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430课:同样是歌唱,“讴”和“咏”的区别是什么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两个汉字:“謳、詠”,这两个汉字在现代汉语分别简化为“讴”和“咏”,其中,咏实际是上是詠的“异体字”(《说文》称为“或体”,国家语委1995年颁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也有此字),并且“咏”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謳(讴)。读音有两个:
(一)ōu。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讴,齐歌也。从言,區(区)声。”形声字。本义是齐声歌唱。徐锴《说文系传》:“齐,众也。”重点理解这个“區”声的声中有义。因为區的本义是把众多的物品藏匿在一个区间,所以,“區”有众义,因此,謳(讴)有“齐声歌唱”义。
(讴歌)
《孟子·告子下》:“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从前王豹住在淇水附近,河西的人因而都善于唱歌。《汉书·高帝纪上》:“汉王既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颜师古注:“讴,齐歌也。谓齐声而歌。”汉王在到达南郑途中,所属将士都齐声歌唱想回归东方。
本义之外,讴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歌唱,无乐器伴奏的歌唱。《广雅·释乐》:“讴,歌也。”《左传·宣公二年》:“城者讴曰:'晘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筑城的人唱歌:“鼓着眼,挺着肚,丢了皮甲往回走。连鬓胡,长满腮,丢盔卸甲逃回来。”这当然是没有乐器伴奏的。
(唱山歌)
(2)用作名词。歌曲;民歌。《字汇·言部》:“讴,讴为歌之别调,歌为讴之总名。”《庄子·大宗师》:“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成玄英疏:“讴,歌谣也。”
(民歌表演)
(3)赞颂。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所以文学家要自由创造,既不该为皇室贵族所雇用,也不该受无产阶级所威胁,去做讴功颂德的文章。”
(4)歌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王与齐仇也,築武宫,讴癸倡。”宋国国君与齐王作对,专为习武修建宫殿。叫癸的歌者唱起歌来。
(毛阿敏是一个歌者)
此外,讴还是姓氏。《字汇·言部》有载。
(二)xú。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煦”。这是讴字的生僻用法。
讴的小篆写法如图:
(讴的小篆写法)
2、詠(咏)。读yǒ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咏,歌也。从言,永声。詠或从口(咏)”形声字。本义是歌唱;曼声长吟。徐灏《段注笺》:“詠之言永也,长声而歌之。”《玉篇·言部》:“詠,长言也。”显然,詠也是声中有义的形声字。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詠其声也。”诗是抒发人的心志的,而歌则是拉长声调表达心志的声音。《世说新语·文学》:“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詠诗声。”听到江心洲边商船上有吟诗的声音。据叶嘉莹先生考证,在古代,人们吟诗是曼声长吟的,像歌唱一样。这其实就是咏诗的本来面目。
(叶嘉莹先生)
本义之外,咏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用诗词等抒写。比如曹操《步出夏门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诗意)
(2)诗词。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不有佳咏,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3)诗体名。元稹《乐府古题序》:“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詠、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这是元稹说的“诗二十四体”。
(元稹像)
(4)歌颂。班固《东都赋》:“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5)鸟鸣。《正字通·言部》:“咏,禽鸟鸣亦咏。”陆机《悲哉行》:“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
詠(咏)的小篆写法如图:
(咏的小篆写法)
注意:由于使用场景(比如篆刻章法需要)的不同,詠字在篆法使用上也经常篆作“口”旁的“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