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才女(20)苏雪林

当代女作家苏雪林 笔致秀丽畅达,气质温婉幽丽



苏雪林(1897—1999年),安徽太平人,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知名女作家、学者。原名苏小梅,1919年改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老梅等。苏雪林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法国留学回来后一生从事教育。

  苏雪林(1897-1999),安徽太平县永丰乡岭下村人,1897年3月26日生于浙江瑞安,原名苏小梅,曾用名瑞奴、瑞庐、小妹,笔名有绿漪、杜若、杜芳、灵芬、天婴、野(隹十)、老梅等。后读林纾翻译的新小说而激发了创作热情,17岁便以家乡一个童养媳的坎坷生活道路为题材,用文言体写出了第一篇小说。1913年入一教会中学读书,次年冲破家庭阻挠,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母校附小任教。1918年报考北京高等女子师范,与黄庐隐一起成为旁听生,后都升为正式生。1921年考取了由吴稚晖李石曾在法国开设的海外中法学院,后转入里昂国立艺术学院学习美术、文学。1925年因母亲生病辍学回国。1928年任上海沪江大学教授;次年任苏州东吴大学教授;1930年任安徽省立大学教授;1931年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她在武大任教达18年之久,与凌淑华、袁昌英一起被戏称为“珞珈三剑客”。

  1949年离开武汉来到香港,在香港真理学会工作。1950年前往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神话研究。1952年赴台北师范学院教学;1956年前往台南任成功大学教授,并与姐姐住在一起。1959年与台湾现代诗派代表覃子豪展开关于现代诗发展的论战,指 湾现代诗派“晦涩暧昧到了漆黑一团的地步”,其观点得到很多读者的支持。1964年应聘赴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期满后仍回成功大学,1973年退休,一直住在成功大学教授宿舍中。1999年4月21日逝世。
  童年经历
  由于祖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世俗偏见,苏雪林不能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她七岁开始,才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跟读,只是不解其意,囫囵吞枣地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幼学琼林》等。在私塾里只跟读一二年,男孩子们都纷纷去学校读书了,她不得不辍学。跟读辍学后,闲着无聊,便利用在私塾里学得的一二千汉字,从叔叔和哥哥那里借一些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

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从此,一颗寂寞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后来,苏雪林的叔叔、哥哥们都先后进入上海新式中学或大学,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带回一些新旧图书和当时流行的报刊,苏雪林便借机有挑选地阅读起来。《史记》《汉书》,她读过一些选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以及历代名家的专集也都涉猎个大概,连当时流行的译作《天演论》《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英雄记》等,也都读得着迷。这一段童年和少女时代的苦读史,为她后来的创作及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4年,父亲为工作方便而迁居安庆。一位叔叔曾留学日本,思想比较开明,对他父亲进行劝说,苏雪林才得以进入当地一个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其间模仿写作古典诗词,仅半年,便又随母亲迁回岭下村,停止学业。不久,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登报恢复招生,苏雪林得知消息后,“费了无数眼泪、哭泣、哀求、吵闹”,终于说服了祖母和乡里顽固长辈。苏雪林回忆说:愈遭压抑,我求学的热心更炽盛燃烧起来。当燃烧到白热点时,竟弄得不茶不饭,如醉如痴,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 ,若非母亲因对女儿的慈爱,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携带我和堂妹至省城投考,则我这一条小命也许早已结束于水中了。
  女子师范
  1915年,苏雪林考入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在校期间能诗善画,很引人注目。
  1919年,毕业后即留在母校附小教书。在这段极短的教书生涯中与庐隐女士相识。苏雪林不甘于做一辈子小学教师。于是,再一次向家长提出继续升学的要求,祖母以婚嫁为由进行阻挠,后因苏雪林大病而停止逼婚,还满足了她的升学愿望。这一年,她与庐隐结伴同行,离开安庆,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系主任陈钟凡先生的帮助下,很快从旁听生转为正科生。 苏雪林在北京高等女子师范读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发生不久。

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一股蓬勃、新鲜的空气,弥漫北京;加之苏雪林受教于胡适李大钊、周作人陈衡哲等知名教授、学者,同学中又有庐隐、冯沅君石评梅等追求女性解放的才女,在师友的影响下。她的思想也深受震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她在《己酉自述--从儿时到现在》(1969年4月15日《国语日报》)中所说:“……我便全盘接受了这个新文化,而变成一个新人了。”同时,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国风日报》副刊“学汇”及《晨报》“副镌”等处发表政论性文章,参加社会问题的论争。

  国外留学
  1921年秋,前往法国留学,为了顺利成行,她瞒着家庭,直到临行当天的晚上,才告知母亲。她考入吴稚晖李石曾在法国里昂创办的海外中法学院,先学西方文学,后学绘画艺术。赴法三年,由于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加
  之不断收到家中来信,父亲病故,母亲生病,婚姻问题也困扰、煎熬着她,只好辍学。
  1925年,提前回国,苏雪林在法期间患了一次很严重的病,躺在医院里,医院里一些天主教修女细心照顾,使她的病逐渐好转并恢复健康,苏雪林深受感动。在一位外国好友的劝说下,皈依了天主教。 回国后,遵照母命,与从未谋面的五金商人的儿子张宝龄完婚。张宝龄原籍江西南昌,肄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理工课程。婚后不久,母亲病故,她便随丈夫去苏州安家。

其夫在苏州东吴大学执教,苏雪林则应苏州基督会所创办的景海女师之聘出任中文系主任,并由陈钟凡先生介绍在东吴大学兼授古典诗词课。苏雪林是一位新女性,但在婚姻问题上受传统思想约束,不能自主。在法国期间,她曾和未婚夫通过几次信,已发觉性情不合,便写信给父亲要求解除婚约,但父亲在回信中对她大加申斥,母亲在病榻上也托人写信劝说,甚至哀求女儿,为了父母双亲,她只好“认”了这门亲。在法国读书期间,不乏多情男子的追求,其中有一位曾大胆向她求婚,苏雪林也为之动情,甚至倾倒,但为了父母亲的面子,只好拒绝一切爱与不爱的求婚者。她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中国封建传统女性的道德。
  1927年,苏雪林随丈夫返回上海,翌年,经人介绍在沪江大学教书,后又和丈夫一起重返东吴大学。苏雪林婚后不过几年,两人便分手,婚姻以悲剧结束。
  爱国情怀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苏雪林也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当消息传到嘉定时,她与袁昌英凌叔华等人抑制不住激动和兴奋,举着小旗,高呼口号,加入了-队伍的行列。苏雪林在武汉大学执教历时十八年,
  1949年,到了台湾,离开了她为之奋斗半生的土地。离开大陆后,苏雪林先去香港,在天主教真理学会任。
  1950年,第二次赴法国,为的是去海外搜集关于楚辞的研究资料,探讨屈赋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在巴黎,她依靠从国内带去的工薪节余,省吃俭用,但为时不久,便因经济拮据,身体欠佳,与之朝夕相处的姐姐病重。
  1952年春,乘船回到台湾,应聘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
  1957年,赴台南成功大学任教授,1974年退休。

  苏雪林赴台后,长期患眼疾,视力极差,严重时濒于失明,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
  1968年,她在大学执教四十周年,台湾“教育部”向她颁发了奖金。
  1978年,是苏雪林执教五十周年和八十诞辰,在台的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师范大学、成功大学校友代表前来为她祝贺,并出版《庆祝苏雪林教授写作五十周年暨八秩华诞纪念专集》。全书分甲、乙、丙、丁四集,共收录一百一十多篇文章,其中包括对她生平的记述和浩瀚著作的评价。既有热诚的祝贺,也有久别重逢的真情。
  苏雪林是新文学早期重要女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绿天》、《青鸟集》、《屠龙集》,长篇小说《棘心》,小说集《蝉蜕集》,传记作品《南明忠烈传》等。

(0)

相关推荐

  • 漫谈民国文人,品读苏州往事

    ▲九如巷 1 张家四姐妹很多人都知道 很多人也都知道九如巷的故事 但不一定知道一个事实-- 九如巷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苏州大公园西边有一条五卅路 沿着五卅路往南走 快到十梓街的一个路口 就是九如巷了 如 ...

  • 民间故事:姐姐因嫉妒出卖妹妹,妹妹死后,姐姐夜夜鬼剃头

    故事发生在宋朝庆历年间,平雪的家庭和玉容的家庭都是员外之家,由于家中富裕,她们的父母都让她们入学读书,她们同在一家私塾读书,由于她二人是私塾里仅有的两个姑娘,因而她们便结伴一起上下学,并且两人还结成了 ...

  • 才女:前半生怼老公、后半生怼鲁迅的文坛常青树苏雪林(上)

    苏州大学边上有一条长不过百米的百步街,一头连着盛家带,一头连着百步桥,相隔不远,便是热闹的十全街. 十二月的苏州,穿过银杏和枫叶的街头,特意来探访百步街12号的苏雪林故居. 盛家带的标识 苏雪林(18 ...

  • 一代才女苏雪林,与张宝龄的婚姻如此收梢,真是令人遗憾

    作者:山佳   民国时期的文坛,也流行炒CP,"冰雪聪明"就是其中的一个.冰,是指冰心:雪,则是今天的女主苏雪林.   杨绛先生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提及她老妈睡前 ...

  • “民国怪才”103岁苏雪林养生秘诀:3个“小偏方”,活成一道光

    原创梦醉江南三月天2021-04-11 02:42:01 1 偏方之一:给个性插上翅膀. 有时候,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就是因为一次选择,特别是婚姻. 婚姻好比一个炼丹炉,魑魅魍魉一进去,就会原形毕露:灵 ...

  • 苏雪林

    出行政策才女苏雪林把攻击鲁迅当成事业,胡适的劝阻令人敬佩 琇纶趣逗关注今天10:24大图模式苏雪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有才情的女作家,早在三十年代就被称为"女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qu ...

  • 苏雪林:与冰心齐名,曾为鲁迅学生,却用大半生在骂鲁迅

    在民国那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军阀的压榨,列强的迫害,贫苦百姓并没有因此团结起来,反而在内部相互残杀. 那是一个混沌的时代,在高门大户奢侈享乐的同时,底层的百姓们衣不蔽体 ...

  • 民国散文研究课·苏雪林

    我喜欢苏雪林首先是她的名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明代高启的这句诗初读就有一种喜欢,苏雪林各取二字作自己的笔名,一看就是慧心人.二来她在武汉大学任教十八年,而我是湖北 ...

  • 苏雪林:鲁迅生前她以学生自居,鲁迅死后,她却用半生时间骂鲁迅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的差异,自然不可能在所有事上有相同的标准和观点,特别是文人们,这观点一分歧,免不了辩论一番,而辩论到激烈的时候,很有可能变成争论,到最后 ...

  • 苏雪林:当我老了 | 鸡皮鹤发

    <当我老了的时候> 苏雪林 某女士常对人说,她平生最不喜接近的人物为老人,最讨厌的事为衰迈,她宁愿于红颜未谢之前,便归黄土:不愿以将来的鸡皮鹤发取憎于人,更取憎于对镜的自己. 我生来不美, ...

  • 70岁的苏雪林,给鲁迅加了哪10条骂名

    1966年12月,台湾<传记文学>第9卷第6期发表了苏雪林的<鲁迅传论>,这一年在台湾台南成功大学教书的苏雪林已经70岁了.古稀之年,一个才女教授为什么要跳起脚尖隔海骂鲁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