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 瑰宝

莫高窟对于我这样喜欢留下照片足迹的摄影家好者,不能在石窟里拍照是很大的遗憾,但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让未来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们还能看到莫高窟的珍贵壁画彩塑,更为了不被工作人员当众轰出去,所以只能拍拍洞窟的外景过过手瘾了。

第152窟,是宋代大型洞窟之一,窟型为覆斗形顶,主室设马蹄形佛坛,甬道顶中央画棋格团花图案,南、北披画垂幔,南、北两壁上绘坐佛,下绘十方佛,中部画供养菩萨。十方佛赴会是指十方诸佛赴释迦牟尼佛说法之会,画面均为诸佛率众弟子、菩萨浩浩荡荡乘云赴会的场面。宋时,由于瓜、沙二州的归义军政权继续与回鹘亲善友好,因此,有很多回鹘画工参与了152窟的绘画,保持了莫高窟中少见的回鹘独特画风。

从网上找的莫高窟第152窟的西北方佛像,凡是画像中黑色的部分,原来都是彩色的,因为颜料中有铅的成分,时间长了铅氧化就变成了黑色,反而成为莫高窟壁画一种独特的风格。

第148窟,位于窟区的南端,洞窟形制为涅槃窟。莫高窟的涅槃窟只有第148和158两窟,均唐代修造。148窟建于盛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后经晚唐、西夏、清代重修,以体量庞大的涅槃佛塑像和气势磅礴色彩辉煌的涅槃经变画著称。

网上找的窟内照片,洞窟中央佛坛上塑有释迦牟尼涅槃像,头南脚北,面向东方,右胁枕手,累足横卧,身长14.40米,从体量上对比是莫高窟的第二大涅槃像。周围是横贯南、西、北三壁的巨幅连环式涅槃经变,是根据《大般涅槃经》描绘出释迦牟尼佛入灭前后的历史和神话故事片断。这组壁画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一幅涅槃经变。窟顶为盛唐时所绘千佛,虽经一千二百多年仍色彩鲜艳。

第103窟,建于盛唐,清代重修,覆斗形顶,窟顶藻井绘团花井心,窟内存唐塑清修趺坐佛一身、清代重塑弟子二身和清代修补重绘菩萨二身。主室东壁,也就是窟门一侧绘维摩诘经变一铺,根据门的形状画面以“品字形”排列,窟门上方为“佛国品”的内容,门南侧维摩诘和各国王子,门北为文殊菩萨和各国各族前来闻法的国王大臣等。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两侧分绘未生怨和十六观。

103窟中最著名的,就是门壁南侧上部的维摩诘经变图。1994年,当时的邮电部发行了第五组敦煌壁画邮票,其中第二枚就选用了103窟的维摩诘,面值20分。因为邮资调整,几十年不变的8分本市内邮资改为2毛,所以在没有电子邮件没有短信更没有微信的时代,20分的邮票使用量最大,这枚维摩诘的邮票也成为敦煌系列邮票中最让人熟悉的。从敦煌回来后,特意把尘封多年的集邮册找出来,翻看当年积攒下的一套套敦煌壁画邮票,那时可真是集邮啊,不是集邮啊。

按佛经说法,维摩诘是与佛祖同时期的一位具有神通智慧和非凡辩才的居士。一天,维摩诘自称有病,佛祖就派大菩萨文殊师利前往问疾,维摩诘遂与文殊展开辩论。诸菩萨弟子、帝释、天王及国王大臣等都前来观看。维摩诘这种雄辩的才能很受魏晋时期崇尚清谈的文人们的推崇,因此就成了最先中国化了的佛教画。敦煌莫高窟中的《维摩诘经变》保存下来的有30多壁,以第103窟的唐代《维摩诘经变》最具代表性。

这幅经变画上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线描造型的功能,主要用墨线来勾勒人物,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以线造型,以型写神的绘画手法,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莫高窟的代表作。此幅画像完成于盛唐,当时正是吴带当风流行之时,现在早已经没有吴道子的真迹流传,但通过此窟的《维摩诘经变》即可一见盛唐时吴道子“落笔雄劲,敷彩简淡”和“焦墨微染”的画风。

1980年代初,现在在江湖上已成为传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画又完全以敦煌壁画风格绘本的动画片《九色鹿》,片子只有24分钟,但片中曲折的故事,唯美的绘画,在那个刚刚解决物质食粮还严重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给广大少年儿童带了极大的快乐,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轰动,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这部动画片的来源就是第257窟西壁中段的九色鹿王本生。

257窟建于北魏统一河西后,宋代重修,位于九层楼以北的石窟群中段。此窟前半部壁画大部已毁,后半部现存西、南、北三壁壁画,作三段式布局,上段画天宫伎乐通绕全窟,中段画千佛,最下层为金刚力士。在千佛、力士之间,有一横长的故事画带通联三壁,南壁画沙弥守戒自杀及弊狗因缘故事,西壁中段绘“九色鹿王本生”和“须摩提女因缘”;北壁中段前部绘说法图,后部续画“须摩提女因缘”。这三幅在赭红底壁上绘成的故事画,故事情节感人,人物造型生动,画面构图继承了汉画像石的画风,开创了连环故事画,是莫高窟开窟以来的全新构图形式,是敦煌壁画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对此后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九色鹿温宛而又神圣的姿态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可以说九色鹿成为敦煌壁画仅次于飞天和反弹琵琶的又一个标志。在窟内参观时,鹿王本生的壁画是在西壁,也就是与窟门相对的中心佛龛的后面,拦着栏杆,里面黑黑的看不到。不过热情的讲解员在大家的要求下,很体贴地用手电筒照亮龛后黑黑的西壁,使我们看到了鹿王本生中落水救人和发誓保密的那一段。虽然257窟中还有很精彩的壁画,比如头顶上被奥运宣传画选用的四个裸游童子,但要是错过九色鹿还是非常遗憾的事了。

1987年第一组敦煌壁画邮票的第二枚也选用了鹿王本生。怀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片,怀念邮票上还印着中国人民邮政的年代。

第130窟,建于盛唐,内有高达26米的莫高窟第二大佛,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内石胎泥塑大佛。据介绍,大佛为倚崖而坐的弥勒像,估计又是为武曌上台造势的杰作。佛头微俯,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非常独特的是,佛像高26米,但佛头就高达7米,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比例,但解决了由下仰视所造成的头小体大的视角差,使观者在仰视距20余米的情况下,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佛面部的表情。

这应该跟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并不是一比一比一的原理差不多。怎么听着象哪个调和油的广告?这一艺术处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匠师的聪明才智,但今天看不到了,大概这里是跟九层楼里的大佛轮班开放,今天九层楼开放,所以这里就休息了吧。

第96窟,建于初唐,因窟外有高达45米的红色木构窟檐,依山崖而建,气势恢宏,从远处观看,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故俗称九层楼。

九层楼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96窟内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

在唐代时已称为“北大像”,是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大佛,也是我国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坐高62米)和荣县大佛(36.67米)的第三大高佛。看看网上找的照片。

这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虽已非唐塑原貌,但仍显示出典型的初唐样式,历代重修应只是重新敷彩而已。

2000年,敦煌研究院对大殿内室和外围进行了发掘,现在窟内展示了历代的地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初唐时的佛殿建筑在现今地面的1.5米以下,而且规模也较现在宏大。在洞窟外北侧则展示了初唐的表面覆盆式柱础,通过这些柱础就能想象出唐代的大柱子。这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象征。

九层楼楼阁的最终修成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北大像最初修凿于武周延载二年(695年),建有四级窟前殿堂;唐乾符元年到中和五年(公元874—885年)间,窟前殿堂由四层增建为五层;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重修北大像窟前殿堂楼阁,拆换了下两层撑木,窟檐仍为五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敦煌商人戴奉钰出资修建了五层楼;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四年(公元1928—1935年),敦煌刘骥德,张盘铭、易昌恕等人,集合本地各界人士之力将毁坏的五层楼修建为九层。1986年,敦煌研究院拆除第八层和第九层,进行重修。2013年针对强雨水侵蚀开展了保护修复加固工程。从上可知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莫高窟北大像的殿堂楼阁自695年至2013年,共修建了8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