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丨文雪梅:我的党员母亲
我的母亲是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也是名共产党员,已有几十年党龄。
我小时候,母亲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临近“三八”妇女节,村里给几位生活贫困的妇女买了节日慰问品,一盒护肤品和一条毛巾。
在当时,这样的礼物令很多人羡慕。村会计来家里和母亲商量了工作后,特意送我们家一份。我暗自高兴,正准备打开看个究竟时,母亲叫住会计,一脸严肃:“这东西我不能要,给王妞家吧!”结果,那份礼物被穷得叮当响的王妞家领走了。
事后,我埋怨母亲:“还是妇女主任呢,连这么点权利都没有,况且是人家村干部送咱的。”母亲听后,拍着我的脑袋说:“我是共产党员,不能有特权作风。切记!”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了党员的崇高和伟大,也是第一次对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搁在母亲和年迈的奶奶肩膀上。
母亲为村上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虽然是“小女子”,可是干着“大男人”的事情,从天蒙蒙亮,一直忙到熄灯,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家里洗衣做饭、照顾我们兄妹三人的事情全落在奶奶身上。
为此,父亲也时常嗔怪母亲:“你一个女人家,在家安安稳稳种庄稼看孩子就行,当什么村干部?瞎折腾,碰到好事情了全让给别人家了,咱没得一分钱好处!别干了!”每每这时,母亲总是笑笑:“村里的工作本身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总得有人干吧,谁让我是共产党员呢?俗话说的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这个头一定要带好!”
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当了几十年的妇女主任,为了村上的事情,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面对问题,敢于站出来为老百姓说实话,办实事。
为了带领村里的百姓发家致富,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带头养奶牛,种药材、栽葡萄,鼓励年轻人外出务工,一心一意想着法子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这样一来,母亲自然赢得老百姓的良好口碑和尊重。好多次,老百姓和乡上的干部都推举母亲当村支书,母亲都婉言谢绝了。大家知道,母亲是想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随着我们三个儿女的长大成人,我们全家也搬到城里居住。虽然母亲早已不在村里担任什么职务,但偶尔还有村民来家里找母亲帮忙。
记得有一年,村上的德娃来家里,说母亲当了一辈子妇女主任,认识领导多,让给他家办份低保。
母亲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低保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你看你家住的是新房,骑的是摩托车,收入不菲,这明明不符合条件的,找关系,那是不可能的,领导都知道我是很讲原则的老党员,你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
母亲的一席话说得德娃脸红扑扑的,只好悻然离去。
如今,母亲已经满头银发,可是,作为一名老党员,她时刻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经常回到老家参加党员生活会、缴纳党费。
“七一”又到了,我不经意间翻出母亲当年的奖状和证书,感慨万千。心里有个愿望,那就是我也要像母亲一样,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已载7月5日《德州晚报》)
■作者:文雪梅 ■编辑: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