阅读速度只能到200字/分钟左右,高手却能到1000字/分钟以上,学会这个方法你也可以做到快速高效!
真正速度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培根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慢工出巧匠”,精雕细琢是一种匠人精神。我们的社会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匠人精神大都有着从容独立,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有着摈弃浮躁,宁静致远的永恒追求,更有着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的认真专注。我们读书的路上又何尝不是这样!
书中自有良辰和美景
超大信息流快节奏的现今时代,简单的完成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快速和高效率的完成才能不被淘汰,效率和速度的有效结合才能带来更高的进阶。读书也是一样,低效率的阅读常常会困扰我们,同样的时间阅读一本书为什么别人读完了我却没有,还读的比我好,记忆理解度比我更透彻深刻?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低效的阅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一篇2000字的文章,同班的两个同学A和B,A同学用2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读完这篇文章,并能简单清晰的复述出文章的主旨且能记住一些基本的关键点信息,而B同学却需要7分钟才能阅读完,对于文章重点的把握和关键信息掌握度却大不如A同学,甚至都无法说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信息点。
感觉如何?在实际读书过程中对照这个例子,我们是A同学还是B同学呢!
透过书籍探寻世界的大而美
那么这样的低效率阅读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阅读能力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基本指标,一是速度,二是理解程度。
首先,我们从最基本的阅读速度开始探讨。
阅读速度是众多问题中最明显的一个,它常常扮演了拦路虎的角色,阻碍了对文意的理解和掌握。
逐字阅读就是低效阅读的症结所在,这种方式常常导致了习以为常的潜意识逐字默读,从而降低了效率,只有提高阅读速度才会被迫你强制你改掉默读这种低效的行为方式。当然,任何事物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阅读高手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眼球的运动方式有别于他人,眼球的运动方式决定了阅读的行为模式。
高频率的频繁定焦会大大拖慢阅读速度,对理解也毫无帮助,而且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程度,妨碍注意力的集中,也就造成了逐字阅读的低效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据研究分析表明人的左脑主要负责线性思维和数字化的分析工作,右脑则需要完整的图像信息才能形成理解。图像是大脑的自然语言,文字却只是人造的符号系统。
在逐字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不仅要不断叠加读入的信息,完成运算工作,还需要随时记忆。
科学研究表明,眼球对焦一次的时间大概是1/4秒,从一个焦点跳到另一个焦点却只需要千分之几秒。比如像“一个小青苹果”这句话,“一个”这个词,作为孤立的词它无法传递出任何整体信息。1/4秒后,你的视线跳到了下一个“小”字上。这时,大脑会自动把这两条信息叠加在一起。但显然,我们还是没能得出结果。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叠加步骤,大脑完成这个运算需要发生上百万个不同的化学反应,如此复杂的运算工作还没有换来任何有用的信息。
眼球对焦是从一个焦点跳到另一个焦点上,如果你逐字阅读,大脑经过了数次的叠加运算和上千万次化学反应,终于得到了一个有意义的词组——“一个小青苹果”,随着“苹果”这个关键词的出现,我们的右脑终于生成了相应的图像。要知道,大脑生成图像的过程只需要不到半秒钟,可事前的准备工作却如此繁琐。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阅读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还会常常出现注意力分散?
据科学研究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讲,人脑每秒钟有意识处理的信息量约为126个神经比特,潜意识的工作速度甚至高达10亿个神经比特/秒。如果以200字/分钟的平均速度阅读速速来计算,就相当于每秒钟处理40个神经比特的信息,这就意味着有80个神经比特的空间未被利用。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件好事,大脑有了空闲不是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吗?其实不然,人脑是一台异常勤奋的计算机,一旦出现资源过剩的的情况,它就会在后台自动调用空闲的资源来处理其他信息。科学研究指出,人类的思维速度至少能达到600字/分钟,但一般人的语速却只有200字/分钟左右。也就出现了走神儿的现象。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阅读速度比不上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过剩的资源非但不能节约下来以备日后之需,反而会被用到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阻碍注意力的集中。
对于睡前喜欢看书的人肯定深有体会,总是特别容易犯困,工作了一天的我们,身体已经十分疲惫,一旦大脑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供给量,就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这就是逐字阅读带来的结果。
学习永远不晚
因为不仅是左脑,我们的右脑也需要得到持续的信息共计,而进行逐字阅读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既然无法从外界得到所需的信息量,右脑就会想办法自己找事做。
根据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教授的理论,人的左脑主要负责分析性工作,左脑处理信息时采取线性方式,而人类独有的语言功能也位于左脑。左脑相对于右脑来说比较关注细节,形象的打个比喻,左脑只能看到一棵棵树,却无法看见整片森林。
与之相反,右脑中,最重要的是空间思维。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取决于其右脑的发达程度。这样就有了“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两种思维模式。
为了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必须同时锻炼自己的左右脑,学会将两种思维模式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接受信息的潜力,获得最高的阅读效率和最佳的阅读效果。
因此,训练自己强大的视觉感官,“喂饱”大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球上未开发比例最高的地区,就是介于我们人类两只耳朵中间的方寸之地。
那么如何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训练我们的视觉感官——眼球运动方式,提升抓取信息的能力。
将逐字高频率的对焦方式转变为到对词语的对焦再到对语意单元句子的对焦,降低对焦的频率,拉长阅读的视角范围。阅读高手常常可以做到“Z”字型或“S”型的跳跃式对焦,就是所谓的“一目十行”,当然这都是长期坚持刻意练习的结果。
我们可以从“不知己不能”到“知己不能之”再到“知己已能之”到最后“不知己不能”这四个阶段逐步开始,各个击破,一一拿下。将刻意而为的行为融入自身,直到达到潜移默化的程度,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高手。
练习开始的首要任务是测试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先找一篇难易中等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的测试。
将文章的字数和我们初次读完文章的总时间记录下来,就可以得到我们自己每分钟能读多少个字数。理解程度可以通过我们初次阅读答题的正确率大概统计。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可以先从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个小练习方法开始做起:
准备一本没有读过的书籍作为练习读本,在笔尖或手指的引导下从头开始阅读,用秒表计时1分钟,将1分钟内读完的进度标记下来,重新计时,再用自己的话花1分钟去复述上述内容,只要能说出关键词和重点即可,但是不要动笔也不要动口,在大脑里默默进行即可。最后再花1分钟的时间把刚才那一部分内容重读一遍。在重新从头开始之前,查漏补缺,并且有意重点关注那些遗漏的内容,力求通过第二遍阅读达到完全理解并记住这些内容的程度,当然在第二遍的时候适当将手指或者笔尖移动的快一点,争取比第一遍多读几行,同第一遍一样,标记复述看理解程度,照此再进行第三遍从头阅读。
如果第二遍理解程度还没有达到100%,在第三遍开始之前就定下明确目标,查找遗漏了哪些重点?该把注意力着重放在哪些段落上?同样计时1分钟,从头开始重复上面的动作。
如果你尝试过这种方法之后,感觉如何!刚开始肯定会觉得有难度,你的标记是否每次都推进了几行?你的阅读理解程度是否得到了持续提高?即使连续读了3遍,可能达到100%的理解程度远比想象中困难的多,但是只要坚持反复练习一段时间相信会有不一样的阅读效果。
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
只要语言文字的掌握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改掉逐字阅读的习惯,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开始把语义单元作为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处理。
你就会发现自己也能够做到“跳跃式阅读”,向高手进阶。
高效的理解和消化是阅读的最终目标。
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对重点字词的捕捉,一旦掌握了这种技巧,我们的大脑就会根据关键的信息和逻辑自动组指出整个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单个信息点的输入次序也不再那么重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任何高手修炼进阶的过程都不是容易的,学习和练习是需要积累和坚持的过程,有了持续进阶的过程才会有结果,只要记住熟能生巧,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如果您喜欢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关注大脑帮(Brainlearning),与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