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层面的问题总是在另一个层面得到解决,彻底与否要看维度高低
鲁迅笔下曾经这样写过:“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可以想象,如果这个人一直不提出拆掉屋顶,大家就会一直讨论下去,能不能开窗,开在什么地方,窗户的大小,谁来开窗,费用谁出等等等等。而当这个人提出干脆拆了屋顶,将问题转移到另一个层面时,马上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开窗为了采光,本不危及安全,拆了房顶危及了房屋安全。将事物放到另一个层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个问题出现,总是在另一个层面得到解决,而彻底与否还要看维度的高低。
降维打击,走向负面。
降维打击最底层的手段就是直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样的例子就不举了。这种手段看起来简单粗暴,但是最为有效,但同时也会遗患无穷,引出一系列其他更多的问题,将人事物整体推向负面。实际上问题的“因”没有得到解决,而是将“果”暂时的压制。
本层博弈,走向零和。
最为著名的零和战场就是我们的股市。少部分赚了的的钱,就是那些多数亏了的钱,除非上市公司真正回报,在总盘子不增的情况下,结果就是零和。
另一个思路就是将事物转移到平行层面,进行非对称打击。与降维打击类似,一方将事物转移到自己擅长而对手薄弱的领域进行打击,结果可能是一时的胜利引来更猛烈的报复。事物能转移出去也能拉回来,这种零和博弈的结果可能两败俱伤。
升维融合,走向正面。
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方便面,而是饿了么,消灭小偷的也不是警察,而是手机。这些新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用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从而消灭了问题存在的“因”,“果”自然彻底消失。
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升维融合的过程。用户的生活习惯融合到一个更大的场景中,场景与更多的因素融合,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整体。当然,新的层面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则需要到更高的层面解决。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
降维打击,走向负面,本层博弈,走向零和,升维融合,走向正面。
将问题转移到更低的一层,也能解决问题,但会带来更多的新问题;将问题放在本层解决,只能是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将问题放到更高一层解决,有可能出现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损,或者两方都受益的正和博弈,从而将人事物整体推向正面。
解决问题的层面越低,手段越物质化,问题解决后的遗留问题越多。解决问题的层面越高,非物质化的因素越多,整体性越强,遗留问题越少。何为正负,兼顾个体和群体发展的则为正面,反之则为负面。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人类的终极安全感最终来自于整体。思考这些终极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其实,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依靠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适当的时机,将问题推向更高的层面,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