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封侯,21岁执掌天下兵权,一生无败绩,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题记:霍去病慨然高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最近一部准备多年的历史剧《霍去病》在即将开播之际,却遭到不少历史人的差评,究其原因是片花中所展现出来的剧情和历史有一定出入,也有对这位汉朝战神的片面描述之处。

霍去病在历史人心中的地位是极其高的,对这位少年战神的尊崇和怜惜,让众人眼中容不得丝毫的埋汰。

那这位如流星划过般,在历史舞台上只留下短暂光辉的战神,是如何让众人对他念念不忘的呢?

先来看战绩:

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以票姚校尉的身份,首次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仅率800轻骑奔袭数百里,斩敌两千余人,俘虏大批匈奴权贵,勇冠全军,封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六日转战五部落,急行军一千多里大败匈奴,歼敌近九千人。

同年夏季,率军孤军深入大漠,歼敌3万余人,重创匈奴。

同年秋季,阵斩八千叛乱降兵,成功收编四万浑邪王部众,河西地区从此为大汉所有,为打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19年,21岁的霍去病率5万骑兵,奔袭二千多里,击溃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余人,并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从此封狼居胥成为历代武将所追求的最高荣誉。

匈奴单于远遁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

每一次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每一次都是大胜。汉初的匈奴有多难缠,参照成名已久的李广和卫青就可知晓,就算是这些名将,也只能在对抗匈奴上取得局部的胜利。

主要是汉初的经济实力实在无法承担大范围长时间的持续战争,而草原民族高机动性的灵活战法,很多时候让速战速决成为泡影。

但霍去病让胜利成为可能,其不拘古法的战法,和如神兵天降般的精准打击,常让深藏大漠中的匈奴人措手不及,似乎真的就如被上天眷顾一般。

而那时的霍去病才多大,19岁,21岁?他的未来该有多大的成长空间啊!

想到这一点,如何不让后人在尊崇万分的同时,又不住扼腕叹息。

一、 顶级权二代

和舅舅卫青的悲惨少年时代不一样,虽然都是私生子出身,但霍去病的命运真的要好太多了。

出生后不久,他的小姨妈卫子夫便得到汉武帝的宠幸,从此全家都得到贵幸。

之后,随着小姨妈怀龙子升任皇后,舅舅卫青凭战功成为大将军,霍去病的背景更为强势。

有个小姨夫是皇帝,有个统帅六军的大将军做靠山,估计整个皇城的二代中,没人敢不给他笑脸看。

卫青对这个外甥很是看重,从小就教习他兵法武艺。在学习上,霍去病很是努力勤奋,但最为关键的是,很有天分!

天才还那么努力,这还让普通人怎么活啊!

而汉武帝刘彻也对这个外甥极为感兴趣,兴冲冲的要亲自来教授他兵法,结果被霍去病礼貌而不失体面的拒绝了。

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说直白点,就是瞧不上刘彻那点兵法修为吧。

这要是换做别人,一顶狂妄自大的帽子就该扣下来了。

但有才华和受宠的好处在这时就体现出来了,汉武帝一拍大腿:男子汉就该有这样的傲气!

于是,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

为天子所宠幸后,霍去病的辉煌人生也即将开始。

二、 勇冠全军

大概半年后,天子近臣霍去病就被刘彻派驻到卫青麾下,开始历练他。

说是派遣,却是以票姚校尉的身份,还给了任由挑选精锐的权力,也近乎等于有了作战自主的权限。

而且这票姚校尉,以现代的军衔来比对的话,差不多是校级别,一出场就是这么高的起点,果然有背景才是王道。

皇帝给了他这么好的基础,霍去病也没有白瞎这份信任,他用实力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军事天才。

仅带着800精骑,奔袭数百里,在数十万大军对峙着的广阔战线上,一路穿插迂回,精准的直扑匈奴贵族的主要驻扎地。

此战,霍去病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有当时的匈奴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甚至是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俘获了不少其他贵族。

第一次出战就有这般神勇表现,其勇冠全军的战绩,让汉武帝很高兴,以一千六百户封冠军侯。

而对于深藏大漠中的匈奴人来说,这支突然出现的汉人精骑就如同天降神兵一般,至死都不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只能是认为对方有上天在指引。

三、 不会迷路的冠军侯

要说被上天眷顾,放在霍去病身上,还真的是那么回事。

公元前119年,在这年对匈奴的夏季攻势中,汉军四路出击,霍去病、公孙敖出北地,张骞、李广出右北平。

本是守望相助的四路大军,结果李广偶遇匈奴左贤王部重兵围困,苦战两日后几乎全军覆灭,只得无奈退去。

而与他同路的张骞,就是那个历史书上开拓西域的张骞,竟然迷路了!回去差点被汉武帝给砍了,要不是朝廷实在差钱,哼!

然后和霍去病同路的公孙敖,也很配合的一起迷路了。

一群猪队友!你以为霍去病会这么抱怨吗?

不不不,他只会如释重负的说:'呼!一群碍事的家伙终于消失了,该干活了。'

于是,在完全没有后勤后援保障的情况下,他率本部孤军深入,不仅没有迷路,还在茫茫大漠中成功找到匈奴主力,一战斩杀三万余,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

这剽悍战绩,对比那折损而归的三位,喜得汉武帝赶忙给霍去病又加封食邑五千户,以资鼓励。

四、 高超的统御能力

难道霍去病真的是被上天所眷顾吗?

也许是,毕竟在茫茫大漠中,就算经验再丰富,没有极好的运气,也可能会迷失。

但次次都能精准找到匈奴大本营,并进行重点打击,也和霍去病麾下将士的组合成分有很大关系。

据估算,其麾下士兵有一半以上为匈奴人,或和匈奴有一定关系。比如初期时他麾下主要的几位将领:校尉句不识是匈奴句王,校尉仆多本是匈奴人,而司马赵破奴也是个原本长期生活在匈奴的汉人。

后面又陆续增加了因淳王复陆支、楼剸王伊即轩等人,都是来自投降的匈奴贵族。

上层军官已经有这么多了,下层的士卒的比例自然也不会少。有这么些匈奴人雇作士兵,又可用作向导,可谓是一兵多用啊,何愁迷路啊!

其实汉军里本也有不少的匈奴人,毕竟双方打了这么多年仗,互有胜负,有几个俘虏也不算什么事。

但草原民族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纪律性,一旦逆风了就习惯撒丫子跑路,曾就有降将带兵逃归匈奴的例子,这就让诸多汉将心有顾忌,不敢轻易用匈奴人。

但霍去病怎么就敢带这么多匈奴人去打匈奴人呢?是他的人格魅力降服了这些草原人吗?

我更愿意相信是他的高超的统御能力,以及出色的洞察心理的能力。匈奴人历来只认强者,就算是他们的部族首领若不再强势了,也会被他们抛弃。

比如匈奴浑邪王率部归降时,麾下有不少人不满首领的决断,中途反叛,浑邪王竟然不能控制住。

霍去病当机立断,阵斩8000人,杀得这些呼喝大漠的壮士们两股战战,余下四万余人乖乖归降。

总有人说杀降不对,可以当时的情景,难道要空洞的对着这些人喊:'缴械不杀!'

你觉得对方会听得进去吗?一旦这五万人彻底的失去控制,等待霍去病的结局就是死于乱兵阵中。

慈不掌兵,对将领来讲,很多时候就需要杀伐果断的凶性。

另外一点就是出色的心理洞察能力,我一直相信,任何一名出色的将帅都是堪称宗师级的心理师

其实对于大部分匈奴人来讲,他们羡慕的就是汉人那样安逸的生活,因为他们生存的俄环境实在太苦了。

霍去病就是看中这一点,便承诺只要忠心给我卖命,不仅安逸的生活有,还能封侯。

本就内战不断的匈奴人,想着反正都是匈奴人打匈奴人,给谁卖命不是命呢!

于是,在霍去病的这番操作性,其麾下出了无数个侯爵,当然也成就了他辉煌的战绩。

五、 战神陨落

在那场堪称封神之战的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被加封为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兵权,权势一时无两。

而匈奴在漠南的势力在此战之后被扫荡一空,单于被迫遁逃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

只可惜天妒英才,三年后,仅仅24岁的霍去病便因病去世,名字里的'去病'也未给他带来好运。

由此世人猜测,他本就是天上的将星入凡,来稳固大汉的江山,完成后便即归位了。

若这么说,那倒真就是上天眷顾的天命之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