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抓住一年中养阳的40天,阳虚的人记得提前安排好3件事

这周末就要入伏了,明显能感受到最近两天气温一天比一天高,身上的汗就没断过,我们所说的三伏天,其实分为三个阶段,一共40天,也是养阳的最佳时期。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有句话叫作“冬病夏治”,冬季积攒下来的陈寒疼痛,可以趁着三伏天把这些“潜藏”在体内深处的湿啊寒啊都排出去,从古至今,这个时期都是非常不错的养生期,像是气虚、阳虚、平时怕冷,容易拉肚子,痰湿重、有血瘀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这个三伏时期。

特别提醒!体热、阴虚火旺、孕妇、以及身体已有严重问题者,不适合以下调养方法。

三伏贴:重振你的一身阳气

利用三伏天阳气最旺盛,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人体腠理疏松开泄之时,将细辛、川椒等辛温药物,经过炮制,调以新鲜姜汁,搓成药丸,根据个人体质和情况,选择特定穴位进行贴敷,通过经穴的放大效应作用于全身,从而达到排湿驱寒的目的,同时亦可调动人体阳气,温阳扶正。

夏季人体阳气、气血充盈,经络通达,汗毛孔也是张开的,此时就特别容易把体内的寒邪排出来,这时候用敷贴的方式,效果会更加理想。

三伏贴的敷贴时间:从7月11日初伏开始直到8月19日末伏结束,每天上午贴1~2小时,根据个体差异也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痛需立即揭下。正常情况下,可以连用3天,休息一周后,再继续3天,周而复始。

三伏贴的位置

不同的人,贴的地方也不同。

阳虚、气虚者:关元、命门、神阙、足三里、大椎。

寒热错杂,寒气重者:大椎、天突、膻中、膏盲、肺俞、关元。

痰湿、肠胃不好、拉肚子、脾阳虚、脾胃虚寒者: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气海、八髎。

血瘀、宫寒、痛经:血海、三阴交、命门、足三里、关元。

腰痛、腰酸背疼:委中、肾俞、肩井、天宗。

老寒腿、腿疼:阴陵泉、阳陵泉。

三伏贴的材料

三伏天所用的材料,一般都是温经通络,活血散寒的,像是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的艾草。《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灸法。故又被称为“医草”。

一般还有干姜提取物,干姜和生姜不同,味道浑厚,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效果,像是畏寒、手足冰凉,干姜就有不错的温阳效果,脾胃虚寒,恶心呕吐的,也可以用些干姜。

想自制三伏贴的朋友,在这里分享一个家庭版三伏贴的做法,白芥子20g、延胡索40g、甘遂20g、细辛30g、甘草15g,适量新鲜的姜汁、适量蜂蜜。

做法:上述材料除蜂蜜和姜汁外粉碎、过筛,达到100目的粉碎标准,加入一定比例的姜汁进行调和,再将蜂蜜按照比例缓缓倾入姜汁中,将两者进行混合。将姜汁蜂蜜混合物倒入粉中,像和面一样将粉和成团,这就是和坨。用擀面杖擀成薄厚均匀的片状后,还需再切成大小一致的小块儿,用一张张透明蜡纸将小块儿包好,再装入密封袋中。使用的时候将小块儿贴到医用贴上,一片小小的三伏贴就算完成啦~

如果嫌制作过程过于繁琐,技术要求太高,也可以入手现成的三伏贴,商城的这款三伏贴,甄选古方配比,用的活血化瘀、温经通络、驱寒补阳的艾草;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干姜;利气化痰、温中散寒的白芥子;解表散寒、通窍的细辛以及散寒开胃的辣椒等提取物。

贴布也是复合材质,亲肤透气的,可以粘贴牢固,让里面的草本精华持续渗透,瓦解我们身体中的陈寒与淤堵,疏通经络,让气血更通畅、充足。

将上述所有的材料熬制浓缩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相比于自制的姜汁调和来说,对皮肤的刺激性小,会更温和。身体敏感的话,贴上不久就会有反应,像是打嗝、放屁、贴的地方有抽动跳动感、温暖等。

注意事项:皮肤敏感者不要用,很多人对贴敷类的东西过敏,比如平时贴创可贴都过敏的朋友,三伏贴就不要用了。2岁以下的婴幼儿,孕妇,糖尿病者禁用。贴的当天不要洗冷水澡,像是生冷、油腻、辛辣、菌菇、海鲜都不要吃。不能再空调下贴哦,贴的时候别受风着凉。

很多人贴完之后发现有密密麻麻的小水泡,也有起泡比较大的,轻度的小水泡不用管,比较大的水泡可以挑破,把里面的毒素、污水排出来,但要注意护理,避免感染,皮肤有破损时就不要继续贴了,等痊愈后再敷。

肚脐贴:纵容你的犯懒

很多人觉得三伏贴麻烦,需要找准穴位,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部位贴,记不住也懒得去搞,所以三伏养生的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分享给懒人或是没时间早上去贴三伏贴的朋友,我们可以利用晚上睡觉的时间,温补阳气,祛湿排寒,而且只需要躺着就可以,养生小白也能坚持下来哦!

这个就没什么禁忌,日常都可以贴,拉肚子、痰湿重、体寒、经络淤堵不通畅,都是适用的,做法也比三伏贴要简单的多,材料只需三种,艾绒、花椒和桂圆肉,再准备点医用贴即可,晚上睡前贴一个,第二天睡醒取下即可。

三种材料的搭配比例,桂圆肉、花椒、艾绒按 2:1:1 的比例,也可以按照这个剂量,桂圆肉20粒、花椒30克、黄金艾条1根。把花椒里多余的杂质、花椒杆捡出来,将花椒、龙眼肉放入料理机,打碎;把艾条里的艾绒取出,一点点加入料理机,继续搅拌,最终成为可以捏成球的粘合度。晚上睡觉时,把它放到肚脐眼,用医用胶布贴住固定,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取出。

这个方法是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根据道家养生法所提出的,艾草是纯阳之草,有通经活络、散寒除湿、消肿散结等作用。桂圆肉,有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的作用,主要起到补益的作用,可以健脾气,补心气,用于气虚、乏力、瘦弱,也用于脾虚导致的问题。花椒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此外还有除湿止痛的效果。这三味一结合,体内的寒气驱散了,阳气提升上去了。

如果体内湿寒又重,又容易上火,就可以在我们双脚的涌泉穴的位置各贴上一个,就能引火下行,把上面的火气引下来,小朋友除非喜欢吃凉的,总是腹痛拉肚子,可以适当贴,正常情况下,孩子不需要贴,都是纯阳之体,贴了反而上火。皮肤敏感者可以把医用贴换成保鲜膜,找自己不过敏的东西封住即可。

醋泡姜:升起脾胃中的暖阳

很多朋友到了夏季就腹泻不停,这是脾胃太寒了,脾胃寒可以用三伏贴中脘和足三里,也可以用肚脐贴,再者就是可以每天早上吃上两三片醋泡姜。

姜性温热,有行气,发散的作用,吃姜的时候,我们感到的热是从脾胃升起的温热辛辣感觉,之后才会慢慢往上走,生姜的暖,是直通中焦脾胃的,可以驱走脾胃湿寒,相当于给脾胃加足了火力,让脾胃恢复运行,化去了堆积在体内的寒湿。

而夏季炎炎易上火,热性的东西有个克制它的,就是醋,醋是酸的,有收敛的效果,可以收敛姜的生发之气,让原本辛散的姜变得平和起来,姜温阳的性质还在,却避免了上火。

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准备生姜或是嫩姜、老陈醋、盐和一个玻璃罐子即可。

生姜洗净,晾干,切薄片,更好腌入味,姜皮不用去;切好的姜片放进玻璃瓶中,把醋倒进去,瓶子一定要干净干燥,不能有油啊水啊,不然容易变质,醋没过姜片,加点盐,糖,放入冰箱冷藏,差不多过个3~5天就可以吃了。

每天早上吃3片,早上7~9点是胃经当令,有助于升发胃气,增进食欲,每天都吃,长期食用,固住我们的脾阳。

如果没时间自己做,可以试试商城这款铜陵白姜做的醋泡姜,用的是正宗安徽铜陵白姜,这个姜生吃或是腌制后口味很好,色白鲜嫩,又脆又多汁,味道虽辣但不呛口,腌制后当个下饭喝粥的小菜非常爽口。开盖即食,我们对比了不下10家的供货商,一一试吃后,选出的这一款,配料表简单干净,有陈醋和酱汁两种口味,良心手作,放心食用。

一年中最养阳气的三伏天,牢牢把握住,尤其是体内湿寒重的,趁这时,把陈年的寒湿逼出来,接下来的日子,才会越来越舒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