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这些事终于醒悟,极简生活并不适合我们

中国人喜欢简单,而生活却过得很复杂。

一段时间,很多人曾经试图通过精简身边物品的数量提高生活质量,而但他们下了非常大的决心,经过不小的努力,却停在断舍离的路上。

其实家里出现的每一样东西,无论质量好坏,价格高低,买的时候也都是认为有用的,可能拿回家才发现重复了,而想一下子扔掉又觉得可惜。“那就放着吧,说不定哪天还能用到”,这种心理让我们买了不少东西,用了一两次就放在那里。

春夏秋冬的衣服、鞋袜,还有冬季的手套、口罩,锅碗瓢盆水杯,每家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药箱子,里面肯定也存了不少常用药,此外,卫生纸、洗手液、牙膏、牙刷这类消耗品也堆了不少。相信这是多数普通家庭的情况。

这些东西挤占了本来就不大的家,降低了生活品质。看着满屋子的物品,再看看极简生活标准,恨不得全部扔掉,如果重新来过,一定不会再囤那么多东西。

而这几天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重复是在备份。

用最好的,一样东西只留一件,并不适合现在这个阶段。

我们再一次审视满屋的物品,心里会踏实很多,毕竟这个时期,踏实比享受更重要。这些生活用品虽然多了点,而每一样看起来也都是必须的。

极简生活并不适合我们,起码在这个阶段有一部分不适合。

不同的视角得出不同的结论,极简生活不适合两类人。一类是那些焦虑的人,他们常怀忧患意识,杞人忧天,小心谨慎,另一类是完全想开了的人,他们无所顾忌,过把瘾就死。第一类人活在将来,用了很大的生活比重去做备份,而第二类人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很少考虑未来。他们都不需要极简。

话虽如此,对于那些超出基本生活范畴的用品,比如自行车、手机、其他耐用品,我们确实可以在承受范围内用最好的,提高利用率,提升使用体验。延长了使用时间,平摊后反而是在节省。

东西多而不乱,也是一种极简。

东西多了,最头痛的就是找东西,找不到东西,买了就是浪费,“勿乱顿”,归类放置,井井有条,用起来顺手取来,节省了精力,实际上也是也是极简。

极简生活的宗旨是精神的极简。

当我们放弃了表面的极简,追求精神极简的脚步却不曾停下。跳过形式追求内容,跳过表象直奔主题,无视物质直指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要求更高的修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