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的时候读了一本叫做《孽海花》的“谴责小说”,书中说:新科状元金雯青被任命为驻德国公使,于是携苏州名妓赛金花(傅彩云)从苏州坐船,沿吴淞江(苏州河)东下,在上海的“大王庙官码头”上岸,就直接坐马车到“棋盘街”购置绫罗绸缎,添置服装等生活用品。
“大王庙”我知道,以前,我家的弄堂口有一个皮匠摊,老皮匠的儿子小皮匠是我的小学同学,“大王庙”有庙,在现在的成都北路苏州河边,在成都北路新闸路一带形成一个“皮革市场”,我经常陪小皮匠到那里买一些零星的碎皮,但是,“棋盘街”我不知道在哪里,实际上,这个“棋盘街”的地名已经湮没了许多年。
棋盘街是近代上海知名度极高的,甚至不亚于南京路的地名,在上海历史文献、著录、小说中经常出现,估计在20世纪50年代时湮没不用,不过,还留下分别叫做“东棋盘街”和“西棋盘街”的两条小路,知名度不高。讲历史地名最后引用历史资料。
▲ 河南路(棋盘街)福州路南望,右首为中华书局,1932年2月15日
近代以后,上海县城的北面出现了租界,租界的城市建设是先规划,后建设,所以,租界的马路横是横、竖是竖,纵横有序、井字排列,像中国的棋盘,于是被叫做“棋盘街”,后来,租界的每一条马路有了自己的名字,“棋盘街”所指的区域有所缩小,《同治上海县志·卷二·街巷》中说:“棋盘街。有东西二处,俱紫来街北”,又说:“紫来街。北门外东”。紫来街就是现在的紫金路,免去繁琐的考证,所谓的“东西二处”的“棋盘街”就是后来的东棋盘街和西棋盘街。
▲ 图左为《同治上海县志》对“棋盘街”的解释,右图为《光绪上海县续志》对“棋盘街”的解释
《光绪上海县续志》中说:“棋盘街。江西路西,山东路东,广东路南,纵横皆称‘棋盘街’,在河南路东者曰‘东棋盘街’,西者,曰‘西棋盘街’。”在江西路的西面,山东路的东面,广东路的南面都叫做“棋盘街”,在河南路东面的叫做“东棋盘街”,西面的叫做“西棋盘街”,在历年的城市建设中,一些小路湮没了,在江西路与山东路之间只剩下了河南路,理所当然,这条河南路就被叫做“棋盘街”或“老棋盘街”,留下的河南路两侧的就被叫做“东棋盘街”和“西棋盘街”。问题在于《光绪上海县续志》并没有说明“棋盘街”的北端到哪里。
1909年版《上海指南》说:“棋盘街 英界 即河南路南首(南京路到三茅阁桥北)”,也就是说,棋盘街指南京路到三茅阁桥(今延安东路河南中路口)之间的河南路;而民国以后的《上海指南》则说:“棋盘街(英界)即河南路南段(福州路南,爱多亚路即三茅阁桥北)”,棋盘街是指福州路至爱多亚路之间的河南路。原来,南京路河南路交叉路口一带俗称“抛球场”,在实际使用中,靠近南京路的“抛球场”地名名气越来越大,使“抛球场”地名实际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占据了原来“棋盘街”的区域,于是,“棋盘街”所指的区域不断缩小。所以,与许多历史地名一样,必须根据不同的年代来识别不同的区域。而如今,“棋盘街”地名早已经湮没了,只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地名而已。
近代上海开埠后,丝绸和茶叶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洋布(即棉布)又是进口商品之大宗,于是,不少专营丝绸或洋布的商行就大批在河南路棋盘街出现。
▲ 萃隆衣庄(1898-1914)位于棋盘街广东路交叉口,右首为同芳茶居在河南路棋盘街54号,清末
▲ 萃隆绸缎衣庄位于棋盘街广东路交叉口,右首为同芳茶居在河南路棋盘街54号
▲1914年11月,萃隆衣庄已经变更为萃昌祥洋货号,同芳茶居仍在
1860年福建人祝氏兄弟开设的“介福丝绸庄”就在棋盘街三马路(汉口路)口,后来移至棋盘街九江路口,一直到1936年秋才搬到南京路河南路口金址。坊间以为,“介福”即两个福建人的意思,后来该店被他人盘去,才改称“老介福”,实际上,以前的商铺习惯使用《四书五经》中的词语作为商铺名称,《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介尔景福”就是“赐给你大福”的意思。所以,前人的店招,今人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使一个挺雅致的店招白白地被糟蹋了。
据1910年的不完全资料统计,当时上海由华商开设的规模较大的主营进出口、兼营零售批发的绸缎庄约10家左右,而其中9家就开在河南路棋盘街上,它们是老介福、老九章(后迁南京路,即今“朵云轩”址)、老九和(后迁南京路327-333号)、大纶(在河南路南京路口)、裕纶(后迁福建中路陶朱里,约三十年代歇业)、嘉纶、天成(后迁汉口路福建中路东)。除此之外,浙江丝绸商开设的经营杭丝批发的丝庄和主营零售的丝绸店更是不计其数,棋盘街也成了上海丝绸业最集中的丝绸街而闻名全国。
▲ 1927年4月18日呢绒业调查表,其中位于棋盘街的华成呢绒号由曹宗华(曹光彪之父曹厚敦,字宗华)创办
▲ 鸿祥呢绒号、同新呢绒公司由曹光彪创办,图为1948年12月23日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棋盘街是租界与上海县城的主要通道,众多商号的设立给城市交通带来较大的困难。1921年公共租界在营建新的工部局建筑(即今河南中路、福州路、江西中路、汉口路一圈的建筑群)时就限定今后河南路商店拆除重建时,必须让出适当面积作为道路用地,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退让红线”。从二十年代起,许多丝绸商店陆续搬迁他址,棋盘街作为特色的“丝绸服装一条街”也衰落了。
▲ 清末河南路泗泾路口,永生利铜铁器油漆号和安吉衣庄开设在河南路棋盘街68号和66号
▲ 如今棋盘街已经演变为外滩中心的内部停车通道
“棋盘街”,见薛理勇《上海掌故大辞典》642页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1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