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魏巍(1920年1月16日-2008年8月24日),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逝世。著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 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 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散文选》;杂文集《春天漫笔》、《魏巍杂文选》。
《毛泽东颂》
纵有误失真英雄,
改天换地建伟功。
慧眼胆略谁堪比,
巍巍昆仑第一峰。
李都蔚点评:
魏巍首先是一名战士,其次才是一位诗人,所以说他是一位革命诗人。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在当代军旅作家中,魏巍是一面旗帜。从这首诗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领袖的爱戴,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关于塞罕坝的诗
万里蓝天白云游,
绿野繁花无尽头。
若问何花开不败,
英雄创业越千秋。
王若水点评: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和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相连,"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按地形分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海拔1500--1940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一1500米,坝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气候寒冷,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9℃和-42.8℃,年均降水量438毫米,蒸发量1230毫米,年均无霜期仅72天,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塞罕坝在我国的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清朝康熙帝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设置成“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木兰围场”的满语名称“木兰辉罕”,汉译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塞罕坝在距今三百多年前曾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晚清的同治、光绪年间,为了弥补捉襟见肘的颓废财政,塞罕坝被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荒凉景象。1962年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用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和人间奇迹,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林场建立初期的12%增至80%,诗人魏巍踏足这里,留下了“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这篇诗文,曾经的塞罕坝之美“殆非人力之所能为”,如今的塞罕坝之美“确属人力之所能为”。1993年建立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让我们约起,去探寻这“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