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禁止出境文物(二十一)隋绿玻璃盖罐
隋绿玻璃盖罐算是2020年度博物馆旅行中的最大和最意外收获,所以一直想为它选首最喜欢的背景歌曲,因为它的绿,想过孙燕姿的“绿光”,也因为它的主人,想过Beatles的“hey jude”。直到因为强迫症,一定要延续前两部,顶着网上的评论,看了唐探三。
看完觉得还是挺好的,不像评论说的,大概是因为三浦友和和铃木保奈美,这两个小学和大学时的青春偶象。当然还有唐探三里的那些歌,特别是在法庭中长泽雅美扮演的小林杏奈讲述身世时,响起的草帽歌。于是,我想,要介绍李静训的绿玻璃盖罐,就用这首草帽歌来配乐吧。
隋绿玻璃盖罐,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以绿色玻璃制成,与一同出土的另一件绿玻璃小瓶,被认为是隋代玻璃器的精品,对中国玻璃技术史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一同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绿玻璃盖罐,稍泛草绿,罐壁较薄,透明度较好,虽长期埋入地下,但仍光亮如新,罐内外壁基本光洁无锈。器上为圆口,口上有圆形盖,器口和盖口都有磨平的痕迹。考古人员在李静训墓中还发现5个呈宝珠形的绿色玻璃小珠,珠上有折断痕迹,因此推测其中一个小珠就是绿玻璃盖罐盖子上折断掉落的钮饰。
上面那两段几十个字,就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绿玻璃盖罐的所有资料了,连文物的大小都不知道,这主要是因为绿玻璃盖罐自出土后就极少露面,一直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及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文革前展出情况不详,但文革后不知是不是因为太脆弱或太珍贵,长期没有对外展出。
好在2020年底,国家博物馆举办“镜里千秋”展览,这件久藏不见的绿玻璃盖罐,终于作为李静训墓出土铜镜的配套文物展出了。大概去参观铜镜展的文博爱好者中,有一多半是冲着这件绿玻璃盖罐去的吧。
以前都是看的照片图片,感觉不出实际大小,真看到了实物,特别是跟其他文物相比,才感受到这真是一件小罐,大小看上去跟旁边的酒杯差不多大,真是不太起眼。不过,就是这么个小小的绿玻璃盖罐,却被列为禁止出境文物,成为195件组顶级国宝之一。
现代人对玻璃很熟悉,古代人也不陌生,中国古代文献中就有关于玻璃的多种叫法,一般将透明度好的称为玻璃,透明度差些的称为琉璃。不过,玻璃在中国古代却不如西方那样常用。因此近几十年,中国玻璃制造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包括中国玻璃是否本土起源,中国何时掌握玻璃吹制技术,中国古代是否存在钠钡玻璃等问题。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玻璃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商周时期伴随着原始青瓷出现而开始萌芽,但因为我国在玻璃助熔剂的原料上存在不足,主要是缺少自然纯碱,因而走上了与西方钠钙玻璃不同的铅钡玻璃的发展道路。铅钡玻璃化学稳定性差,不耐腐蚀,用一段时间就会失去光泽,而且耐高温和温差骤变能力差,不能像瓷器那样经久耐用。因此中国古代玻璃一直缓慢发展,不晚于西汉中期,才出现了本土的玻璃器皿。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西亚的玻璃技术和原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到隋代时达成顶峰,出现了国产的钠钙玻璃和铁棒技术。不过这些先进的玻璃工艺在隋唐时期主要掌握在皇室御用手工业中,并且在原料上主要依赖从西亚进口,因此高品质的玻璃制品非常稀少,主要供皇家和寺院使用,并随着唐末战乱和丝绸之路中断而再度消失。到宋代后,中国玻璃重新回到铅玻璃体系,只是由高铅玻璃取代了铅钡玻璃。
李静训墓一共出土了8件玻璃器,这些器皿的材质和制作工艺都与西亚玻璃相近,但器形却全是中国传统器形,特别是这件绿玻璃盖罐更是典型的中国器形,在隋墓中经常出土种器形的瓷罐,李静训墓中就一同出土了一件器形和大小都非常相似的白瓷跳罐。因此,李静训墓出土有明确纪年的绿玻璃盖罐,正好证明了中国在隋代时,已能采用了西方玻璃工艺,用高质量的钠钙玻璃,制造出各种传统样式的玻璃器物。实现政治统一和经济大发展的隋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国产玻璃制造史上的一个空前的顶峰。
不过,精美的隋代绿玻璃只是昙花一现,而绿玻璃盖罐的主人李静训和她的家族,更是一出时代变幻的悲剧。李静训,字小孩,她的父系和母系都家世显赫。她的母亲是北周皇帝的公主,外祖母则是从太后到公主的杨丽华,因为杨丽华的父亲,就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母亲则是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老丈人之称的独孤信的女儿。
杨丽华作为杨坚的长女,13岁时被选为北周的太子妃。18岁时,太子宇文赟即位为周宣帝,杨丽华就成了天元皇后。20岁时,周宣帝病死,周静帝即位,杨丽华被尊为皇太后。杨丽华本想依靠父亲杨坚来掌握朝局,但杨坚却借机逐渐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并很快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改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悲愤的杨丽华一度出家为尼,杨坚深感愧对女儿,所以在杨丽华还俗后,让她在宫廷内外拥有很大权势。
杨丽华只与周宣帝生有一个女儿宇文娥英,亲自选择李氏家族的李敏为婿。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李敏和宇文娥英的第四个女儿李静训出生。杨丽华非常喜爱这个外孙女,将李静训带在身边抚养,希望从此远离政治纷争,只想静享天伦之情。但很不幸,在没有现代医学和化学药物的古代,再高贵的身份也挡不住疾病。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的夏日,杨丽华与李静训随隋炀帝杨广到汾源宫避暑。六月,年仅九岁的李静训病殁于汾源宫。
杨丽华十分悲痛,护送灵柩回京后安放于离宫城不远的万善尼寺中,并于半年后将小外孙女厚葬于这所皇家寺院中,墓上构造了高大宏伟的重阁,与佛塔遥对。李静训墓中随葬了大量珍宝,其中就有一批仅供皇室使用的绿玻璃器,其中绿玻璃盖罐应该是用于陈放香水,可能就是李静训或杨丽华平时所用。一年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六月,杨丽华随隋炀帝西巡张掖时病逝,时年49岁。
杨丽华与弟弟杨广的关系不错,因此一旦失去了她的庇护,李家很快就遭到了政治清洗。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李静训的父亲李敏被处死,时年39岁。数月后,宇文娥英也被赐鸩而终。史书没有记载李敏与宇文娥英其他子女的下落,但根据杨广的为人,应该也都下场悲惨。从历史的马后炮来看,李静训虽然早早夭折,但却比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享受到了身后荣光。而且因为安葬在都城中,墓上又建有重阁,所以在万善尼寺因隋末战火荒废后,反而成功地规避了一代代手艺人的光顾,直到公元1957年。
那一年的8月,新中国的考古人员在西安市西城墙玉祥门外西站大街南约50米处,发掘了一处隋代墓葬,出土了极其丰富的随葬品,其中有三件文物被列为禁止出境文物。在新中国考古史上,一次就出土三件及以上禁止出境文物的发现非常罕见。从出土墓志得知,墓主就是李静训。李静训墓石棺因难以外运而入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余文物均送往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还有一件白釉龙柄双联传瓶不知怎么跑到天津博物馆了,成为现在津博两件禁止出境文物之一。隋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因为存在时间较短,又被起义军和唐朝彻底清算,留下的历史文物非常少,因此有明确纪年的李静训墓和出土文物就成了隋代考古的标志。
也许,杨丽华对着她的妈妈,宇文娥英对着她的妈妈,李静训对着她的妈妈,只想说:好想一直看着你!
妈妈,你可曾记得你送给我那草帽?很久以前我失落了那草帽.它飘摇着坠入了雾积峡谷。耶哎妈妈,我想知道那顶旧草帽发生了些什么,掉落在那山坳,就像你的心儿,离开了我的身边。忽然间狂风呼啸,夺去我的草帽耶哎。高高卷走了草帽啊,飘向那天外云霄。妈妈,那顶旧草帽是我唯一珍爱的无价之宝。但我们已经失去,没有人再能找回来,就像是你给我的生命。
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