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100个历史遗址系列之十七:西汉陈平墓冢

作者按:

历史文化遗址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如果要选择历史文化遗址能够代表中国的城市,我首选洛阳,这是一座古韵悠悠、底蕴厚重的历史古城,有5000千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城市史、1500年的建都史。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河洛文化的源头,古代东方城市的坐标,洛阳开启了第一扇华夏文明之门。

人们常说,“一部洛阳文化史,半部中华文明史!”行走在河洛大地,不经意用脚踢起一块砖头瓦片,都有可能代表着一段历史,蕴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难怪司马光曾由衷地感叹:“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城,有一方屋檐安居乐业,有一片“乡愁”立根立本,这是当代国人的梦想。作为一个河洛文化的爱好者,本人到洛阳工作后,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和研究河洛文化。现特整理出散落于田间地头、藏匿于街头巷尾或鲜为人知的洛阳历史100个遗址系列,以期为洛阳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助一臂之力。今天推出洛阳100个历史遗址系列之十七:西汉陈平墓冢

西汉名相陈平墓冢

陈平的墓冢位于现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的碑楼村。

根据史料记载,我驱车来到碑楼村,遇见了一位长者,他告诉我,在村西南以前有个大冢像布袋,村里人叫它“布袋冢”,相传就是陈平冢,但是,在修公路时将其从中间分开了,并给我指了大概方位。

陈平(?-前178年),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伟大的谋略家,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吕后死后又与将军周勃匡扶汉室。汉文帝时期,先任右丞相,后有任左丞相,被封为户牖侯、曲逆侯。卒于公元前178年,谥号“献侯”。

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仅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名列其中,可见其功劳之大。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但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据村民讲:陈平墓冢已有千年的历史,该冢最初有200多亩大,墓坐长700米,宽300米,分三个台阶,上面台阶与下面台阶高低相距近3米,下面台阶与中间台阶高低相距1.5米。从墓冢原来的形状看,分头、身、脚,若伏牛状,似麒麟形,登泰山之势,赛黄河之纹,分伊洛之忧,贯龙邙之嫌,殡仪金钟,葬以铜鼎。陈平冢土质按色分为,黑、黄、白、青、赤(五色),上、中、下(三层),七十年代还能看到三层的存在;(九阶八十一第)所有汉瓦摆放有序。但史书记载的详细情况不多。

1958年大练钢铁时,陈平冢西部是炼铁工地。1971年开始碑楼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把陈平冢的五色土运到了距陈平冢南600米的湿地去抬高湿地,在挖掘过程中发现有五色土、青石瓦条,瓦罐,及方孔铜钱,土地下面有几口直径不到1米的深井,挖出的方孔铜钱村民大都拿到家当废品买,瓦条拿到家里建造猪圈,或当凳子用。当时在陈平冢西南有大小6个冢,其中一个叫半个冢。在陈平冢的西北角第二个台阶上,如今成了碑楼村民的家族墓地。

1978年5月份,碑楼二队在陈平冢西南角浇地,出现塌方,村里和偃师文物部门立刻组织人员,深挖五、六米深发现有一青砖圈洞,往外反水,遂调来水泵抽。从里面飘出一个青铜器,上有几条浮龙,很像现在的地动仪形状。

陈平墓冢历经千年,屡遭毁坏,特别是这次修路,使该冢几乎荡然无存,实在令人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