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杏林先生谈天津旧俗

这两年,中国人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也都被列为法定假期,说明中国传统习俗中优秀的东西正在逐渐回归。许杏林先生讲旧时节令,始终抱着一种批判的眼光,那些的确不合时宜的习俗应该消亡,但那些利于身心健康的习惯,又非常有必要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一下。许杏林认为,透过这些看似复杂的旧时节令,我们会看到中国人的传统智慧无处不在,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也与这些几千年来不断传承、丰富的旧时节令不无关系。

  传统节令符合自然规律

中国人的旧时节令从来也不是胡乱编排的,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节令与我们的自然规律息息相关。节令与月亮的运行周期有关;与农耕种植收获的周期有关;与四季变化有关;也与人们生产劳作、劳逸结合有关。

中国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在西方公历传入中国前,传统的中国人并不懂得“一周七天”和“礼拜天”。那么中国人工作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啊,仔细看我们的传统节令,几乎是隔上十天八天就有一个“节令”,让人们借机得以休息调整身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法中产生出来的许多节日,都带有天地人合一养生文化内涵和动植物生长周期科学内涵。比如,冬至节前后45日,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季节,冬至节前有小雪大雪,后有小寒大寒。同时,冬至节又清楚告诉了人们天象的位置,所以,冬至节是万物萌生的开始,45日之后,万物就复苏了!正因为如此,西汉太初历法实行以后,中国人把夏历的正月初一,看成是万物复苏之日,是一年的开始,是元旦之日。中国历法,历来是中国养生学和医学的基本参考系,中国人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是根据中国历法而来的。所以,中国人过中国节,才是最基础的养生之道。

  春节两个月 天天都是节

中国人的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最集中体现在春节前后的两个月之间。因为冬季农民农闲,不需要种地,在家里面闲着必须要找点儿事儿做。于是,全家上下一起为春节忙碌准备,在外面上学、经商的亲友也会在春节的时候回家团聚。于是,为春节的准备,从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算是开始了。

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腊月初八)。相传佛门信徒多在初七夜间在佛前捻豆,每捻一豆就念佛一声,“阿弥陀佛”。第二天一早,在路边持赠行人,谓之“结缘豆”(或有煮黄豆为“缘豆”者)。并以各种米、豆及枣、栗、果仁、百合、薏仁米等煮粥食用,杂成多者为盛,称“腊八粥”。

从此准备过节,扫房糊窗户,打磨家伙,买年货。

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称“小年”或“小除夕”。此日开始,不论贫富家家户户择宜扫除舍宇日(旧时多查宪书),洒扫门闾庭除,去庭户尘秽,俗呼“打埃尘”。晚上在灶神前(或木或纸,天津多纸灶神像)设祭,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之事。合家少长罗拜祭祀(有的家庭祭祀时妇女不得预),祝曰:“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品多用年糕、饴糖(即麦芽糖,称做糖瓜或糖元宝)兼蔬、豆。年糕、饴糖二物粘其口,使不得乱言。祭毕将灶神焚化,灰纳还灶中,叫做“接元宝” 。祭品除青豆撒屋顶(俗称“马料豆”)外,余均食之。

二十五日传为玉皇下降之辰,玉皇三清巡视诸天,定来年祸福,诸佛下降,家户多持斋诵经,烧烛拈香以迎接玉皇。或以赤豆杂米做粥,大人小孩遍食之,以避瘟祛病。

除夕系一年最后时刻,迎全神,接灶神,祀祖先,设祭品,拜尊亲,称作“辞岁”。贴春联,夜不寐,饮隔年酒,称为“守岁”。彻夜扫地,称为扫“隔年地”。杂役小贩送水,送柴(仅象征性),送芝麻秸一二根者(意谓节节高,吉祥之意。此举也有于初二接财神时送者),均有赏赐,送大户者络绎不绝。子时,诸神下界,鞭炮齐鸣,迎神镇邪,震耳欲聋。

我国一年四季以春节为首,正月初一即为春之始,又为岁之首,故从古便极重视。古代天子在这天率百官到东郊祭祀上天,祈求五谷丰登,亲自扶着耒耜耕一段地;宫里王后也在这天带领六宫嫔妃,在宫内种植五谷,以表示重农。

天津人在除夕清晨即起,称“岁朝”,不汲水,不乞火。穿新衣,设神像于堂中,摆香案供品,拜天地,拜全神,拜祖先,拜父母长辈,次弟拜毕,然后吃素饺子,取更新“交子”(新年自子时起)之义。有的整夜不睡,称之为“坐夜”。但天津人旧习,大多因除夕夜“坐夜” 不睡,故初一多不出门拜年,除大家族分居,这天男人才率儿孙到长门家中拜祖。

旧习从初一到初五,妇女不串门。即使住同院,也不串门。但有的人家,于初三请“全人”开市,开市后妇女就可以互相串门了。这几天不以生米为炊,主食大多在腊月小年之后就已做好准备。正月初五晨起放鞭炮,称“破五”,或谓为“五路进财”,商号也就开门大吉了,人们开始如正常互为来往。旧俗有的初六(过破五)开市。

初七、八妇女不做针线活,谓之“针七”、“眼八”。

正月十五是个大节日。十五也称上元节或上元日,又称“灯节”。在此之前,天津城厢内外到处售卖各种彩灯。自正月十四至十六止,居家铺户张灯三日,官民同乐。这三日夜,神花火树如不夜之城。除沿途路灯外,又张挂壁灯,兼射灯谜。或品画工,或猜文虎,以遣雅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人如织,到处流连,目不暇给,实为乐事。灯节日所有寺庵都作“天官会”,河北区大悲院尤为热闹。草厂庵、估衣街、北马路、东马路一带商贾都挂各色飞禽走兽花灯或盒子灯(也称烟火盒子)。晚上,儿童也提各样花灯游戏于街巷之间。晚饭吃汤圆,称汤圆为元宵,故也称这天做“元宵节”。

正月十六夜间,妇女小孩都到各地大街小巷中行走,称做“走百病”,或称丢百病,意思是如此一遛,会把一年中所有疾病丢走。这天还要故意丢到路上一两个钱表示祛病。

十六过后,“年节”基本上结束了。

正月廿四晚,人们烧秸秆灰于门前,称做“照真”,以祈求丰年。烧前将秸秆捆好竖放,据说点火后秸秆倒向哪方则哪方丰收。然后将灰堆做囤形,名叫“打囤”,再抓一把五谷杂粮放在囤内(也有放置钱或铜板的),称“填仓”,表示预兆丰收,后来只用灶膛硝灰。二十五日午后将灰囤收起扫净。此一风俗城郊县乡均举行。此日,还用米饭鱼汤在门后祭祀“仓官 ”。

  春天的节日 防病养生

从出了“正月”开始,农历二月到五月的三四个月当中的节令无不与防病养生相关。

二月初二因百虫皆蛰动,故称“龙抬头”。这天家家吃煎焖子,焖子象征龙鳞,烙薄饼,炒豆芽菜,称龙须菜,用薄饼夹食之。另外,还要在屋内进行扫除,消灭虫害,俗称“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菩萨诞辰日。各佛寺僧尼建观音会,道场庄严,香花供养,士女骈集殿庭炷香。或许佛前长明灯油以保安康,或供长幡求子。既生子后则于观音座下皈依寄名,可保长寿。妇女持斋,称之为观音素。

三月三日称做上巳之辰,因系文昌君诞辰之日,故文人聚集于城西文昌宫内,察祠文昌帝君。三月三日还有蟠桃会,王母娘娘生日,妇女这天“立头”。大女孩这天梳头,不再打辫子。

清明日为传统三大鬼节之一,人无贫富,皆祭其先,俗呼为鬼过节。祭品为麦面,焚烧纸锭楮栈,并到祖先坟墓祭祀,称之为“上坟”,或“扫墓”。上坟时在坟周围掘土添在坟上,称“添坟”,今改火葬,已无此举。

四月间节令多与祭祀有关,不多叙述。

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或称端阳节。人节之一,也是我国的一个大节。“端午”本为“端五”,与“重九”同,后世误为“端午”。是日,天津旧习俗有贴门符,挂钟馗图,插蒲艾,蒲剑蓬鞭,簪榴花,采百草,结五色丝为长寿线,系小儿臂,男左女右,剪五毒符(各地五毒不同,天津五毒为蝎子、蜈蚣、蟾蜍、蛇、蜥蜴。或无蜥蜴而改为老虎,故是日穿绣花老虎鞋者,带老虎褡裢者),饮雄黄酒,要在小儿头囟和耳朵眼、肚脐抹雄黄,食角黍,划龙船。唯龙舟之戏逐渐消亡,其他仍盛行,尤以食角黍(今称粽子)为最。

  夏季的节日 处处为避暑

农历六月上下,开始进入夏天。从农历六月到八月初,是天气最炎热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传统节令里,每一个节令都包含了人们对避暑、防涝等方面的提示。

夏至,以东风为有水征兆,谚云:“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意即夏至有东风,明年必水大。此日家家吃捞面。

六月初六为“天贶节”,俗云:“六月六晒谷秀”。书香家庭于是日曝晒书画、衣服等物,谓不生蛀虫。天津铃铛阁也于是日晒经,称“晾经会”。

夏至三庚入伏多在本月。初伏第一天,旧时自晨起即饮绿豆汤,谓不受暑。并以绿豆汤洗幼儿,则幼儿夏日不生痱子。此日食面,称入伏面。如有雨,或称“初伏浇,末伏烧”,意谓旱兆;或云“初伏雨,伏伏雨”,意谓水大征兆。

此时已入雨季,十三日俗传为分龙兵之日,即龙有勤龙懒龙之分。这天如有雨,即为勤龙值年,为久雨之兆;不雨则为懒龙值勤,为久晴之兆。

廿日至廿八日,为诸神寿诞日,常多雨,称连阴天。天津或谓廿八日为“秃尾巴老李”生日,必下大雨。

七月七日称“巧节”。神话故事载牛郎织女是夕于天河相会,喜鹊蒙救命之恩皆去银河搭“鹊桥”,或云小燕翻空为织女搭桥以便于牛郎与织女相会。七日晚有“乞巧会”,也称“女儿节”。七夕,设果祭,女儿罗拜月下,或浮花针于水面,观其影,曰“乞巧”;或在院中瓜棚架下月下花前引线穿针,能用线穿过针眼者,曰“乞巧”;或有用荷叶等物作承露盘者,系于庭,明日有蜘蛛在上结网者,曰“乞巧”。方法很多,不一一备载。这些天如有小雨,则说老两口子叙别情流了眼泪。

是月有立秋日。如雨,则为秋涝之兆,称“秋洒”;不雨,则为秋晴之兆,称“秋吊”。立秋日竞吃香瓜,因香瓜少了,遂改用西瓜代替,名之曰“咬秋”,谓可免腹泻。

八月初一朔日,如雨,则为旱兆。俗谚有:“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又云为六神日,以露水调朱砂,蘸小指,点小儿额腹,可祛百病,谓之“天灸”。

初三,为灶君生日,家户俱香蜡素羞以祀灶神。

  中秋节一到 思乡情渐浓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开始,中国传统节令从关注个人健康、农业收成、旱涝灾害等问题转向了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说,从中秋节开始,人们思乡、念祖的情绪渐浓,大部分节令都提醒着人们要惦记家中的父母亲人,对于增加中国人家庭观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些节令的不断渲染,也催促着人们快快返乡,与家人春节团聚。

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八月节,为我国大节。节前各糕点店各式各样月饼应市,斗新斗异。是夕,人家各有宴会,以酬佳节,称团圆饭。人常以此夜阴晴,占次年元宵阴晴。谚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正月十五)雪打灯。”此谚颇验。夜晚,月上柳梢头,比户瓶花香烛,望空顶礼,女子膜拜月下(天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习俗),称之为“斋月宫”。天津习俗,待月上东山,设免塑像祭祀(传说月宫有白兔捣药,故月饼面上图案也有多种月中蟾兔),陈瓜果,拜月于庭,曰“圆月”。是日以月饼相馈赠,夜祭月之后吃月饼,取人月双圆之义。

二十七日是孔子诞辰之日,旧习天津官员及文化、教育界人士,会集于东门里文庙祭祀,大礼奠献,礼仪隆重。(天津祭孔一年三次,除此日外,尚有春二月、秋八月初的丁日二祭)。

九月初一至初九,每日夜间城内水月庵、东门外玉皇阁、太平街、白寺等庙拜北斗,作“北斗会”。修经攒香,作高丈余如塔形的斗,然后焚烧之,一昼夜方烬,氤氲馥郁,芳气传播数里。他处少此会。

初九为重阳节,自古有之。古以九为阳数,九月而又九日,故称重阳,有登高之俗。天津登高多在玉皇阁。是日食糕,以“糕”代“高”,饮菊花酒,作菊花宴,人以是日晴雨立秋后第一寒信,称“重阳信”。

十七日为财神爷生日,祭财神,旧时各大小商贾均有行动,商店门脸要上格扇,意即把财神关在屋内,人人争先恐后祭祀财神。

冬至多在十一月中。冬至又名“日至”或“长至节”,俗称“冬至大如年”,故旧时官绅于是日更鲜衣互相庆贺,称为“拜冬”,食馄饨。并绘“九九消寒图”,多白描勾画八十一朵梅花,自冬至日起,逐日用红色点染一朵,点染尽,寒消。或用墨笔加点于上下左右,歌云:“上黑是天阴,下黑是天晴,心里是寒冷,左雾右刮风。”

 

(0)

相关推荐

  • 岁时的轨迹(54)祭神节,举头三尺有神明

    岁时的轨迹(54)祭神节,举头三尺有神明 祭神节,举头三尺有神明 雪岸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平水韵 祭神本是旧时事,跪拜烧香心地诚.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处世光明加磊落,举头三尺有神明 ...

  • 张次溪与《北平岁时志》

    张次溪(1909-1968年)是民国时期研究北京史地风物的著名学者,编纂和撰述各类北京史著述二百四十余种.他尤其注重北京地方风土文献的整理,先后编印<京津风土丛书>.<燕都风土丛书& ...

  • 关于民间祭祀的习俗有哪些

    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 ...

  • 人类的悲欢不相通,美食亦如是。| 冬至@宁波

    又是我, 一只总在节日过去后才写节日特辑的狐-- 昨日是冬至,关于冬至的重要性见旧文<冬至大如年,凭什么啊!| 依旧是烧脑的历法向节气特辑>. 好不容易,网络世界终于意识到到这一天并非人人 ...

  • 追忆香港的过去:许鞍华谈《第一炉香》

    今年的5月23日是导演许鞍华的74岁生日. 追忆香港的过去:许鞍华谈<第一炉香> 著名香港导演许鞍华对她在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亮相的最新作品进行了评论. 许鞍华 许鞍华对已故的张爱玲的迷 ...

  • 许鞍华谈《明月几时有》:我年纪越大,越想放开心态拍戏

    电影<明月几时有>将一段鲜为人知的"胜利大营救"搬上银幕,周迅.彭于晏.霍建华饰演的三位无名英雄同心协力,突破重重险境,将800余名文化人士安全送出被日军侵占的香港.真 ...

  • 许伟东谈杨守敬

    [杨守敬]杨守敬(1839-1915),字鹏云,号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晚清著名学者.藏书家.书法家.同治举人,曾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授.勤成学堂总教长.辛亥革命爆发后避居上海,鬻字为生. ...

  • 超越自我,勇敢亮剑:许继茁谈高三备考关键

    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许继茁 7月17日,湖北恩施高中举行2022届"走进高三"暨进驻"圆梦楼"动员大会,大会的主题是"点燃激情,超越自我&quo ...

  • 许子东谈枕边书

    <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您的枕边书有哪些?   许子东:因为最近在和"看理想"合作音频节目<20世纪中国小说& ...

  • 许姬传谈《贵妃醉酒》:“没有扎实的腰腿功很难胜任”​

    <贵妃醉酒>是从昆剧支流的时剧<醉杨妃>脱胎而来,到清光绪年间,北京开始演这出戏,后来在演出上形成路三宝.余玉琴两派.这两位都是擅长花旦.刀马旦,因为这出戏有"卧鱼& ...

  • 魏暑临:天津印学从摹古到创新之发展——兼谈天津印人对黟山印学之接受

    <印学研究>封面 <印学研究> 目录    本文刊载于<印学研究>(第十六辑),吕金成主编,文物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百年以来,世人对印学之整理研究代有 ...

  • 【些许心情】中国天津||莫予原创诗词节选《色诱》外两首

    色诱(外两首) 天津 王翊璘 一盏桃花眼的时光 电晕了我的所向披靡 垂慕你裙裾紫荆花的哨 翩翩蝶舞,缱绻 觑探口中蜜的软滑糯香 次第打开 戎马生涯的癫狂 浅尝娇红窈窕,江山卧倒 你的鸩酒,就让我一饮而 ...

  • 【些许心情】中国天津||莫予原创诗词集锦《如果你没爱上我》

    点上边蓝色小字免费关注订阅 投稿须知:古韵.现代诗词,简短散文,题材不限,必须原创首发,作品图文并茂,文笔精美,优先采用,请自行校对,一经发出,恕不更改,文责自负! 请朋友们把诗作.个人简介.清晰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