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厂
—长治市曾经最“霸气”的企业
淮海厂不仅在长治久负盛名,在省内外也是大名鼎鼎,可以毫不夸地说,过去外面的人知道山西有个淮海厂,但未必知道有个长治市,足见淮海厂当时的影响力了。
淮海厂如此有名,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历史的贡献。
淮海厂是工厂的笫二名称,其军工代号为342 厂,与惠丰、长钢同根同祖,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八路军建立的笫一个兵工(八路军总部修械所),1939年迁至黎城水腰山黄崖洞改称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1943年迁至平顺西安里村为军工新二所。1945年长治解放后迁至南石槽村称兵工二分厂。1952年,华北军事工业调整改称342厂。曾在1947年华北军工比赛中荣获“刘伯承工厂”。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淮海厂为国家国防建设(包括国防工业布局、三线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技术装备和技术人才,近的有清华厂、江淮厂,远的有河南南阳、河北涞源、新疆、青海等地军工企业。可以说淮海厂在战争年代和国防建设中的巨大贡献,使其名扬全国。2011年,兵器工业部改制,惠丰厂兼并了淮海厂,但为了保持企业的影响力,仍然保留了淮海厂厂名(淮海工业集团),慧丰厂这个与淮海同生、同长的亲兄弟也不得不屈尊随姓。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建设除了生产设施外,还包括学校、医院、托儿所、澡堂、粮店、菜铺、烟酒百货店等生活设施及俱乐部、足球蓝球场等文体设施,俨然一个小社会,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也为那些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人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土壞。淮海厂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能文善武的人才,不仅生产抓的轰轰烈烈,而且在文化娱乐和体育方面也搞得有声有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无论是文艺还是体育等公众项目都设有专业团体,其成绩更是名列地区和市(包括部、省国防工办系统)前茅,企业内部的各种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歌咏比赛、五项球类比赛、正月十五灯会等活动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准。同时,在文化娛乐、体育设施上也是投入巨大,俱乐部、文化宫、球类设施多次修缮升级,还兴建了长治市笫一个室内球场(后买给城区政府即现在的潞卅区文体中心),不但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还吸引了周边乃至市区的民众观赏。新颖、气派、上档次是淮海厂一贯的做事风格。当年在南三厂流行的“淮海厂会花钱没有钱;清华厂有钱不会花;惠丰厂没有钱也不会花”俚语,虽是调侃,但足见人们对淮海厂的羡慕和首肯。时至今日,淮海厂升级改造后的小吃街、菜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决不象一个难以为继企业的作派和景象,俗话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淮海就是这个传说中的骆驼,仍然固守着那份尊严和气派。岁月荏苒,物是人非,弥弥之中,我们依稀看得见的那个能造枪造炮,也能造摩托、汽车的淮海和挥之不去的高大上的样子。
(作者原创,禁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