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觉洮河梦, 古今传奇,山区农民 好梦能否变成真?

父亲最近一直看着自家门口已经安好的自来水龙头不淌水,他在张望和惆怅,他希望自来水真能很快通了,家里想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洗个澡啥的。我家地处黄土高原会宁南部山区,父亲的这个奢望能实现吗?引洮济会,百年一觉洮河梦,好梦能否成真?

记得小时侯,爷爷在世,他很喜欢给我讲他们一代人58年去引洮河的苦难故事,那时候由于年龄小根本不明白引洮工程是干啥的。后来才慢慢知道这是一项惠及甘肃中部干旱的定西、白银、兰州等市7个县区,100万城乡群众受益的惠民工程

猴年春节期间,我回会宁老家过年,家人告诉我,咱村子里国家投资压自来水管了,准备引洮河水进村,在村头我也亲眼看到村口的一个个准备通水的井盖突兀在那里,家里要通自来水多好的事,有水可以解决家乡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2016年3月6日看到好消息说,经过快10年的建设,今天终于实现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终于圆了会宁几代人的“引洮梦 。这对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资源极度匮乏的会宁,这次通水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家乡会宁,对于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我来说最熟悉不过来了,这里地处山区,交通还不太便利,山大沟深,至今人畜饮水还很困难,一旦天旱或者没有及时做好雨水集流,窖里就没有水,这一年一家用水就是一大难题,老家人一年或一辈子没有洗过一次澡的人不算啥神话故事,算是很正常的事了,这我知道的。看到家乡要通自来水,这是多么好的消息。往事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被打开,于是又一次想起爷爷,想起爷爷讲过引洮河的故事。我的爷爷已经去世后5个年头了,但小时候他讲给我有关引洮河的故事到今天还记忆犹新。

爷爷在世的时候一直生气着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参加引洮工程的事,他说那完全是胡闹,瞎指挥,一夜风刮来,万人奔洮河,开渠修道,信誓旦旦,钢钎榔头,光靠人的力量要把洮河水从悬崖峭壁上翻山越岭引到会宁来,太胆悬了。当时那是一项半途而废,劳民伤财的失败工程。
    爷爷说,那是1958年6月左右,他和村里身强力壮的有劳动力的人响应政府号召,从会宁农村被挑选出来去定西洮河那边参加引洮工程去。他们被称民工队,村里留下那些老弱病残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据说这次引洮工程只经过一个多月草草勘测,就匆匆上马。当时正处于大跃进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拿出了一个非常宏伟的设想,整个工程将修长达1400公里的总干渠,修长达2500公里的支渠,以灌溉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改变当地干旱贫困的面貌。最终,这项工程在投入了6000万工日,耗资1.6亿元后,一无所获。
   引洮工程,爷爷说我们村里去了好几十人,受了不少罪,爷爷的腿疼就是那次引洮工程中得病的,一直折磨爷爷到去世。我知道村里至今还健在的老裴的腿也是在引洮工地上受的伤,回家后无钱医治,一拖再拖最后腿被截肢,现在已经快90岁的老裴老人,每天依靠残疾车还坚持在学校门口以给学生娃修鞋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爷爷说当年参加施工的各县区民工队伍,在施工中,有很多民工大家和老裴一样经受了各种难以想象的磨难,有的付出了生命,遭遇了饥饿,给许多人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印痕。事实上引洮工程对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许多老一辈人而言,既是梦想,也是难以割舍的情结,更是一段无法言说的惨痛往事。
   爷爷说他是在洮河工地过了一个年,第二年下半年从洮河工地被调回队的,那时候我奶奶也被抽调去离家50多公里外的党岘党家岔去修蓄水坝,当时村里能干动活的都被抽调去外地参加劳动去,我家里就留下年幼的父亲和姑姑。在那异常艰难的岁月里,我家里几天不放烟火是常事。
   由于引洮工程抽调大批劳力,再加上当时政策异常,到59年春天,我们队已经有好几个老人和小孩子被活活饿死了,饥饿叫人恐慌,死亡在全队开始蔓延。由于当时的环境和浮夸风,亩产过千斤,跑步实现共产,愿望朴素,无私付出;激情高傲,损失惨重。
   当时由于全力支持引洮工程,在加上大跃进开始。当时集体所有制下的农业社,社员苦下的粮食不叫吃,有的被下窖,有的被调派到其他队,有的如洋芋等作物地里被埋掉,反正本队的人种的粮食不叫自己人吃,人不吃粮食能活吗?爷爷从洮河赶回来后就担任队长,他千方百计挽救人不被饿死,那些被爷爷救活过人的人至今还对爷爷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
   爷爷在世的时候他常常一边喝茶一边反反复复告诉我说:引洮施工第一站是岷县古城,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开眼装炸药放炮,那时人山人海,参加会战场面宏大,人人斗志昂扬。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从苦难中走出的一代农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渴望,义无反顾地响应政府的号召,他们带着工具,自备干粮,上了工地,充满憧憬的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当时根本不具备修建引洮工程的条件,更缺乏充足的物资支持。
   当时的引洮工程采用各县分段施工的办法,由于施工机械几乎没有,完全依赖于人力,肩扛手推,昼夜加班。尽管一些人认为,人力完全能攻克大山。然而,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爷爷说的曾经说过的有关引洮工程的故事那时候我小,我一直没有当会事,那时候也不明白引洮是咋回事,这几年我看到有关引洮工程的报道和资料才真正明白引洮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当年爷爷那代人引洮工程的故事,他们有壮志,也有心酸,有牺牲,也有付出。无论怎么样,那些都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今天我所能做的,写点文字,回忆我的爷爷,以及和我爷爷一样当年为引洮河水付出和牺牲的那一代人,反思当年的往事。
  实际上爷爷参加的那次引洮工程很快就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工程违背科学规律。58年下半年开工的引洮工程到1959年,1月份大西北的天气,正是冰封大地的严寒季节,修水库的民工们不分昼夜劳作,在刺骨的洮河激流里战斗着,这严重违背常理。按理说北方严冬季节,室外就不能施工了。数九寒天整个引洮工程冬季都没有停工。
   开渠引水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当时没有机械,全靠人,缺乏科学调度,加上由大跃进导致的粮食等严重匮乏无法满足一线民工生活需要。生活条件和自然条件相当严酷,到1960年下半年,施工者普遍出现浮肿现象。1961年6月最终在艰苦奋战3年后工程不得不停工。
   2010年左右,我曾去甘南临潭打工,工程结束我和临洮的王虎先生从临潭坐车一起经临洮县城到会宁,沿途车要过洮河岸边,我才真正看到了美丽的洮河,洮河水从两山对峙的峡谷中经过,半山腰人工开凿出来的山崖,整整齐齐的钢钎印痕,无不展示着当年施工的艰难,仿佛看到先人们在这里的奋斗过的足迹。这时候甘肃省又一次开始提出了再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区的设想,工程正在忙碌进行中。
   从1958年开工建设的堪称甘肃省建国以来最大的发电灌溉工程。引洮工程,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终因工程规模过大,国力民力不支被迫于三年后的1961年6月停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再次提出了引洮工程。建设者们经过周密勘测后,拿出了全新方案。二次工程于2006年11月22日又开工,投资50.25亿元的引洮工程一期工程,于2016年3月6日终于在会宁北刘家寨子镇终于实现了一期工程全线供水,也开启了全县引洮一期全面供水,二期工程会宁南乡正在进行中。
   默默祝愿这项惠民工程能尽快完工,完全解决会宁山区人民的用水问题。引洮工程,惠及会宁山区农民用水的好工程,几代会宁人的梦,希望这项浩大的惠民工程能保质保量完工,千万别再次成为当地农民的失望。希望大家担心的通水管质量问题,水压问题以及施工中大管套小管(井口应付检查的用大管,中间用小管)等问题最好是杞人忧天吧!也希望这项惠级子孙后代的工程在施工中得到大家支持和配合。

目前还健在的引洮人裴老先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