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你做对了吗?(转给家长)
很多家长对孩子“磨洋工”“拖延症”等问题让感到头疼。比如不写作业,没完没了看电视;抱着手机,忘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容易分心,出门前总是磨磨蹭蹭……对这些问题,大部分家长通常会靠“发火”来解决,但是这不仅治标不治本,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那么,问题的根本究竟在哪里呢?在时间观念上。
首先要强调的是,即便是成年人,管理时间也很难。孩子天性好动,缺乏自觉性,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其实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对于家长而言,要用充足的耐心,要一步步、一点点引导他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懂得规划自己的时间,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非常重要。
家长对孩子时间管理认识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不停催促
“快点,再不……就晚了!”“你怎么这么慢,赶紧的!”当孩子开始“磨蹭”时,家长们最常用的句式莫过于此。
不断催促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要么想让孩子提高效率,要么想要求孩子紧跟脚步,听从家长的指挥。但是,由家长发起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催促,效果并不是很好。
比如晚饭时间,小区里经常会听见各种各样的催促:
“快点!该回家吃饭了!”
“都几点了,刚刚不是说好就多玩五分钟吗?”
“你看XXX都回家了,你也赶紧回家了!”
……
细细观察,被催促的孩子要么是不情不愿地跟着家长回家,要么就是假装听不见,继续沉浸在游戏中,直至被家长“拖”回家。
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家长催促的无效性,二是孩子没有自我管理时间的意识。同时,这也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现象,即孩子做事的进度并不是按照时间来规划的,而是根据家长的催促程度、发火程度来决定的。逐渐演变成催得越急,发的火越大,才越有效。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于“抗催促”“抗发火”的能力也增强了,再严重一点就变成无论家长怎么催,怎么发火都无效了。这是我们竭力要避免的一种恶果。
想要化解这个问题并不困难,继续拿回家吃饭这件事来举例。
首先,和孩子一起,规定一个“五分钟”的提前量。在回家之前的“五分钟”,由家长进行预警:“还有五分钟啦,咱们说好的,五分钟以后就该回家了。”
五分钟之后,告诉孩子“五分钟到了,我要先回家了,还要准备做饭,先不陪你啦。”
这样的做法同样会产生两个效果:其一,“五分钟”的时效是孩子自己定的,要让他们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任。其二,把指挥型关系变成平等型,从“我要你回家”变成“我要回家”。既培养了孩子的时间意识,也让他们感受到有温度的亲子关系。
误区二:把时间安排满
我们曾接触不少家长,他们愿意帮孩子打理好一切,特别是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当放寒暑假的时候,孩子都面对的是一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阅读的时间、写作业的时间、运动的时间,等等,都被家长安排规划好了。
不少家长给出的理由都是相似的,比如“现在竞争大,不努力就被淘汰”,或者“让他自己安排,肯定都是玩,不会有任何学习时间”。但前不久看到了俞正强校长写的一篇文章,叫做《孩子的时间是个常量》,非常有感触。他说:
“如同这个世界,有耕地、有沙漠、有沼泽、有草甸……所有这一切对人类有利、不利的东西,一同组成了这个多样性的世界。
“同样,孩子们的时间,既包含有学习与思考的'精致’时间,也包含有吃饭与睡觉的闲散时间,还应有无所事事,追逐虫鸟的'荒芜’时间。
“如果我们把孩子们无所事事,追逐虫鸟的时间全部用来读书,并不断挤压吃饭睡觉的闲散时间。如同这个世界,将所有的荒漠、沼泽、草甸开发出来种地一样,也许增加了孩子的知识量,失去的将是他们的多样性、丰富性、自主性和个体的独特性。”
的确,孩子需要有“闲下来”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充分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同时,他们也应该有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作为家长,有时候我们过于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认为缺少了家长的监督管理,他们一定难以管理自己,但实际上,他们要比我们想象的厉害得多。
相反,当家长全权掌控了孩子的时间以后,他们会想方设法的拖延,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比如在厕所待更久的时间,或者睡前偷偷玩手机直至凌晨。
所以,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引导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而不是替他们掌控时间。
家长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三个方法
《构建孩子的性格和成就》的作者Dorothy Rich在书中说:通过训练,父母甚至可以帮助刚学走路的孩子学会独立管理自己的时间,这样,他们就无需不停地催促和帮助孩子们做事情了。
但Rich也认为时间管理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天就学会,家长也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那么家长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
(1)设定自主时间
正如前文中所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所以,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安排时间,比如每天30分钟,如果学业繁忙,则可以每周2个小时左右。目的是让他们感受支配时间的乐趣,从中体会到掌控时间、合理使用时间的快乐。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主的时间范畴中,并不是说家长不给予任何限定。支持自主和设定界限两者并不冲突,比如不能全部用在玩电脑上,起码要站起来活动几分钟等。以保证他们合理使用时间,而不是肆意将时间用在娱乐上。
(2)珍惜别人的时间
成年人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忙于家庭,时间对于成年人来说,也同样重要。所以,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时间也很珍贵,也需要有“自主时间”。
比如,父母在读书或者在书房办公的时间就是属于父母的自主时间,孩子不能随意进来打扰。在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要管理,也会越来越遵守时间规定了。
(3)把时间细化
孩子在幼年时期对“时间”这一整体缺少感知,比如对他们说“一上午”“一下午”,这样的描述就过于笼统了,他们不知道这么长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
所以,家长不妨把时间细化,比如以30分钟为一个单位。无论是写作业、阅读、练琴、运动,都尽量以3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这有助于孩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可以量化的时间,知道30分钟可以干多少事情,从而也就慢慢懂得“一上午”或是“一下午”大概能够做些什么。这将有利于提升他们对于时间的统筹能力。
“一寸光阴一寸金”。家长朋友们,为了帮助孩子提升管理时间的能力,从培养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