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十大名山的传说故事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倚庄园”。
绩溪山多,名气也不小。比如域内的“徽(翚)岭”,就是“徽州”名称的由来之一。
明朝万历《绩溪县志》卷十开篇第一句就说:“绩山川奇秀甲于他邑”。
绩溪人对山有特殊感情,开门见山,靠山吃山,却又拼命想冲出大山的闭塞,去闯荡世界。
山多地少穷沟沟,“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大山的闭塞没能挡住“绩溪牛”“徽骆驼”的闯劲,反倒是因为冲破大山阻隔、领略翻越大山之后的精彩,让一代代徽溪人在外闯出了名堂。
外出经商,拼出个“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博学天下,闯出个“以胡适为大帝,以绩溪为上京”。
有人做过统计,绩溪有名可察的山峰有62座,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就有25座之多。
接下来欣赏绩溪十大山峰的高、奇、险、峻、秀,以及关于她们的传说故事。
趁着山花烂漫的时节,如有机会,不如约上好友一起登山去。
徽(翚)岭
徽岭,也叫翚(huī)岭、大徽山、大尖山,在绩溪县城西北,东北走向,是境内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主要分水岭。徽水河出其北,翚溪河出其南。唐宋时,翚溪河畔有大徽村(今高迁村附近)。山岭有驿道、关隘,关隘海拔774米,山脊自大源金钢岩至金沙黄岭,长50余公里。
岭中有百箩园、芦塘山、高枧山、翚溪山、新岭等,主峰仙人岩尖,距其中部。主脉西北侧,分出大獒山、万箩山支脉北入旌德,天顶山支脉南入歙。并在镇头附近与大会山山脉交接。徽山(翚岭)、徽水(翚溪河)、大徽村皆源于此。
绩溪民谣“新岭迢迢,翚岭高高;走新岭,要歇夜,过翚岭,摘蟋桃”,形象地道出了新岭和翚岭高、奇、险、峻的特点。王安石在此曾留下“晓渡腾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的诗句。传说这首诗还引来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夜过徽岭,错将露出半截石碑的“翚岭”误读成“羽岭”,以至一直讹传至今,只是传说,当然更可能是当地人念字念半边造成的误读。
大鄣山
大障山古称三王山,玉山,障峰。《山海经》、《祥符经》皆云,即三天子障山。《寰宇记》云:“古吴越于此分界,故名。秦立鄣郡取此。”
大障山山脉为天目山山脉之中段,由四列山脉组成。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山脉总长约76公里。
北行两列,东列为黎明尖、浪广岭,东接浙江临安县大竺尖(太子尖);西列为闻钟岭——山云岭——峤岭,东接宁国、临安两县交界之龙池山。南行两列,东列为清凉峰——湖田山——龙须山——凤凰山,界于绩、歙两县;西列为丈尺山——石金山——富林山。
清乾隆《绩溪县志》:“绩溪之山莫尊于大鄣”,称为“诸山祖”,其中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0多座。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处于歙县、浙江省临安县之交界处,顶峰座落境内。大鄣山脉诸峰现在是绩溪境内风光最为秀美、在国内驴友圈中有很大知名度。
藏身大鄣山脉中的鄣山大峡谷,又称“伟人谷”,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南大门。景区内拥有43种国家级珍贵物种和1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五十余个各具特色和神话传奇的景点,其中“伟人石像、百丈岩、葫芦潭、冠顶生花”堪称四绝。
亿万年然形成的毛主席石像,后披式的发型,饱满的天庭,睿智的眼神,都酷似伟人晚年的侧面头像。“世界第一巨石”百丈岩,是景区内又一亮点,高460米,宽180米,如巨钟覆地,高耸云天,雨过天晴,佛光乍现,实属一绝。
鄣河之水从天池而下,蜿蜒曲折,秀美绝伦。隋末农民起义领袖越国公汪华、明代的抗倭名将胡宗宪、清代的红顶巨贾胡雪岩、徽墨巨子胡天注、大文豪胡适等都曾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岁月的汗水和足迹。
龙须山
龙须山位于安徽绩溪县登源河东岸,东连七姑山,有大小双峰 ,大峰称龙峰,海拔1049米,顶有龙池,水四时不竭。小峰称白沙山,山上生长龙须草,半山有龙台岩、石门、石梯、飞瀑。北麓,明代有龙井书院,今存遗址。南迤有铜坑岭(一称东坑岭),海拔670米;西迤为佛岭,海拔521米,南下半茶,通歙县。
龙须山的山脊为东西方向生长,从南到北平行分布了好几条,从空中俯瞰犹如几条蛟龙静卧山中,形成“川”字状,山脚之下就是著名的千年古村龙川 。
龙须山上有龙须草,制作佳笺,古称龙须纸,南唐后主李煜珍爱有加,储之于“澄心堂”,故龙须纸名噪天下、倍价巴蜀,山因草而得名。
龙须山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在浙皖地区,哪怕在全国地区都很难找到一条类似的线路。山脊锋利陡峭,很多路段只有两个脚掌那么宽,两侧都是陡峭的悬崖。而且龙脊又表面沙化,都是细小的沙石,犹如行走在高山沙漠一样。两侧是层峦叠嶂的群山,毫无遮挡。
七姑山
七姑山海拔994米,位于大障山和龙须山之间。传说是“求仕之第一灵山”,以供奉掌管文运利禄的文昌大帝而闻名。
它由龙须岭、玉球峰、文昌峰、地哑峰、指日峰、乞巧峰等七个山峰排列组成,相依相偎,姿态各异,形似仙女群舞。东侧山口水岭,是南通歙县的要道。
传说,古时候有两条神龙看中歙地钟灵毓秀,日后必定人文蔚起,建置名郡。相争盘踞宝地,成为发祥启瑞之来龙山脉,相持不下。乃约定,谁能在限期内搂出36座山峰,即为坐镇歙地之来龙。相约既定,一龙西去黟地,一龙东去障水。
赴黟之龙神通广大,搂出了36座山峰,还把座座山峰妆点得突兀峥嵘,秀丽无比,这就是后来的黄山。
当他赶回歙地坐镇来龙时,只见四山拱固,龙脉已定。原来奔鄣水之龙,神通浅薄,不守信约,他竭尽精力搂出七座山峰后,就抢先霸占了歙地。
后来,天上有七位仙女过此,见这七座山峰形似她们姐妹,又向往山下人间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常翩然而至,遨游赏景。还庇护当地人间繁衍生息,撮合有情男女配成眷属。从此,人们就称为七姑山。
大会山
大会山山脉出自黄山箬岭,从西入境,东北走向,绵亘于与旌德县交界地带,主峰大会山座落境内,山脊海拔超过1000米,长18公里,至黄高峰入旌德。东析两支,北支金岭与主脉平行,长10公里,北入旌德。南支竹根尖东迤于昆溪、常溪河谷间成低山、丘陵。
海拔1259米,明弘治《徽州府志》:“高三百丈,广博二十里,上多云雾”。东、南、北三向,山势挺拔,磅礴峥嵘,四周众峰环峙,宛若大山聚会,故名。清乾隆《绩溪县志》:“登绝顶可望太平、宣、池。”上原有石屋、碑,镌“大会天峰”4字,如今已经不存在。顶坡“大会山”字碑今仍存。传说李白、清乾隆皇帝曾游此山。昆溪出其南,下有黄会瀑。南麓会川村。
黄高峰
黄高峰,旧名王家峰,在绩溪大会山主峰以北4公里,与旌德之交界处,海拔1149米,是大会山山脉的第二高峰,也是黄山余脉,有黄山第七十二峰之称。
黄高峰南面有陡崖两处,高百余米,名船形山,中有溶洞,深30米,称风、火、水洞,下有龙潭瀑。
清凉峰
清凉峰原名鄣峰,1954年改今名。以石门、断崖、云海、虬松四胜著称。奇花异木、珍禽异兽繁多,生物资源丰富,1986年3月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绩溪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北坡野猪垱海拔1499米,是山间湿地草甸。分上、下两垱,上垱广平200余亩,垱上之岗海拔1645米,南侧悬崖陡壁直落千米。
北出清凉溪,有十八龙潭,溪岸奇峰比列。东北迤5公里为大岗(一名东岙头)海拔1618米,以山脊为界,东接临安县龙塘山;又3公里至栈岭脚(海拔1007米)以水溪为界,东为浙江省临安县。
北麓永来村、银龙坞村,西麓横岩下村。南坡属歙,其西南山脊为绩、歙县界,上有天子墓山(海拔1319米)、双峰山(海拔1291、1292米)和湖田山。
饭甑尖
饭甑(zèng)尖,海拔1349.6米,位于绩溪荆州公路顶端,峰顶突兀一巨石,状如饭甑,独居于群山之上巍巍壮观,周围众峰耸立,遥相呼应,怪石奇松,一个角度一层画,风景绝胜。
据《绩溪县地名录》中介绍:“饭甑尖顶有三个小天池,终年积水不枯”。带着好奇,我们纷纷伸手争先滔水,果真不见水浅,大家惊奇不已,时至今日,仍然说明不了这水源来自何方。
小时候常听村里老人说,饭甑尖高耸入云有接天之水,天池久旱不竭,被人看似神圣之水,这神水不竭可保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有传说:饭甑尖山高路险攀爬道路艰难,佛教信徒的虔诚感动了上帝,上帝派来仙人搭建天桥,又不知何故天桥至今尚未搭成。
又有传说,饭甑尖是天目山脉蜿蜒徽州的要寨关口,徽州有“三担三斗芝麻官”是卧龙藏虎之地,古代朝廷怕徽州山民谋反,派岳飞斩断了天桥。
虽是一个古老的谣传无法考证,但从县城乘车去胡家,在登源头的绩溪岭凹眺望成功山,山腰间的“仙人搭桥”残址至今尚存,成为绩溪特色景观,这也是事实。
从饭甑尖远眺皖浙天路
豺狗狼尖
“豺狗狼尖”是一个在地图上都难找到位置的山尖,位于绩溪县家朋乡到荆州著名的“皖浙天路”西侧,海拔1100米左右,山势陡峭、孤峰林立。
从家朋磡头村往山云岭方向一抬头便看到那锥形的山峰,这座山尖本来没有名字,因有许多纵向的沟壑,远远看去就像有许多豺狗向山峰急窜而去,又因此山豺狼野狗出没,本地山民都难行走的山道,而由此得名“豺狗狼尖”。
“豺狗狼尖”所在的门前岩,位于家朋乡梅杆岭梯田的东麓,最高海拔1109米,是家朋村的屏风,山不是很高,但是山势陡峭,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山上奇松飞度,怪石嶙峋,风景极佳。
门前岩是家朋人心中的一座神山,家朋人敬重她、惧怕她,她的威严让每一个当地人都有“高山仰止”之感,以前很少人攀登。在这里可以看到黄山光明顶。
逍遥岩
逍遥岩,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明代抗倭名臣、兵部尚书胡宗宪认为这在江浙这一带堪称最险要之处,堪称第一,赞叹天险而命名为“江南第一关”。在石壁中,嵌入长约2 米的花岗石板,筑成栈道。石栈宛若天梯,约1400余级,直插白云深处。天梯顶端,一孔云天,即为江南第一关隘口。其关之险要于此可见。人立关口,耳际风吻,古道延绵,满目青山,流泉飞泻,秀美无比。
除了前面这十座山峰,近年来因为驴友和徒步爱好者的宣传,名气越来越大之外,下面这三座山峰在绩溪当地也广为人知,因为登山难度不大,前去攀爬的驴友也不少。
万箩山
万箩山(万箩山),同属大会山山脉,古名古塘山。石洞岭北面之峰,海拔737米。清嘉庆《绩溪县志》:“缘麓以上,周遭皆田,岁可收稻万箩亦不诬。”故名。西展为蒿山(海拔548米),上有狮子石,高4米。东迤2公里为靠岭(海拔535米),东北迤有山家岭(海拔610米)、龙山(海拔579米)、梅王尖(海拔652米)、牛头山(海拔648米)等,是绩、旌两县之界山。靠岭东迤为来龙山。
石金山
章恒全/摄
“竹萚解而翠凤尾新,松毛深而苍龙髯软”,石金山被喻为绩溪的富士山。位于绩溪县境中部,扬溪镇东村东3公里,海拔926米,明弘治《徽州府志》:“相传甘露大士道场,常见光相”。东侧为白虎顶、石龙山(海拔777米)、百亩山、石笏山。百亩山海拔523米,下临龙须峡。石笏山海拔520米,山谷中有石笏、石镜。原先石金山顶有一座寺庙,至今仍然遗迹尚存。
金岭
金岭,属大会山山脉,古名芦山。海拔788米,芦水出其南,顶有金鸡石,作啼状,幽岩邃谷胜踞一方。岭上开凿有隧道叫“金岭洞”,长1100余米,北下百川、戴川。
南麓有古建芦山寺,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在寺壁题“一坞白云”。寺内有井,传清康熙年间有龙蛰其中,后破庙而去,因名龙井,毁于建国初期。
东析狮子峰(海拔584米)于冯村之北,宋代设云庄书堂于山麓,朱熹曾到此讲学,亲笔题书堂名。东侧有尺磡岭(海拔547米)古道通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