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统摄一身之阳,是男人的龙脉,女人的凤骨(春季养生)

师兄们好,脊柱被称为男人的龙脉,女人的凤骨,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背部是人体阳气循行的最大通道,统摄一身之阳。同时,支撑整个背部的脊柱,称为“龙骨”,脊柱不正,可诱发多种疾病。由此可见,背部是人体很重要的部位,养好背可为身体扶正固本。
佛医堂实修体系中基础功夫“站桩“是锻炼和养护脊柱的好功法。弘南老师也多次在课上分享有关脊柱健康和人体整体能量运行的关系。脊柱的健康与否和人的事业,婚姻顺利息息相关。
很多疾病的产生与脊柱不健康息息相关。养护脊柱是一个养生者必要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春季主生发之气,此时养护脊柱更有事半功倍之效果,建议大家要顺势而为,此为养生大秘诀。
该功法能使形体得到更多的真气充养,生命力旺盛,为各种疾病的康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实践证明,习练本功法,不仅能康复脊柱的一切疾病,而且对全身各部疾病都有显著的功效。下面是站桩和正坐基础教学视频二维码,您可以扫码学习。
脊柱是支撑人体整个躯干的“顶梁柱”,椎管内中空的管道有很多神经经过,如果脊柱不够强壮,可出现侧弯、驼背、椎间盘脱出等,不但身体容易失去平衡,而且容易诱发多种慢性疾病。

日常生活中,除了注重背部的保暖外,还可通过推拿和艾灸等方法对背部经络进行刺激,打通背部气血,促进血液流动循环,将积累在体内的寒、湿、毒排出体外,使身体阳气生发,正气存内,最终达到扶阳祛湿邪的作用。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维持脊柱健康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南老师讲座摘录

▲弘南老师讲座摘录

脊柱养生法参考:
一、推背 

两手叠掌由大椎穴直推至腰骶部,重复5~10分钟,以透热发汗为度。

点揉穴位

膀胱经上有五脏六腑相应穴位,如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穴,每天点揉,以酸胀为度。

1、心俞穴

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用补法。

2、肝俞穴
      肝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用补法。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用补法。
3、脾俞穴
      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与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穴可以帮助恢复脾的功能。
4、肺俞穴
      肺俞穴是疗肺脏疾病的重要穴位,临床上常用于改善肺脏功能。取穴时,低头,颈部突出的椎骨向下数第三个椎骨突起处,下缘旁开两横指便是肺俞穴。
5、肾俞穴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用补法。
捏脊
两手沿着脊柱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以透热为度,此法对成人、小儿皆宜,可调和脏腑、疏通气血、健脾和胃。
艾灸 
大椎、身柱、命门、腰阳关等穴,每穴行艾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止。如果觉得麻烦,平时在阳光下多晒背也有不错的效果。
练“虎戏”
虎戏源于健身气功·五禽戏,是一种仿生导引的方法。
在五禽戏之中,虎戏最适宜春天练习,因为春气通于肝,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指甲)。练习虎戏时,模仿虎的威猛和身姿,神发于目,威生于爪,可以充分牵拉脊柱和两胁,疏泄肝之浊气,生发气血。
虎戏分虎举和虎扑两个动作:
双手模拟虎爪的形状向上举,再向下按,此为虎举;在完成此动作的基础上,两手握成空拳,并沿着自己身体的两侧向上方提起、画弧,最后到达肩膀的前上方,形同老虎扑猎,双腿膝盖弯曲并向下蹲,两手向下方画弧形,直到膝盖的两侧,掌心朝向下方。
      虎戏的具体做法是:
1. 两脚开步站立,两手握空拳,沿身体两侧上提至肩前上方。然后两手向上、向前划弧,十指弯曲成虎爪,上体前俯,挺胸塌腰。双眼圆睁,虎视眈眈。
2. 两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两手向下划弧至两膝侧。随后两腿伸膝,送髋,挺腹,后仰;两掌握空拳,沿体侧向上提至胸侧。
3. 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右腿屈膝下蹲,成虚步;同时上体前倾,两拳变虎爪向前、向下扑至膝前两侧。
4. 还原成并步站立,再做另一侧练习。
      虎戏练习心法:
做虎戏时,两手要尽力向前伸,臀部尽力向后引,充分伸展腰脊,可以改善腰肌状况,有效缓解疼痛。此外,伸膝、送髋、挺腹、后仰等动作过程应连贯,使脊柱形成由折叠到展开的蠕动,以充分牵动任、督两脉,疏通经络,活跃气血。
需要注意的是,中老年练习者和体弱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小动作幅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