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穷养男,富养女”?

“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
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俩提供好点的生活条件。但凡你们小时候经历过富裕,都不会为眼前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
电视剧《蜗居》剧照
这是电视剧《蜗居》里,海藻的妈妈得知小女儿为了帮姐姐凑足房子的首付,自愿去当小三时说的一段话。
许多人将这一段话奉为圭臬,认为“穷养儿,富养女”就是严控儿子的花销,用贫穷去磨砺他坚强的品格;同时,尽力满足女儿的物质要求,星星月亮也要摘下来给她。
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长大后被别人轻易骗走,打肿脸、咬着牙也要满足女儿物质上的需求,用金钱去“富养”女儿。
可是,金钱上的富养,就能养出一个独立自信、优雅大方的现代女性吗?
上周单位来了一家人做咨询,因为女儿现在休学在家,整天玩手机,沟通过程中发现女儿特别瞧不起自己的父母,特别遗憾自己为什么不能生在那些有钱人家。
母亲不理解,自己从小就满足女儿的所有要求,要什么都给,做什么都支持,为什么女儿不搭理自己,甚至处处嫌弃自己,连吃饭都不愿意跟自己坐在一起了。
富养“小祖宗”。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这本身无可厚非,可是脱离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又不辅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只是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真的能让孩子明理、懂事吗?
曾看过一则新闻报道了“富养女儿,终成仇人”的故事。
母亲从小就很舍得给女儿花钱,女儿要什么给什么,绝对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后来家庭出现变故,父亲无法劳动,家里只靠母亲打小工赚钱,但是大四的时候,女儿依然要求每年花费十几万出国留学,母亲咬牙掏空家底满足了孩子。
孩子留学期间,母女经常因为女儿花销太大发生争吵,矛盾越积越大。
女儿毕业后在当地参加工作,几个月后,她觉得工作太累要回国发展,回国后又向家里要钱想去做微整形。
但是这时候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在外面租房子住,母亲起早贪黑一个月只有两千块钱的工资,交完房租、付完丈夫的医药费之后就所剩无几了,实在无法再满足女儿的要求。
要不到钱后,女儿就与家人断绝了联系,亲生母女反倒成了再不联系的仇人。
新闻的最后,母亲说:“我错了,富养女应该和物质没多大关系。”
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注重培养孩子坚韧乐观,换位思考的品质,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承担子女应有的责任?
这么富养,只会养出一个娇生惯养的“小祖宗”。
没有谁能跑赢欲望。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适应性”,是指我们感受到外部世界刺激的能力,它会随着我们对刺激的适应而不断下降。
也就是说,我们会因为适应,而越来越难以感受到外界对我们的刺激,比如说物质带来的快乐。
小时候,一个糖葫芦,一件花裙子就能让你高兴很久,后来一个名牌书包,一身名牌衣服能让你高兴很久,现在一部上万块的手机,一台几万块的电脑才能让你高兴一段时间,那么未来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光是维持现在的高消费就够不易了,以后要怎么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物质上的满足呢?
父母能满足孩子一些物质需求,甚至能让孩子穿名牌、背名包,但是随着感受性的下降,她要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时候,还有能力满足她吗?
物质的欲望就像是一只永不满足的饕餮,你越是投喂它,它的胃口就越大,直到你放弃所有的一切,彻底沦为物欲的奴隶。
富养女儿却不教育,明明是希望能让孩子明理懂事,不被物质所迷惑,却不知自己亲手把孩子培养成了物欲的奴隶。
去年在上海曾见过一个女孩。当时老大哥带着去夜店消费,吧台的几个女孩看我们开卡座,喝好酒,很快就围了过来,一个女孩没能挤到老大哥身边就坐到了我旁边。
我看女孩面容稚嫩,就问她到底多大,她小声的跟我说:“16,你可千万别跟这里的经理说,不然会被赶出去的。”
我问她:“你知不知道坐在这里的男人都想做什么?”
她说:“我知道啊,那又怎样,可以蹭豪车拍照,可以住豪华酒店发朋友圈,赚大啦。”明明女孩的父母工作稳定,家在上海也有房产,却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用爱去富养。
真正的富养需要用爱来哺育,物质上可以贫乏,但是来自家人的陪伴必不可少。
有个初中的女孩因为行为问题已经在中心调整很久了,女孩从开始的混不吝,什么都不在乎变得懂礼知节,努力上进,可是她一直不愿意回家,她说回到家里空荡荡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在这里能跟我们聊天,能补习文化课,能一块参加团体活动,有烦恼了也能找我们倾诉,回家干嘛。
她母亲曾来过一趟,给她一大笔钱之后丢下一句“你愿意,就在这呆着吧,有事打我电话”,就匆匆忙忙的走了,她全程表情冷漠,毫无波动,只有看到她男朋友的时候才重新挂上了笑容。
她每隔几个星期就要换一个男朋友,分手的原因一直只有一个,他不爱我了。她一直渴望被爱,恨透了被忽视的感觉,希望别人能够一直一直爱她,填补她内心的空洞。
真正的富养不是一把丢下几万块钱,让她随便花,而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份关切的叮嘱,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远行。
让孩子从小都在温暖的爱里面长大,陪伴她,呵护她,鼓励她,认可她,帮助她,引导她,给她幼小的心灵里注入安全、信任和光明的信念,让她知道家人永远都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能够自信,勇敢的面对世间的风风雨雨,能够将自己得到的爱分享给别人。
顶级“富养”长大的西班牙(上)和比利时(下)公主
要如何如何用爱去富养呢?
没有人是生而知之的圣人,我们家长也都是在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磨难之后,才变得成熟稳重,我们怎么能要求我们的孩子永不犯错呢?
孩子犯错之后,回到家里,需要的不是父母劈头盖脸的责骂,或者怒其不争的斥责,她要的只是一个拥抱,需要的只是一句“宝宝不怕,犯错没关系,妈妈这么大的时候也经常犯错,妈妈陪你去改正好不好?”用爱去做她惶恐不安时最坚固的防线。
各位家长可以问自己的孩子一个问题:“你觉得在学校开心,还是在家里开心?”
如果孩子回答在学校更开心,各位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对孩子太过苛责了。
孩子之所以会被别人哄骗,根本原因是因为她缺乏辨别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能力可以在她成长过程中逐步进行。
0-5岁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讲完故事之后要跟孩子去探讨故事的主人公的做法是否是正确的,通过这种方式去给孩子建立基本的是非观。
5-12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讲一些在学校发生的事,引导她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她去分析每个人的行为动机是什么,让孩子去判断当事人做的对不对,由此培养她基本的道德感。
12-18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去跟孩子讲一些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两难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利益诉求是什么,他们想要通过行为获得什么,如果孩子是其中的一方,孩子要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
18岁之后的孩子,家长要跟她保持沟通,鼓励孩子去求助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给她切实可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难题,细致的帮助她分析,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对方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做法,自己怎么做可以避免这样的困境再发生等等。
愿天下所有的女孩都能被爱富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