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利他”就是“利己”
【异史氏曰】麦克斯维尔有个观点:“领导力的底线不在于我们自己能够走多远,而在于我们能够让别人走多远。”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一个人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很少会考虑能走多远(但会想能爬多高),更不要梦想他们让别人走多远了,好不容易弄了个一官半职,总要抓住机会。我遇到的不少挑学生,挑搭班老师而成为家长膜拜的好老师,好领导的。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好老师是好学生带出来的,名校出名校长。
前天我跟兴东小学的管理团队将,一个好的管理者要为他人的发展提供机会,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要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这应该是一件有意为之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做事说话,潜意识中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很少会主动去考虑别人,关于这一点麦克斯维尔说得很到位,“90%的提升他人价值的人都是有意为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我同样也是自私的。要为别人增光添彩,我就要每天走出自己的安乐窝,思考如何为他人增加价值。但这正是成为领导者所要付出的代价,只有这样别人才会追随你。长期坚持下去,那么你不仅仅是增加别人的价值——这种价值将会成倍地增长。”而我以为这背后是管理者的胸怀与境界。
厦大附中姚依林校长有本书《管理就是服务》,有志于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同仁不妨翻翻。我认为服务的背后是一个人的胸怀与境界。“对领导者来说,最高的职位不一定是最好的位子,最显眼最有权力的职位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位子,最好的位子是他(她)能够尽力服务,尽可能给他人增加价值的地方。”我觉得任何一个岗位的管理者最难为的就是于是首先考虑对他人利益的影响。所以称职的管理者是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的。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的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会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我以为这就是管理就是服务的最基本的注脚。“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从这个层面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我“管理就是教人做事”的主张,别人会做了我不就少做了,甚至可以不做了,可以将精力放在自己更想做的事情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