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计划融资额超1600亿,房企新年患上资金“饥渴症”?

1月30日,绿城中国公告称,拟发行1亿美元的优先永续票据

事实上,绿城仅是近期众多抛出融资计划的房企大军中的一员。就近一周来说,禹洲地产、新城控股、时代中国、远洋、美的置业、荣盛发展、中海、恒大等房企均有融资动作。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19年1月(截至1月28日),房企公布融资计划超70起,合计融资金额超1600亿元,刷新近一年来房企融资月度记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密集融资

这是一场资本的盛宴,而参与者无论规模,均置身其中

从头部房企来看,1月23日,恒大公告称,总共增发3期合计30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分别于2020年、2021年、2022年到期。时间再向前倒推一周,1月18日,碧桂园也宣布,拟发行一期5.5亿美元于2022年到期、利率为7.125%的优先票据,以及一期额外的4.5亿美元于2024年到期、利率为8%的优先票据,两笔票据合计本金10亿美元。

此前,融创也在1月11日公告称,拟发行本金总额为6亿美元的票据,年利率8.375%,于2021年1月15日到期。

头部房企“出海输血”的身影并不孤独。Wind数据显示,1月期间,中国奥园、景瑞控股、当代置业、佳兆业、正荣、宝龙、中骏、融信、旭辉等房企均已经或拟在境外交易所发债,债券上市地点多为新加坡或香港。

(数据来源:Wind)

不过,相较于头部房企多位于7%-8%区间的融资成本,个别房企的资金成本则明显较高。比如,当代置业于1月2日发行的1.5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达15.5%。1月29日,2018年累计合约签约销售额为252.36亿元的景瑞控股宣布发行1.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年利率为13厘(即13%)。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虽然境外融资成本更高,叠加汇率波动后风险更大,但因其相较境内融资环境,更为宽松,其需求量依然较大。

“对于房企来说,由于其融资的规模较大,所以融资环境、对应机构规模的大小、债券兜售对象等都是其考量发债地点的因素。”中邮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程毅敏指出。

据Wind统计,2019年1月,共有55家涉房企业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净融资额达729.71亿元。名单中,虽有美的置业、滨江等民营房企“出没”,但更多的则是保利、中海、中粮、中铁建、绿城及地方性国企,他们的发行利率多在5%以下。

数据来源:Wind

借新还旧

在庞大的融资队伍中,部分入市融资的房企或是为了一解旧债紧逼下的资金之“渴”,“债务再融资”是公告中房企常用的融资缘由。

据亿翰统计,房企第一次偿债小高峰集中在2018年9月-2019年10月,偿还规模约3800亿元,月均偿还额为280亿元;第二次大高峰集中在2020年5月-2021年10月,偿债规模约8600亿元,月均偿还额为480亿元。

一些房企显然已在为偿债提前做准备。2018年两度接手海航项目的富力,截至2018年第三季末,货币资金为337.1亿元,流动负债为1556.1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富力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已发行13笔债券。

“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房企需要资金去扩张规模,防止被其他房企收购。不过,更为迫切的是,在目前销售回款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房企需要资金去应对短期偿债压力。”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资本市场对于企业资金链的状况一向嗅觉灵敏。有观点称,1月17日,诱发佳源国际控股清仓式抛售的契机是市场怀疑其美元债未能如期兑付。此前,中弘股份的退市之路也诠释了一笔债务违约事件是如何演变成公司债务挤兑危机的。

对于房企未来的融资环境,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指出,“自2018年4次和今年1次降准后,资金面已有所宽松。不过,中央鼓励的是小微企业,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企业效益心存疑虑,担心会增加坏账,房地产领域则是商业银行愿意接受的一个领域

杨红旭进一步补充道,开发端方面,融资监管从严的整体态势并未改变,目前商业银行大多实行白名单制管理,只有对一些排名靠前的房企才愿意放贷。

编辑 沈玉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