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是什么样的?从来没有跳出过这个范围!

导读:

道、德、仁、义、礼,所有“成大事者”的品质,从来没有跳出过这个范畴。

如何判断一个创业者是不是有可能成就大事业?

每一个人都可以罗列出一堆,优秀创业者应该具备的东西,比如:勤奋,坚韧,好学等等。但其实这些词汇只是正确的废话。

我努力尝试着从外到内,在皮、骨、魂、运四个方面,总结一些鉴别能够成就大事的创业者都长什么样。

1.皮毛轮廓

皮毛轮廓,指最容易观察到的,可以反映创业者基本能力的一些信息。这是能做事情的一个基础。有以下几方面:

做事靠谱

如果用一句白话说明就是:交给他的事情,心里面踏实。他们做事永远不需要担心,他们会充分思考,不会出现很低级的失误;他们过手的事情,他们永远不会打折扣交付。

这些事情不需要非得是“很大很重要”的事才可以检验,不需要是一场重量级谈判,一个生死攸关的决策。任何小事,都可以,也足以管中窥豹。小事,其实更具有考察价值,在无意中表现出来的才是真习惯。

操控力

对自己,对自己想要推动的事情,有相当的操控力。他们表达自己意见时可以做到话语简洁明晰,直扣要点;他们时间观念很好,自己的事情基本可以保证按部就班;各种事项安排有条不紊,很少见手忙脚乱;对于要推动的事情,坐言力行,执行力度惊人;对于树立的目标,总能及时的对结果跟踪反馈,赏罚分明。

如果这些做的很好,那么此人可以掌控的局面将不小,可操控的事业上限也是不可预期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以上这些原则只可用来参考,通过这些维度来感受(注意是感受,而不是评分)创业者是不是可以较好地操控自己和自己所推动的事情,而不能当成死的标准来套在创业者身上去打分。因为事情底层要复杂的多,绝非一两句话可以概括。

一个人的真实份量

创业者经常会说,他的合伙人a,是百度出来的,合伙人b,参与过百团大战......其实,这样并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分量。如果想了解一个人的真实份量,仅仅了解到东家是不够的。腾讯有张小龙,也有保安和保洁阿姨。

所以,如果需要了解一个人或者团队,需要更赤裸裸一些。上个东家给的薪水是多少?具体职位是什么?手底下管着几个人?每天的具体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平时怎么正常运营的?有过几次升迁,职能做了哪些转变?做过最得意的成绩是什么?此类问题,穿透性会强很多。

经验

经历会带来经验,经验会助于创业。从0起步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从0到1”的理论,更多时候无法直接落地大部分公司。在竞争激烈,市场透明的情形下,创业者的经验是必备条件。

要考察是真经验,还是假行家,主要是探测其认识的深刻程度,通过对业内的一些见解和“天下大势”的分析,来判断是不是该行业深度的参与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好使的方法,就是介绍他做出来的最得意的成就,以及最大的失误。

头衔是虚的,但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事是假不了的。最得意的成就/业绩是什么?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导致了什么悲剧?错误有时比成绩更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不遭人妒是庸才,没犯过错误通常证明没有做什么事。

2.骨骼筋络

这个,我想表达的,是创业者的硬实力。

第一条的成功,最多能说明是个很好的职业经理人,有很好的职业素养。但当跳出背后的靠山,开始领着几个兄弟自立门户的一瞬间,更重要的就是创业者的素养。

商业的常识

无论之前读书学来的,还跟着前老板经历过的,或者作为连续创业者亲自趟过来的,基本商业常识是必修课;如果还没有修,那么就是这个团队必趟的坑。我们无法瞬间长大,创业者也不可能瞬间成熟,这跟能力无关,人性使然。

真正的商业模式,不是在屋里写写画画就可以做出来的,纸上的逻辑,十有八九不会在现实中无损耗地实现,只有体验过现实中的种种意外,才能停止闭门造车,才能学会对现实的敬畏。比如,不经历“树倒猢狲散”的无助,很难真正理解什么叫“合伙人”,也更不会做到“财散人聚”。

所以,了解一个创业者在商业常识上的“段位”,就是看他们的成熟程度,方便我们对可能发生的情形做好心理准备。据我观察,大部分时候,坑是绕不过去的,只是掉到坑里的惨烈程度不同罢了。

认真专一

精益求精的素养,不轻易为外界所动,追求所做事情的完美,是个难能可贵的品质。“事必专任,乃可贵成”。

这个规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当今创业更是这样,因为越是竞争激烈,越是应该推崇匠人精神。要么做到极致,要么做到别做,现在国内任何一个创业方向都有无数公司在做,并且后浪推前浪,新团队层出不穷。创业圈太拥挤,已经没有“半瓶醋”的容身之地了。

这种情景下,一颗追求高品质的心就变得尤为重要。现在大家喊的“消费升级”也属于这个范畴。“认真搞笑”的开心麻花,充满艺术范的“大董”,死磕的“罗辑思维”,都是这种品质的时代受益者。这种品质不仅使他们受益,更使这些原本冷僻的生意模式,也受到了资本的垂青。

衡量匠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产品的品质和细节。拿出公司的第一重点产品,横向对比市面上的同类,只要体验得够认真,产品的区别很容易看出来。用心的东西,是可以被感知的,即便不是那么轻易地被观察。

决策的素养

决策是决定一个公司命运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是否该停止烧钱,还是估值定在多少,节奏怎么把握,一切都是决策。决策力决定了一个创始人是英明的领路人,还是糊涂蛋。

如何去衡量一个人的决策力呢?那就把“决策”这个事解剖开了判断:信息收集的方式,信息处理的方式,和坚决执行的力度。

收集信息的方式:我们需要了解到足够多的方面,才可以有基础做一个正确的决定。当一个难题摆在眼前,需要智慧提取出来决策目的是什么?哪些方面会影响此目标的实现?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去获取最真实准确的信息?

了解此项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一个人在面对比较陌生的状况时,他了解情况的思路是不是清晰,选择的路径是不是正确,顾虑到的方方面面是不是周密。

处理信息的方式:这就是常说的,理性处理问题还是感性处理问题。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能够正确处理信息,关键是看当信息摆在眼前,讨论处理办法时,这个人纠结的点到底是在放在解决问题产生的利弊上,还是相关人的感受上。这个有些反人性,但确实,老好人是一个坏的决策者。

坚决执行的力度:好多正确的决策,都是七分利三分弊,而三分弊通常伤到的是人情。创业不是慈善,要做就必须黑得下脸,狠得下心。这就是所有优秀创业者无情一面的由来。

3.精神魂魄

当我们讨论做一件有点“大”的事时,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用人。

用人的本事

用人可以简单分为两部分,团聚众人,和激励督促众人。

先说团聚人。团聚人的终极法则很简单,就是满足其所欲。这就是一个领导者要团聚众人最基础的一条,要有智慧看透,并运用这一基本原理。当然我们可以义字当头,揭竿而起,但是如果想持久,摆脱乌合之众的气质,那大伙的基本愿望,必须得到满足,或者说有希望满足。

所以,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一定深谙其道,明白周围这帮兄弟图什么,并且将每个人的需求的满足,设计到整个组织的运行机制当中。这就是那句赤裸裸的名言的来历:“财散人聚。”

聚起来之后,需要保证这帮人聚而不散,那么就需要领导者可以服众。他在能力、人格、品质上,是否可为表率;对公司大方向,和关键问题的判断上,要比其他人高明;他的敬业和勤奋,足以感化众人,立为风向标,好压制务虚的风气;当出现重大危机时,是不是那个镇得住场的人,做他人主心骨。某种意义上讲,领导者的水准,就是整个公司水准的上限。

关于激励,督促大家各司其职,众志成城前行的方法,市面上有无数书籍、理论可以参考。判断一个人在这方面的水平,只需要观察他在赏罚手段上的表现。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表现,借用一句话就是:雷霆手段,菩萨心肠。

格局与气度

公司的层次,永远定格在创始人的格局上。格局大的创业者,通常伴随的是挥斥方遒的潇洒气度。怎么判断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呢?观察他的“被满足”和“能承担”。

各个活动(尤其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活动),还有媒体上出镜率很高的人,经常被证明,事业的巅峰期基本已经过了。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因为他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满足了。没满足的人什么样呢?尚未满足的人目标高远,他们每天的生活是平淡的,但精神状态是饱满的;反之,已经鸣鸣自得的人,每天的生活内容是饱满的,但是精神状态是平淡的。

所以,他们目标明确,很清晰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不纠缠于小事,因为很清晰自己重要的是什么,所以无关紧要的得失,处理得很潇洒;不细算自己股份到底几个点,不一味追求虚高的估值;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所以没什么可炫耀的,无论公司账面价值多少钱,生活状态没什么变化。

古人为什么讲“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的可拜为上将军呢?因为可以担当的沉重,才可以成就的高远。那些危难面前不改色,困境当头仍从容的人,才有更大的心脏,撑得起更大的局面,熬得过更大的坎。与此相对应,那些经常处于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的人,是缺乏历练的表现。

自我进化的基因

我们要承认作为一个人的局限性。创业项目不同的阶段,侧重的是创业者不同的技能。一个初创公司和最终的独角兽公司的掌舵者,一定拥有者完全不一样的见识、胸怀和价值观。

一个创业者做成功了,他自己其实也早已经蜕了无数层的皮。

我们拿着当代商业英雄的气度和表象去对照一个小公司的创始人,是没有意义的;更实际的做法或许应该是看他有没有自我更新的潜质;无论是自己读书,还是员工的规劝,或是对高人的请教,到底多大程度在促使着创始人的变化。

在观测这个变化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很细致入微地分辨,他是毫无主见迎合,还是心悦诚服的虚心,是刚愎自用、固步自封,还是坚定果决地捍卫真理。

独立的思考

出类拔萃之辈,对事物本质的见解一定高于旁人。因此,他的认识,理念一定不是听来的,而是自己总结出来的。只有具有独立思考习惯的人,才可能总结出独立的理念和见解。

在任何领域探寻本质的路上,走得很深很远的人是孤独的,但目光是笃定的。

因为在他们眼里,大部分的“专家”都是认识肤浅的小学生。我们可以从无数有所成就的人身上看到这一点。不是因为成功了才笃定,是通常笃定的人才能成功。

这种人怎么识别呢?这种人经常的表现是,你的任何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你可以不认同,甚至觉得很荒谬,但是他们对于你的质疑只是含笑点头,不慌张,不飘忽;他们对于自己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异常清晰,对于业内失败案例的点评,一般不是类似于“他产品做的烂”这样的“一元化”的概括;他们不会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当个宝,捂得紧紧的怕人知道。

4.时运命数

本来,我以为自己历数经历,可以总结得更多,更全面,以期完成一个非常完整的“手册”。

但我忽然想到两个问题,戛然而止,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1、我们可以穷尽这些“成大事”者的所有特质吗?2、假设有具备这些特质的人,就一定会成吗?或者说在很多关键环节有致命短板的人就一定一事无成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面对这个茫茫宇宙,我们太过于渺小,无论是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认知上,以至于我们的一切文明成就都不过是基于观察而做的规律的总结,而从未运用宇宙的最基本原理,主动创造什么。

比如,哪怕是关于人类自己,我们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我们也不过是只能观察一个婴儿从一个受精卵逐步发育成人,到分娩的全过程,而人为干预的成分实在太少了。就像是一个软件程序,我们一般人只能通过使用,观察总结出来,你点击哪里,会得到怎么样的回馈,而没有办法知道其背后的源代码是怎么写的,更不可能懂得编译后的class文件。

人类的喜怒哀乐,一代代的更新交替,又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等生命程序员的杰作?人类也是一种程序,我们按照既定的规律运行,设定了很多人性参数,也会抛出异常。我们把那个看不见的神秘的“人类程序”的编程者,称之为“上帝”。

跑题了?其实没有。

明白了我们的渺小,就会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尽管前边写了好多“成大事”者总结,但是,所有的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命运。在此因素面前,一切都是不值一提。

古人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这不是迷信。

读书改变命运,是一般人一眼可以看穿的现象;然而积德是帮我们越走越宽,逐步改变生活的,那就需要有推理能力和洞察力才可以明白了;至于风水已经不是我们人这个层面可以轻松看明白的东西了;至于运,甚至命,我们只能祈祷了,这是现在人类想理解都理解不了的。

创业这个事,永远不存在英雄造时势。

那么,在“天命”面前,我们可以做什么呢?首先存敬畏之心,就不用一味地奢望十拿九稳的结果,投资也好,创业也罢,学会用一种“概率论”的思维,去代替那种极端的“人定胜天”的思维,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处理方式。

5.小结

写到最后,我发现一个现象,这些看似松散的褒义词的词汇,其实是有某种关联和共性的。

一个人,他以身作则,坚持制度,保障各司其职,有序推进,可以组织好众人,我们可以简称为:“礼”;

他树立正确是非观,价值观,赏罚分明,公平开明,言出必行,足以服众,我们可以简称为:“义”;

他有胸怀,慈悲心肠,有成全周围众人之心,足以凝聚众人,我们可以简称为:“仁”;

他有智慧感知,发现众人的愿景和欲望,知道如何才能满足其所欲,我们可以简称为:“得(德)”;

他不断学习,独立思考,尊重本质,遵循这些本质的规律,并顺应它们,我们可以称之为:“道”。

尊重本质规律(道),明白众人之所欲(得/德),并有胸怀和慈悲之心满足他们(仁),用一种公正、诚信的价值观凝聚众人(义),用以身作则的表率和赏罚分明的制度来约束,督促众人(礼),这就是成就任何伟大事业的必备逻辑。我们所总结的“成大事者”的任何品质,从来没有跳出过这个范畴。

《素书》的开篇第一句:“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以上是我的理解。

编辑:亿杉助理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