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条人和康姆士沟通无障碍?
当广东的五条人,遇上台湾的康姆士,他们的对话是酱紫的↓
在最新一期的《乐队我做东》(“乐夏”延伸节目)中,“立足世界,放眼海丰 ”的仁科和阿茂,与缅甸出生、台湾发展的康姆士乐队主唱永驻,上演了一出气坏主持人、逼死后期的“外星对话”。
仁科和阿茂说的是什么方言?
为什么永驻看起来并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其实,说闽在前不久,做过一次小科普(点击了解详情)。五条人的方言歌曲使用的是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的方言,而海丰话是粤东地区闽南语的一种,一般与汕尾城区、陆丰市的闽语被合称为海陆丰话。自明清以来,不少漳泉移民从祖地涌入海陆丰地区,这些移民使用的闽南语带有较为浓厚的漳州方言色彩,所以直到现在海陆丰话读音及用字仍与漳州地区有着较高的相似度。
不少朋友看到汕尾市也带一个汕字,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是潮汕地区的一部分,实际上两地还有点距离。
再看康姆士乐队主唱永驻,虽然在缅甸出生,但在台湾学习发展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对台湾本土的闽南话自然不会陌生。
而台湾的闽南话则兼具福建各种闽南话“融合”的特点,有的地方来自泉州府辖区的成分多一些,有的地方来自漳州府辖区的成分多一些,但整体而言,台湾闽南话相对福建本土的变化并不大,基本能够做到与福建本土的闽南话流畅互通。
所以,广义上来说,永驻、仁科、阿茂说的都是闽南语,三人沟通起来虽有词汇和语调上的差异,但并不妨碍互相理解。不知道外地的朋友看到这里,是否有觉得很涨姿势了呢?
受到方言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五条人和康姆士在他们的音乐中融入了浓厚的乡土特色,他们聚焦于社会边缘的人事物,观察平凡生活中的故事,以音乐的形式记录着城市的变迁与社会里边缘人的生活,成功引起了大众共鸣。
康姆士在《乐夏》直言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
此外,关怀乡土的词曲风格还反映着当代青年的一种态度,即解构一切,对抗主流。五条人海丰话专辑《县城记》里农民李阿伯、单身佬阿炳耀;康姆士《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里的缅甸银矿村的孩童们……这些人背后乡镇化、边缘化的故事,象征着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青年对互联网社交场域话语权的渴望,他们渴望渺小的故事能被远方看见,渴望个人的声音为主流接受。
所以哪怕故事再土,也能得到大多数青年的喜爱,青年们所追求的土酷亚文化正以音乐的形式形成一股巨大力量,从边缘影响着主流文化。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乐队市场中,五条人和康姆士这股“清新的泥石流”足以给众多乐队带来启发:做一支有本土特色,为平凡生活写歌,替脚下的土地呐喊的乐队,才更能在未来收获大众的欣赏。
而这一切,方言能帮得上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