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牛兴东先生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经验: (...
分享牛兴东先生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经验:
(一)脾胃病使用苦寒药的原理
李东垣提出阴火论,为后世关注。其根源在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水湿之邪产生,湿邪阻滞中焦是脾胃病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治以甘温益气升阳,这虽然重要,但是脾胃湿热不除,疾病也难根除,因此东垣常常少佐黄连等以清泻湿中之热。临床中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常常表现出寒热虚实夹杂的证候,其中胃脘灼热、泛酸嘈杂、口苦苔腻等,正是中焦湿热之象。因此,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环节是祛除中焦湿热,化湿用苦味,清热用寒凉,湿去热清,脾胃之病得愈。黄连可能是通过清胃中之热,除中焦之湿,以达解胃之困、调中健胃之目的。
(二)黄连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中,黄连被列为药中上品,其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黄连在临床中具有较强的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作用。连的功效可归纳为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和苦寒健胃四大功效。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为直接功效,苦寒健胃乃间接功效。
(三)黄连的配伍
黄连苦寒,有抑阳、损胃、伤脾的副作用,单用或用量过大,往往引起胃脘饱胀,消化不良、厌食或腹痛等症状,所以就需要配伍性微温的药物来协调它,以减缓其苦寒太过,使之变得中和,既有利于治疗,又可避免不良反应。
1.黄连配木香
黄连,味苦能燥湿,性寒能清热,对湿热泄泻、痢疾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为了防止它苦寒伤胃的一面,所以配伍辛苦微温的木香,性温以醒脾和胃,味辛香以行气化滞,这样就使黄连得木香寒而不滞,木香得黄连温而不燥,二药组对,一寒一温,一下一散,调其升降寒热,共奏清热燥湿,行气化滞,厚肠止痢之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痢疾、脓血相间等症。二者协同,作用加强,从而收到更好的疗效。
2.黄连配吴茱萸
此配伍就是名方“左金丸”。其适应症为:胁痛,吞酸,吐酸,口苦等。中医理论认为:这些症状是由肝郁化火,克脾伤胃而出现的肝胃不和,因而需要平肝和胃。用黄连配伍吴茱萸,其分量黄连六份为主药,吴茱萸一份为辅药,合奏辛开苦降以泄心火,兼调肝气。这个处方取“佐金平木”之意。黄连苦寒入胃经,苦降胃气,寒清胃热;吴茱萸辛热入脾经,辛开脾气,苦燥脾湿,热温脾阳。两药配伍,调和脾胃,调和寒热,调和升降,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种脾胃功能失调的疾病,如痞满,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嘈杂嗳气,口苦,胃脘疼痛等症,疗效很好。
3.黄连配半夏
《伤寒论》用黄连汤方,主用黄连配伍半夏以助胃气之降,佐用人参、甘草、大枣以助脾气之升,升降既调,中焦自治,而脘腹胀满、呕吐、腹痛诸证也就随之可除。《伤寒论》中还有一处方“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的经典之方。其中,黄连与半夏配伍,治疗中焦寒热错杂的痞满,疗效颇佳。
4.黄连配白芍、吴茱萸
处方名戊己丸,其中主药为黄连,配伍吴茱萸、芍药为丸,药仅三味,但其运用巧妙。如方中吴茱萸味辛主开,芍药味酸主合,一开一合,有利于脾胃升降之机,从而协调黄连苦寒沉降之性,免致伤脾碍胃。另一方面,开合也要适宜,吴茱萸之辛开得芍药之酸收制约,而不致开泄太过,反之,芍药之酸收又受吴茱萸辛开之制约。而这样互相制约,使得药性和功用归于平和,避害用利,增强疗效。临床对泄痢、饮食不化、腹痛诸证多选用之。
5.黄连配肉桂
黄连与肉桂配伍名交泰丸,取二药一寒一热,有阴阳相交而康泰之义。用黄连苦寒降心火下达于肾以助气化,配伍肉桂甘温以温肾阳,使肾水上蒸以济心火,达到阴阳交泰的作用。可见本方药仅两味,而成互济互制之用,阴阳相交的正常状态,用于心肾不交诸证,如不寐、口疮等,每多应验。
6.黄连配苏叶
此配伍见于“苏叶黄连汤”,方载《温热经纬》苏叶性温,味辛。二药组对,有清热化湿之功效。临床用于胃家因湿热所致之胸闷不适,脘部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吐酸等脾胃气滞证。
(四)黄连配伍中的药量比例关系
从药性来看,黄连大寒,吴茱萸大热,两药药性截然相反,所以临床使用连萸对药时,必须准确把握两药的药量。对于热象明显者,黄连用量宜大,或以黃连与吴茱萸同炒去吴茱萸不用。目的在于以黄连清火为主,用吴茱萸只是借其辛热制约黄连之苦寒。如果寒象明显则应以吴茱萸为主药,重用吴茱萸开通气机,温散寒湿,苦降之黄连则须少用。如果寒热之象不明显,则两药药量相近,如茱萸丸、黄连丸均以两药等分治水泻、肠风,二药一寒一热,且用量相等,则无寒热偏颇之弊。
总之,运用苦寒药时还要注意“中病即止”,切勿过剂造成“苦寒伤阳”的副作用。如属寒热虚实夹杂证,应分清寒热孰轻孰重,据寒热的多寡而巧配苦寒与温热药的剂量。此外,药理学还认为小剂苦寒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大剂抑制消化液分泌,对消化液的双向调节也是体现苦寒药双向功用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